近年來,農村電商目益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對于農村電商的相關討論也日益增加。在筆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就有不少朋友經常表示想回到農村,通過搭建電商服務平臺售賣農產品。而這些朋友,前幾年多半都表示過要“立志出鄉關、再也不回老家”,這可著實令筆者驚訝。
驚訝之余,也有些釋然。細細一想,當年這批外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闖蕩的年輕人,如今開始選擇回巢,謀求通過電商賺錢的變遷歷程,不就是農村電商快速摻透我國廣大農村的一個縮影么?
農村電商“臺風”已經襲來
自去年下半年起,農村電子商務成為新的產業熱點,不少企業紛紛涉足,連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在這一領域謀篇布局。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借美國上市契機,一躍成為世界電商第一股。這個巨頭今后如何發展,是投資人非常關注的問題。對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明確表示,農村電商、跨境貿易、大數據是未來的三大重點領域。據阿里巴巴預測,2014年中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為1800億元,但2016年將增長到4600億元。可觀的收益使阿里巴巴計劃在未來3-5年內投入100億元,推出干縣萬村計劃,即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帶動農村創業機會,讓“淘寶村”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廣。去年以來,阿里巴巴與來自全國多個地區縣級政府洽談合作,加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伐。
除阿里巴巴之外,京東商場、蘇寧易購等也不甘落后。不到一年時間,京東開設了超過400家定位為農村家電營銷、配送、安裝、維修的京東幫服務店。蘇寧易購計劃在2015年開設1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率先覆蓋一批經濟較發達的縣級和鎮級市場。
比起傳統零售,農村電商有一個獨特優勢:能減少傳統供應鏈體系中不必要的環節,實現產品供貨商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效、鮮活、冷藏難等瓶頸問題。如今,電商已開始為農村經濟注入活力。2013年,在淘寶和天貓的800萬家網店中,約有200萬是在農村地區注冊。據《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4年我國涉農類電商企業達到3.1萬家,其中涉農交易類電商有4000家,形成了“兩超(阿里、京東)、多強、小眾”的市場格局,而近年來一些新興農產品電商也在獲得注資后。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特色發展模式。統計顯示,2014年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為800億元。淘寶網生鮮電商交易規模也達260億元。
在一二線城市各大電商品牌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的現實情況下,電商下鄉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明確了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相關政策,可以說是為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敞開了一扇大門。
瓶頸依舊不少,仍需審慎應對
可以說,電商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中國的經濟版圖。而農村電商的興起,吸納了回鄉的青壯年和年老的留守人口,也使部分地區城市化的消極作用得到了緩解。比如在江蘇省東風村大學生畢業后愿意回來開網店,許多老年人還幫助子女打理網店生意。而在山東省灣頭村,借助電商的力量,實現了“三無”:無孤寡老人、無留守兒童、無夫妻因外出打工導致兩地分居而離婚。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村電商點亮了很多日益衰敗農村的希望之光。
只是,農村市場的特殊性,注定了農村電商的開拓,還有較大空間。當下的農村電商,也依然面臨不少瓶頸和不足。
第一,認識不到位。中國國際經濟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海就認為:“不能以城市電子商務模式去考量農村電子商務模式,農村和城市的消費習慣與思維方式不同。”筆者出身農村,也感到電商在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還是較新鮮的事務。留守在農村的農民對電商不熟悉,“不知有漢何論魏晉”。一些鄉鎮干部,對電商也很陌生。不少人認為“所謂的電商,就是開個淘寶店”。這樣的認識,對發展農村電商,是相當不利的。
第二,物流瓶頸較難解決。農村地區的物流成本很高。目前,在城市地區,我國約有物流企業70萬家,相關配送車輛170萬輛,但是公路上40%的貨車處于空駛。而在農村地區,交通復雜,道路偏遠,也對倉儲季節性強的農產品物流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物流問題會更趨嚴重,也更難解決。
第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易保障。農村布局分散。農產品多為分散的小農戶生產,難以標準化,再加上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要低一些,從而使農產品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第四,同質化問題正在出現。一些農村電商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了競爭無序、虧損經營。甚至建站與關站并存。有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涉農交易類電商中只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
總體而言,農村電商無疑令人十分看好,甚至引起了李克強總理的關注。去年11月,李克強總理考察了“中國淘寶第一村”——浙江省義烏市南郊的青巖劉村。他前腳剛走,考察過的店鋪訪問量就暴增30倍。資料顯示,通過近幾年的發展,這個村集聚的電商數量已經從100多家,發展到超過2000家,電商的營業額也從8個億增加到了超過20個億。
毫無疑問。當下的農村電商火得一塌糊徐,尤其是社會各界掀起“互聯網+”、農業O2O的大潮之下,農村電商面臨不少利好。但除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這樣的電商巨頭之外,筆者認為,大多數資金實力并不雄厚。銷售渠道并不豐富的創業者,如果要想“觸網”,開辟農村電商的新天地,在澎湃激情之余,仍然要冷靜思考,全面體察農村電商存在的瓶頸,并審慎應對,推出一些務實的舉措。畢竟,相對而言。農村電商的概念雖然炒得很火,要真正落地,仍面臨不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