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不久的于娟。在一家私企做廣告文案。去年7月的一天,她發現室友每晚神出鬼沒,大包進大包出,不知在倒騰什么,就好奇地問她這么神神秘秘在做啥。室友說:“在做擺客啊!”
“擺客是什么?”于娟一頭霧水。
“擺客就是擺地攤的。但與人們常說的練攤可不一樣,不是單純地為了賺錢生存。擺客是通過擺攤接觸社會。提升自己,為未來創業積累經驗。”室友自豪地說。
“你做擺客一晚上能賺多少錢?”于娟問。
“也就100多塊吧。”
室友的話讓于娟對“擺客”產生了興趣,自己正想找一份兼職,為什么不試試做這個呢?在做了一番市場調查后,她在阿里巴巴采購了一批頗具創意的新奇成人玩具,比如拍拍手會學貓叫還會動的小包、創意寵物陀螺、飛行員機器人、我打我發泄玩偶等等。
第一次去夜市出攤,于娟由于經驗欠缺,放不開面子大聲吆喝招徠顧客。以致沒賣出幾件東西。此后,通過觀摩學習別的“擺客”的“江湖經驗”,歷練之后的于娟漸漸進入了狀態,逐步懂得了如何與顧客溝通交流,了解市場需求和趨勢,掌握了哪個網站的貨品便宜、哪個網站的貨品質量好、哪個網站的貨品最有個性。于娟贏得了許多回頭客,她從最初的菜鳥升級為擺客之星。做擺客的第一個月,她的收入是600元,到第二個月收入超過了1000元,第三個月直接躍升到2000元以上。
月收入越來越高,更堅定于娟將擺客進行到底的信心。她特意報名在網上學習一些商業課程,了解商品流行趨勢以及經營技巧。不久。于娟嘗試擴大經營范圍,不再經營單一的創意玩具,還賣起了利潤較高的高仿運動鞋。正逢換季的時候,運動鞋有市場,需求量大,500雙鞋20多天就銷售一空,于娟賺了3000多元。
2014年11月,一位知名歌星來到于娟所在城市舉辦演唱會。獲知此消息的她看到了商機,立即去批發市場購進了一批熒光棒。在演唱會當晚,于娟來到場館外擺攤,現場人流量很大,熒光棒不到十分鐘就賣出了一百多根,半個小時左右全部售罄。于娟當晚共賣出三百根熒光棒。每根進價2元。賣出價10元,她凈賺2400元。于娟感嘆,做一個有眼光的擺客,確實有“錢途”!
到今年春節,于娟已做了近半年的“擺客”,她算了一下賬,平均月收入在3000多塊錢,與她在公司的月工資相當。
豐富的擺客生活讓于娟感覺生活充實了許多,快樂了許多。春節上班后,她又繼續自己的擺客生活。于娟覺得,白天在辦公室,工作較為緊張,晚上做一個擺客,與顧客聊聊天,砍砍價,反而是一種放松,與此同時還鍛煉了自己。掙得了工資之外的另一份收入。
做一名擺客,玩著玩著就把錢賺了,小白領理財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