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就這樣過去,彈指一揮間。七十年,滄海桑田,勝利永在心間。從抗戰開始,我國大陸共發行過60多枚有關抗戰的郵票,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變遷。筆者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套予以解讀。
1952年7月7日,也就是紀念“七七事變”當天,當時的郵電部發行了一套《抗日戰爭十五年紀念》郵票,全套4枚,上面的畫面分別為盧溝橋事變、平型關大捷、華中抗戰和領袖策劃反攻。除了標志抗戰爆發的“七七事變”之外,其他三枚的主角分別是八路軍、新四軍和毛澤東、朱德,寓意不言自明,抗戰的絕對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當時,人民政府開創初期,政治氣候不穩定,和美國人還在朝鮮打仗,國民黨的偵察機不時到大陸上空進行騷擾,所以,這樣的紀念郵票鼓舞人們面對新生活的信心和熱情,對穩定民心、歌頌革命勝利都有很強的宣傳效果。
1985年9月3日,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四十周年之際,又發行了一套《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四十周年》郵票,全套2枚,內容分別為“盧溝橋中國人民奮起抗日”和“八路軍戰士和民兵戰斗在長城內外”。雖然時光悠然過去三十三年,但和《抗日戰爭十五年紀念》郵票的主題幾乎大同小異,突出八路軍和民兵在抗戰中的作用。不過,這張郵票提到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日”,中國人民內涵很廣,可以包括國民黨軍隊。
五十周年,是必定要大慶祝的,連郵票發行也不例外。1995年9月3日,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國家郵電部發行了一套《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五十周年》郵票,全套8枚,是目前發行的同類題材的郵票中枚數最多的一套。其內容分別為“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和偉大勝利,這套郵票對國民黨的抗戰功績也做出充分肯定。“臺兒莊大捷”是中國人民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芒友會師”描繪緬甸遠征軍在異域取得勝利的情形,“臺灣光復”證明臺灣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對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也進行了謳歌和宣揚,“偉大勝利”的背景便是日本簽署投降書的“密蘇里號”。
2005年是勝利六十周年。當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4枚,小型張1枚,內容分別為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以及和平與正義(小型張)。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強大,抗戰紀念郵票無論是內容還是設計,國際范兒也越來越濃。郵票站在全球的眼光來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像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這樣的“二戰”標志性事件也首次進入中國的郵票里,充分顯示出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歌頌和尊重。
“小方寸,大世界”,郵票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證明,就像這些抗戰紀念郵票一樣,見證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