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十字德文化 信 誠信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64-01
“老師,這是我的數學練習冊答案。”“老師,這是我的英語練習冊答案。”……看著學生們一個個主動上交各科練習冊及試卷的答案,我感到很欣慰,這一刻我盼望了很久。如果沒有學校開展的“十字德文化”教育活動,可能很難看到這一情景。
在學校開展的“德”文化教育活動中,我班主要負責宣傳和實踐“十字德文化”中的“信”文化,要求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家做一個誠信的孩子,在校做一名誠實的學生,在社會上做一位誠信的公民。然而,讓學生強化和踐行誠信理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年前,“假”之風嚴重影響了班風。其一是假冒家長簽字。從新學期的第一周開始,我班就規定,因違紀被扣分的同學生要將操行分匯報表帶回家給家長簽字。剛開始時,違紀的學生都能按時將有家長簽字的操行分匯報表交給老師,后來,有的學生經常找借口說表不見了,不然就是延時交表,更有甚者,有的違紀學生因為怕被家長、老師批評就讓其他學生代簽。本想通過每周一報的方式達到家校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使學生反思自己,爭取進步,不料卻滋長了制假造假的行為。其二是假冒班級登記。學校每周都進行周班級流動紅旗考評,有的學生遲到了怕本班被扣分,就在違紀記錄本上寫上別班名稱。其三是作弊行為屢禁不止。在考試時,為了取得好成績,一些學生不惜采用各種辦法作弊。在寫作業時,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存在互相抄襲的現象。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促進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形成是我們開展德文化教育的目的。周會課是對學生進行德文化教育的好平臺。周會課不應像訓導課般沉悶,而應搭建舞臺,由學生做主角,劇本的內容以平時班級中出現的各種作假現象為原始材料。在一次精心準備的以誠信為主題的周會課上,學生們的表演有聲有色、新穎有趣,融教育與娛樂為一體,讓大家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了做人的根本。
然而誠信教育要取得實效,僅僅停留在開展表演活動上是不夠的。首先,我們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弄清學生制假造假的原因是什么,并設法讓學生誠實地面對自身的問題。每次周會課結束后,我都會找問題學生談話,了解問題所在。在了解原因后,我還讓問題學生思考希望老師怎么處理。這種換位思考的教育方式能使學生敞開心扉,更能達到讓學生“言必行,行必果”的教育成效。
其次,對于學生考試作弊的行為,教師不能“堵”,更不能“打”,而應該采取“疏”的引導方式。學生作弊無非是想取得好成績,但是誠信的缺失破壞了公平正義的原則,不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為此,筆者針對每月的月考舉行“月考擂臺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學習成績。具體做法如下:把全班各科成績相差不大的幾名學生分為一組擂手,月考結束后誰在總分或單科成績上超過了對方,那么誰就是小組中的獲勝者。獲勝者將得到獎勵。若學生有作弊的行為,一經發現,將取消其獎勵,并責令其在全班表演節目以示懲處。這一活動的推出得到了全班學生的響應。漸漸的,班級內形成了你追我趕、公平競爭、誠信考試的良好風氣,考試作弊現象慢慢消失。
最后,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從根本上來說,要讓學生成為誠實守信的人,教師必須讓學生加強內在修養,牢固樹立“誠信自律”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的習慣。作業抄襲現象不僅存在于不認真學習的學生身上,還存在于平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身上,更為嚴重的是,有科任老師發現,連期中、期末考試都有學生偷印在他校讀書的朋友的答案,然后把答案拿來互相傳遞抄襲。發現這些問題后,我并沒有對學生大發雷霆,然后劈頭蓋腦進行一番說教,也沒有在全班進行調查,看是誰偷印了答案,然后對違規者進行懲罰。我認為,如果不能喚起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不能讓學生以誠信來武裝和充實自我,那么我們的德文化教育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經過冷靜思考,我對全班學生說:“‘信’是我們班德文化的主題詞,‘信’文化要求我們誠信做事、誠信做人。希望有抄襲、做弊行為的同學主動到值周班干處承認錯誤,依據事實接受扣分。手上有練習冊及試卷答案的同學請主動將答案上交給班主任。”于是,在隨后幾節課的下課時間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情景。
班級誠信文化的形成離不開學校德文化建設這個大環境。同時,學校德文化教育活動要繼續發揚光大,還需要家長的配合、社會的支持。作為教師,還要注意在工作中以人格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做學生的表率,在學生中形成榜樣的力量,讓誠信伴隨學生成長。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