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活動 積累經驗 方法 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31-02
小學數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學習氣氛,還能夠讓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思維經驗、方法經驗與合作經驗,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習慣及提升學習效果都有重要幫助。通過實踐活動,還能夠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提升思想覺悟。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活動開展的策略和方法,應該是數學教師必須關注的課題。
一、積累實踐經驗,升級理論層次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活動,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學改革精神與新課改要求相一致。小學生大多喜動不喜靜,對數學活動充滿期待。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適當設計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學,教學效果自然會大幅度提升。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中,能夠親手進行操作數理測量、計算、分析等,自身的操作能力也會獲得大幅度提升,建立起來的認知也會更深刻,這為學生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時,筆者設計了一個數學活動:用一張大紅紙制作紅領巾。每一個小組發一張紅紙和一把剪刀。首先讓學生實際測量紅領巾的底邊長和高,然后再測量紅紙的長和寬,計算出紅紙的實際面積。讓學生在紅紙上劃線,看看最多能夠制作多少條紅領巾。制作完成后,讓學生計算用多少紅紙制作了多少條紅領巾以及計算每一條紅領巾的面積。最后,讓學生用紅領巾底邊長乘以高除以二,看看會有什么結果。這個數學活動實際上是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理過程。學生在實際操作后,用實踐結果來印證三角形面積公式這個理論,能夠形成更深刻的感知。
二、積累思維經驗,拓寬認知寬度
在數學活動中,小學生思維會呈現亢奮狀態,對實踐活動內容和相關數理會有多維度的思考。這樣就可以大大拓展學生的認知寬度,對所學內容形成多維度感知。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思維比較單一,在紙面上很難形成思維共鳴。而數學活動,則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建立起思維影像,形成多角度、多維度的教學感知點,為進一步打開思維創造條件。
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用字母表示數》時,筆者讓學生在課下找一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學生大多是詢問家長,然后才去找實際應用的例子。在學生匯報時,很多學生都能夠說出許多連老師都不熟悉的內容。如:樓號用ABC來表示、撲克牌有KQJ、床位、車位、門牌號、車牌號、零件、音樂作品調號、器樂編號等。從學生搜集的實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對這樣的數學活動有較高的參與熱情,而且能夠在實際操作中獲得認知的橫向拓展。由于很多信息連老師都不太熟悉,學生自然會感到有成就感,由此建立起來的認知當然也會更牢固。
三、積累方法經驗,提升學習效率
數學活動是一種實踐操作活動,學生在具體參與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更多親身感知,還能夠積累一些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經驗總結,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積累的學習方法,其適應度自然是最高的。
學習方法的積累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思考平臺。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時,筆者給每一個小組發一臺天平,讓學生測量不同物體的重量。這些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字母來代替。當天平處于平衡時,說明被稱量物體和砝碼的重量是相同的,這樣可以形成一個等式。帶有字母的等式出現了,這就是方程。學生很快就建立了方程的概念,并且能夠進行簡易方程的計算。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親手操作,發現了天平和等式之間的相通關系,自然能總結出計算簡易方程的方法。學生在實踐運用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是經過實踐驗證的經驗,其使用價值當然是極高的。通過實踐活動總結認知規律,這是學習認知的自然升級,養成總結學習經驗的量化習慣,這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價值。
四、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協作意識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開展數學活動正是踐行了新課改精神,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學生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自然要與其他學生形成合作關系。這也是新課改倡導的合作學習的具體體現。在具體活動中,學生之間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無形之中就可以建立協作關系。這對培養學生集體觀念和團結意識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時,筆者組織了一個游戲:隨便找了四個數:8、6、3、2,由這四個數組成一個最大的數和一個最小的數,讓學生用計算器進行操作,最大數減去最小數,得出的結果讓下一位同學繼續重復上面的操作。一輪過后,看哪個小組做得又快又對。結果有一半小組出現了差錯。換數字再進行下一輪操作競賽,這次只有兩個小組出現差錯。再繼續下去,速度提升了,正確率也提升了。因為在小組操作開始時,學生各自為政,一個學生出現問題,自然就前功盡棄。后來學生之間自覺形成互動,有了明確的分工,有念數字的有實施操作的,大家協作行動,效率明顯提升。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從活動中找計算規律,而是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力量,受到的教育也體現在精神層面上。
在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學生普遍心理訴求,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中,可以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促進理論轉化;可以鍛煉思維,拓展認知寬度;可以積累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實踐中增強集體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教師精心設計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對改進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