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微課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78-01
所謂微課,就是教師把各種教學資源通過視頻這一主要載體,應用到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課已經在小學各學科課堂中推行開來,教師也開始轉變教學理念,應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微課就是目前他們比較喜歡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微課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一、導入策略:通過微課激發數學學習興趣,開展動態教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具有動態感十足的微課進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心理,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小學生都愛看動畫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可以通過動畫微課的形式演示一個小故事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0的加減法》時,可以制作一個“小貓偷魚”的動畫微課——桌子上放著一個大魚缸,魚缸里有6條漂亮的小金魚游來游去,一只小花貓正圍著魚缸轉悠著,想吃掉金魚。小花貓能夠偷幾條小金魚呢?一個學生說偷1條,視頻畫面隨之一變,魚缸里只剩下5條小金魚;偷2條剩4條,直到偷完為止,魚缸里就一條小金魚都沒有了。小花貓正樂悠悠地吃著魚呢,主人回家了,看見這情景,隨手揀起掃把朝小花貓丟了過去,把小花貓嚇跑了,主人發現魚缸外躺著4條小金魚,其中2條小金魚已經死了,主人把還活著的小金魚放回了魚缸,請問最后魚缸里還有幾條小金魚?這么一個簡單的動畫微課,就可以順勢引出“0的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呈現策略:通過微課增強課堂視覺效果,突破教學重點
微課可以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集聲音、圖文、動畫等為一體,為學生呈現清晰的圖片、豐富多彩的視頻,增強視覺效果,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秒的認識》這一教學過程中,關于“1分=60秒”的結論,小學生無法直觀認識,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幫助小學生理解:微課視頻里有一個大大的鐘面,鐘面上有會走動的秒針和分針,同時還有60個小格子,這60個小格子就代表了60秒。教師同時在微課里增加音頻效果,當秒針每走1格,就發出“嗒”的一聲;分針走一格,發出“叮”的一聲。教師在課堂上展示這個微課時,要求小學生認真數數,當秒針走了多少格,響了多少聲“嗒”,分針才會發出一聲“叮”,當分針發出一聲“叮”時,微課畫面轉換成一張大大的笑臉,這種畫面沖擊讓小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來,“1分=60秒”這個教學難點也就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情境設計策略:通過微課創設數學教學情境,促進高效教學
微課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新穎性于一體,被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真實的數學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直觀化。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比較分數的大小》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對分數有更好的理解,教師通過動畫微課創設了一個動畫教學情境:四個妖怪把唐僧抓住了,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著怎么分吃唐僧肉,牛頭怪分得,獅頭怪分得,獅頭怪很生氣地說:“牛頭,抓唐僧我出的力氣最大,可是我分得的唐僧肉比你少,不公平。”這時候微課視頻里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獅頭怪分得的唐僧肉真的比牛頭怪少嗎?這種動畫教學情境學生很喜歡,他們對微課中提出的問題展開了積極地討論。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教學講解,學生接受度高,理解速度也很快。
四、其他策略:通過微課加強師生互動關系,拓展課程內容的深度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策略,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學習指導策略,就是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學習,直到掌握知識為止。學習指導策略利用了微課具備交互性的特點,交互式的課件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解析,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領會意義、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的效果。還有課程拓展策略,數學微課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激發潛能,拓展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其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微型視頻教學資源”來使用。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微課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上由教師引導,一起探討學習尚未解決的問題,直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根據教學的需要,將微課作為簡單的教學資源使用,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難點。最后,教師還可以把微課當做復習工具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回家后自行播放學習。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