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組合作 初中英語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105-02
英語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淡薄、兩極分化嚴重,這是不少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突破初中英語教學的瓶頸?筆者認為,小組合作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它能改變傳統的“灌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間的競爭,培養集體榮譽感和社會適應性;有利于教師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幫助。此外,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與大家分享筆者的一些教學經驗。
一、利用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力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共同學習優化學習效果。小組合作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通過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他人想法,拓寬自己的思路與知識面,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一是不論學生性別、性格、成績的異質分組法。二是據學生興趣自由組合的同類分組法。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選用具體的分組形式,然后采用游戲、課前演講、動畫配音等方式來導入課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考慮到七年級新生可能會在合作學習中有不適應感,因此,筆者將培養學生小組間的默契度與教學相結合。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Review of units 1-6這一部分中,筆者采取了異質分組法,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輔以游戲與合作搶答進行教學。筆者分別用中文說出“早上”“名字”“父親”等詞組,讓聽到中文的學生立即站立讀出對應的英語單詞,最快的那一組學生再合作拼出該字母組合或單詞。如此一來,每組均能在同伴的合作下共同復習所學單詞,效果良好。
二、利用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小組合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并且這種團隊意識還會進一步激化學習情緒,使學生學得有動力、有活力。對此,筆者認為應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加以采用組間游戲競賽、合作表演等活動,促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提高英語的使用率、正確率。例如,教師可根據互補原則指導學生組成學習能力不同的四人小組,進行如下設置:每組設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組長負責向組員“釋題”,如對活動的內容及方式作進一步解釋與分析;記錄員負責記錄該組“釋題→討論→不同意見→最終方案→活動成果→活動反思”的過程;各組員均可在活動中發表見解,并討論、選舉決定最終的活動方案。活動結束后,教師抽選2~3個小組的代表,讓他們總結本小組的活動,并與全班同學分享該組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獲,包括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對知識點的總結、小組或個人學習方法的總結。
又如,八年級上冊中一般將來時的教學目標在于教會學生正確運用“be going to+動詞原形”“will/shall+do”“be+動名詞”“be to do”等句式。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異質分組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組,并在課前準備若干個句子如“It is going to rain.”(要下雨了)“The boy will go to school tomorrow.”(這個男孩明天要去上學)“Tomorrow will be Sunday.”(明天就是星期天)等,打印出來(打印的份數與全班小組數目相等),然后分別將每個句子斷成單詞紙片。課上,筆者將每一份相同句子的單詞紙片分給各組學生,讓學生先進行10分鐘的組內復習與討論。接著,筆者說出句子的句型與中文翻譯,讓學生持紙片展示拼出的句子。最后,教師就各小組的學習結果做記錄。“聽寫”結束后,拼得正確的、最快最多的小組獲勝。這種小組合作競賽既提高了學生的造句水平,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利用小組合作促進學生持續學習
小組合作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激發學習興趣與提高合作水平方面,也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優劣勢等具體情況,組團制定本組的學習計劃,為課外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放學后、節假日組成合作小組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學習,將課堂中教師的引導教學延伸至課外學生的自我學習。這種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寫相似主題作文、完成課文學習心得、互相交換學習心得、根據課文主題做調研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如預習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劃出重難點詞匯、獨立思考、預做課后練習,然后再帶著問題合作。
在九年級的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掌握基本句式和一定量的詞匯、能完成簡單的造句和對話的情況,筆者適當強化了對學生實際應用的要求。在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參考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光影星播客》的形式,先根據興趣愛好把學生分為四人小組,讓各小組課下集體選出一個旅游景點進行介紹準備,介紹內容包括歷史文化、經濟狀況、解說詞等。完成教學任務后,請各組學生上臺,一起向全班介紹這個景點(要求學生在介紹過程中運用已學的“I love places where the people are really friendly./I’d love to visit Mexico.”等本單元的重點句型、短語及單詞)。這種與學生生活、愛好相貼近的“課堂遷移”形式,讓學生能在課下學習、課上展示,起到了非常好的鞏固效果。
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式優化學習效果
為優化小組學習的效果,筆者還制定了相關的評價標準,督促學生發現自己的劣勢、提高自己的優勢,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筆者將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量化,制作出表格(見下表),將學生個人課堂表現、小組合作表現、課下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測試分數、組內成員的額外練習等情況,列為評分項目,讓小組學生自評、互評,每周上交一份表格。教師再根據表格的綜合情況評出每周的英語“學習之星”。另外,教師還根據每個模塊不同的課后活動內容(如單詞朗讀、聽寫檢測、背誦等),每日進行聽寫活動,每周進行周測,并在每周周測后對全班各組取得的成績進行一次評比,把成員的個人學習狀況也記錄在冊,并入小組總成績。
使用這份表格進行評價后,學生從自我反省與他人的評價中找到了自己的優劣勢所在,也很好地調動了各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應在教學中時時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時要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學習自信心。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能讓教師轉變成為課堂的引導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準備、討論、質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能力的提高。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