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圖片 精選 整理 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125-01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主要依托于歷史教材來展現歷史的發展進程,會使教學過程顯得抽象、呆板,讓學生覺得無趣。而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一定數量的歷史圖片,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等進行有效補充,把抽象教學轉化為形象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地觀察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的真實面貌,更深刻地了解歷史的真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積極性。筆者認為,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從精選歷史圖片、整理歷史圖片以及閱讀歷史圖片這三方面入手,在課堂上有效運用歷史圖片。
一、精選歷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圖片資源豐富,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運用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就一定要在授課前做好精選歷史圖片這項工作,選擇與教材內容一致、具有引導作用的典型歷史圖片,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開元盛世》,若教師僅依靠文字講解對學生進行引導,很難讓學生理解唐朝經濟的高度繁榮。此時,教師可選擇使用唐朝曲轅犁和簡車的相關圖片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對唐朝曲轅犁和簡車的構造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唐朝曲轅犁和簡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這一結論,從而讓學生從側面了解唐朝當時的鼎盛。
在精選歷史圖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避免羅列一大堆內容相似而與所教學的內容沒有太多關系的資料,這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重點和方向,抓不住事物的本質和關鍵。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8課《三國鼎立》,教師使用歷史圖片來加深學生對“赤壁之戰”的認識,選擇一幅“赤壁之戰”示意圖和一幅反映“赤壁之戰”戰爭場面的圖片就足夠了,切忌在課堂上畫蛇添足地展示現代“赤壁之戰”場所的旅游風光圖。這類旅游風光圖會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旅游景點上去,而忽視“赤壁之戰”的歷史知識點。
二、整理歷史圖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歷史圖片具備形象性、直觀性、鮮明性等特點,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認識來觸摸歷史信息點,在大腦中再現歷史畫面,形成自己對歷史的新認識,進而了解、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整理歷史圖片,以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師可以組織以“重溫長征路”為主題的圖片整理活動,要求課前學生以3~5人為一個小組,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各種途徑,收集關于紅軍長征的歷史圖片,并根據歷史圖片重繪紅軍長征路線圖,在這張路線圖上把與長征相關的重要知識點全部繪制出來,這些重要知識點包括與紅軍長征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會議、戰役以及地點等。同時,將收集到的圖片進行分類整理,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講解和展示。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組織這樣的圖片整理活動,實現了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二次加工再創造,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閱讀歷史圖片,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歷史教學除教授學生歷史知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歷史圖片具備強烈的畫面感,可以生動、形象地把歷史畫面再現出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有利于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討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首先,在課堂上展示“鄧世昌投海自殺殉國”的相關組圖,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的歷史氛圍。接著,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也就是開展“閱讀歷史圖片”的活動:(1)鄧世昌投海自殺殉國的行為,體現出什么精神?(2)如果你面對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做?(3)鄧世昌是否應該投海自殺殉國?(4)這種精神在今天是否還有可取之處?討論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對“鄧世昌是否應該投海自殺殉國”這一問題,學生存在爭議,一部分學生認為鄧世昌的行為是愛國的體現,應該提倡;另一部分學生認為鄧世昌的行為是逃避困難的體現,他的生命意識太淡薄,不應該提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詳細闡述,展開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深刻感受歷史,主動接受歷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目標。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圖片,一定要把握好適度原則和真實原則,做到選擇的圖片真實可靠、準確無誤,讓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發揮出它真正的作用。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