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結尾 藝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90-01
在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比較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而對于課堂結尾卻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精彩的課堂導入固然能直擊學生的心靈,巧妙的課堂結尾同樣給人“繞梁三日,不絕于耳”之感。小學語文關于課堂結尾的方式有許多,下面,筆者就常見的煽情式結尾、拓展式結尾、總結式結尾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煽情式結尾——啟迪期盼
在當前教育形式下,關注“情商”,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具有感人的故事,描寫人物、情節的課文,在教學這類課文的結束環節,教師可采取激勵煽情式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感情,帶領學生進入詩一樣的教學意境中,讓學生學習興致高漲,促其奮進。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九冊《慈母情深》一課時,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少年時代的一件事:“我”想要買一本書,母親不顧家庭困難、朋友勸阻,極力支持“我”讀書,表達了“我”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為了表達母親支持“我”讀書的不容易,著力描寫了母親的工作環境和母親給錢時的毫不猶豫,體現了母親對“我”深深的愛與支持。在教學時,怎樣才能使學生領悟母親對“我”的愛呢?在課堂教學結尾處,筆者是這樣教學的:“由作者的母親,我想到了天底下所有的母親,她們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偉大,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母愛是偉大的,就讓我們一起深情地說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我們愛你’。”在課堂結尾時,教師主要針對文本流露出的母子深情,采用煽情式的語言作結尾,這樣教學,由一位母親聯想到天底下所有的母親,自然激發了學生對母親深深的愛,有利于學生實現閱讀情感的升華。
二、拓展式結尾——延伸探究
語文學習應緊扣文本但不止于課本,課堂教學的終結并不等于語文教學的終結。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知識和課外知識聯系緊密,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結尾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適當拓展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帶著課堂上的認知張力,自覺開拓認知空間,進而提高課堂效果。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蟋蟀的住宅》一課時,課文主要描寫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的興趣。在這一課教學結尾時,為了有效拓展文本內容,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激發學生探究課外生活的興趣,筆者是這樣結束課堂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蟋蟀的住宅,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物,你了解它們嗎?它們的住宅有什么特點呢?請你根據生活實際條件觀察一種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并把這種小動物是如何建造住宅的給大家說一說,可以是小螞蟻,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小動物。你們有興趣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把下課鈴聲作為課堂教學的終結,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有效拓展文本。在這個課例里,正是因為有了教師對教學的適當拓展,才不斷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學生在探究實踐活動中也體驗到了觀察的樂趣,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歸納式結尾——總結升華
歸納式結尾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結尾方式,正如唐代散文大家韓愈所云:“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在學習了全篇課文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本課要點和知識難點進行梳理和總結。教學采用歸納式的課堂結尾可以起到統領全篇,加深學生記憶,以及總結升華的作用。如人教版語文第九冊《鯨》這篇課文,無論是內容還是表達形式都很優美,在這一課的教學結尾處,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文章的表達方式描寫對象,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具備學習能力,實現閱讀與運用的雙贏,筆者是這樣展開教學的:“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鯨,知道了鯨有多長、多重,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鯨的種類以及鯨的生活習性。那么,作者為什么能夠把鯨描寫得這樣具體、形象、生動,讓我們愛讀呢?那是因為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使鯨在我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表達得清楚明白,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就要多學習課文的寫作手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說明文的特點,主要采取了歸納式的結尾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了綜合整體的認識,另一方面再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使教學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實現由遷移運用到了總結升華的教學作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結尾方式,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達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教學效果。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