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概念圖 小學語文 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117-01
概念圖是一種展現概念和概念相互關系的網絡結構圖,是一種表征和組織知識的工具。教師在語文復習課中運用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整合知識點,掌握課文中各個知識點和單元之間的縱向、橫向關系,理清知識脈絡,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本文筆者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概念圖在小學語文復習課中的運用。
一、建立知識網絡體系,理順知識點
在學生把某一單元的知識內容學完之后,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相關知識整合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以利于學生儲存知識,并且快速有效地復習所學知識。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比較膚淺,對知識的把握也缺少系統性的梳理,教師在復習課上采用概念圖展開教學,可以用聯線和節點,把各個知識點連接起來,讓零散的知識點連接成為知識塊,再把知識塊連接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體系,實現知識遷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復習,避免毫無頭緒地復習。如復習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復習本學期教材中韻母、聲母、聲調、整體認讀等知識,之后進行每一單項知識復習,用概念圖把聲母的平翹舌音,韻母的單韻母、復韻母、前后鼻音韻母等知識進行聯系,做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清晰、有條有理。
概念圖就像一棵知識樹,讓學生理順漢語拼音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二、運用概念圖,培養學習能力
學習具有不同層次的意義,如學生對概念、初級規則,乃至高級規則的學習,所需要的學習能力也是不一致的。教學中靈活運用概念圖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如在小學語文復習課中,很多小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寫作,怎樣收集寫作素材。而概念圖聯系各個知識點,有效表達作者的所思所想,形式上比較自由,教師就可以采用概念圖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如筆者在教學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習作5”時,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某一物品的說明文。在開展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以三個“W”來建構概念圖。這三個“W”就是“what”“why”“how”,第一個“what”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所接觸、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如文具、食品、家電等,然后學生選一樣物品作為這篇說明文的介紹對象。第二個“why”,就是說明物品為什么具備這些性質,從哪些方面介紹物品,如食品的形狀、顏色、食用方法,文具和電器物品的外觀、作用、使用方法等。第三個是“how”,即如何表達和說明物品的性質。在第三環節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總結,并且讓學生展現概念圖,以理清寫作思路,抓住物品的某一具體特點來進行描寫,把物品描寫得生動和具體,這樣才能使文字更為形象、生動,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三、巧用概念圖,節省記憶時間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復習課中,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是以“死記硬背”為主,這雖然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但“填鴨式”的方式往往令學生覺得復習課枯燥又繁瑣,難以提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導致復習課效率低下。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形象、直觀的概念圖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教師可以靈活用概念圖把各個生字、關鍵詞連接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靈活記憶。如在復習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稻草人》一課時,學生學習“責任”“苦力”“直挺挺”這些生詞時覺得難以記憶,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字義編順口溜,如“承擔‘責任’,需要‘直挺挺’地‘苦力’活兒”,同時畫出概念圖,方便學生記憶。
結合這一概念圖,學生從詞語的邏輯關系中記憶生詞,節省復習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語文復習課中靈活運用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鞏固復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值得廣大教師在語文復習教學過程中應用和推廣。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