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語文 少教多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96-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基于此,他提倡“少教多學”,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就需要教師騰出時間和空間來盡量“少教”,但少教不等于不教,而是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促進其學習智能的發展。如何實踐這一教學理念呢?筆者在此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看法。
一、精心設計預習環節
古人言:“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學生預習,主要目的是摸清學生的學情,找準教學起點,確定教學內容。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教師在課前布置一堆預習任務,但到了課堂檢查時,卻發現收效不大,只好讓學生在課堂上重新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求比較模糊。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在課堂預習這一環節進行精心預設,主要安排兩個層次的預習內容:層次一,自主預習文本,完成相關練習中基礎知識(生字詞的積累)的學習,再針對其中的難點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層次二,研讀文本,自主解決一些背景資料的問題,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而后提出自己的疑問。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時,筆者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2.通讀全文,理解“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黃發垂髫”的含義。3.了解陶淵明的生平及《桃花源記》的創作背景。4.將你有疑問的地方標注出來,并提出問題。
在預習中,學生通過全文疏通,能夠自主消化通假字等較難字詞的意思,例如明白“屋舍儼然”中的“儼然”的含義為整整齊齊。進入課堂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的這一預習情況,筆者引入“儼然”在現代漢語中的用法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該詞古今意義的不同。由于學生做了預習功課,很快就作出了回答:“現代漢語中‘儼然’的基本詞義是‘好像’的意思。文中還有‘咸來問訊’中的‘咸’,‘妻子邑人’中的‘妻子’等詞與現代漢語中的用法含義不同。”這樣,學生便對詞語的古今異義有了一定的認識。
學生通過預習,還了解到《桃花源記》是在陶淵明晚年生活貧困交加、躬耕多年后思想發生轉變的時期寫的。進入課堂教學環節,筆者根據學生在預習時產生的疑問“為什么要寫南陽劉子冀尋找桃花源而后病死的事”,將問題深入,讓學生思考“桃花源”代表著陶淵明的什么追求和人生理想。
二、培養學生品析語言的能力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語言文字的積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從品讀入手,帶領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文本語言的魅力,感悟文本中蘊含的深刻意涵。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雪》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魯迅先生筆下的雪,筆者特意抓住文中一個核心詞語“堅硬”展開教學,向學生提問:“用“堅硬”修飾雪花有沒有問題?”學生表示雪花“堅硬”讓人費解。于是筆者讓學生找出能體現雪花“堅硬”的句子來。學生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描寫:“但是朔方的雪花……永遠如粉,如沙,他們絕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筆者讓學生體思考為什么“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這句話中用逗號而不是頓號?學生通過思考想到了逗號更能體現雪花的堅硬、獨立和自由。為了讓學生體驗魯迅先生的語言運用之妙,筆者讓學生用充滿力量的聲音來朗讀這句話,體現出雪的堅硬,以及獨立自由的感覺。
以上教學緊緊圍繞“堅硬”一詞來展開,讓學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用詞的精妙,提高了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
三、運用前后關聯的閱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前后關聯的方法,讓學生從問題中來,再到問題中去,縱橫串聯,拓展視野,加深理解,實現“少教多學”。
在執教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課文《背影》時,有學生質疑:“為什么父親不把錢給兒子,讓兒子自己去買橘子呢?”單純從文本來理解,似乎難以找到蛛絲馬跡。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筆者讓學生聯系本單元的另一篇課文《阿長和〈山海經〉》并思考:“為什么阿長在除夕夜把一個大橘子放在‘哥兒’的床頭?”學生經過探討找到了原因:“阿長是想讓‘哥兒’一年到頭順順溜溜。”由此,學生很快理解了《背影》中父親買橘子的含義:橘子代表福氣、好運。父親想送給“我”橘子,就是希望“我”幸福,因而就不辭辛勞地親力親為了。
總之,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好預習功課,培養學生品讀語言的習慣,讓學生自主體驗、獨立思考。這是實現“少教多學”的基本途徑。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