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閱讀教學 感悟 教學片段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47-01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何謂“感悟”呢?閱讀教學中的感悟指的是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的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那么,課堂教學怎樣才能把閱讀感悟落到實處呢?
一、動手實踐,喚起學生的感悟
思維是實現感悟的關鍵,沒有思維也就談不上感悟。實踐證明,動手操作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閱讀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比較深奧,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可以依據文本特點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畫一畫,放手讓學生親自去操作實踐,喚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以下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五冊《詹天佑》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什么是“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鐵路”?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試著把修路的示意圖畫下來,能畫幾個就畫幾個。(生自由讀,動手畫)
生1:我畫的是“豎井開鑿法”的示意圖。你們看,這里是八達嶺隧道,詹天佑就是帶領工人們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兩頭同時施工。
師:詹天佑為什么要采取這種方式,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生2: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這樣做可以縮短一半工期,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節省了許多人力、物力等,這充分顯示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生3:大家瞧!這是我畫的“人”字形鐵路,火車怎么上去呢?我用兩塊同樣的橡皮分別做火車頭和火車尾,北上的火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前面拉,后面推……
在這個課例中,學生通過讀、思、想、畫,將詹天佑在修筑鐵路時面臨的困難以及他采取了什么方式解決困難等,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理解感悟結合在一起,喚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有效。
二、運用比較,促進學生的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就單一材料閱讀時很難有深刻的感受,但是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教材特點,精心選擇閱讀材料,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比較品評,讓學生就這些閱讀內容進行比較,有助于學生發現文本的秘妙,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以下是人教版語文第六冊《荷花》一文的教學片段。
課件出示句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師:仔細讀讀這句話,想一想“冒”還可以換成哪些字?(生答:長、鉆、露、擠)
師:既然有這么多字可用,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冒”這個字呢?請大家仔細讀原句,再想一想如果換成其他的字,句子的意思或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生1:用“冒”字更能說明白荷花是急切地長出來。
生2:我認為用“冒”字更能突出白荷花迫不及待地長。
生3:“冒”字更能顯示出生機勃勃,使勁地長。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冒”字竟然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主要抓住“冒”字讓學生讀一讀,通過與“長、鉆、露、擠”等幾個詞語的比較,學生不僅感受到了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而且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激活經驗,活化學生的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新知的消化和吸收大都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學生知識積淀的豐厚程度直接影響其閱讀感悟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理解感悟,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活化學生的感悟思維。如以下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一株紫丁香》一文的教學片段。
師:綠葉會唱一首怎么樣的歌來幫助老師消除疲倦?
生1:老師,老師,休息吧!
生2:老師,老師,我愛你。
生3:(唱)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其他學生跟著唱)
師:你們為什么唱得這么輕???
生4:因為夜深了,唱的聲音太高會影響別人休息。
生5:因為老師疲倦了、累了,唱得響會打擾老師休息。
師:你們真是細心又懂事的好孩子。誰還能把自己的讀書感受說一說?
生6:課文中的綠葉在風中沙沙,“沙沙”是表示聲音比較輕。
師: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像綠葉一樣,為老師輕輕“唱歌”,消除老師一天的疲倦吧。(指導學生朗讀第三小節)
在這個教學課例中,當教師問學生“為什么唱歌輕輕的”時,學生的生活經驗被激活,有的說“夜深了”,有的說“怕打擾老師休息”……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描述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色彩。
總之,語文是一門感悟力很強的學科,學生缺乏閱讀的感悟,教學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土之木;教學缺少感悟的閱讀,課堂更是枯燥乏味。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結合文本特點營造出感悟的氛圍,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