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皇帝的新裝》 教學思考 童話本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A-
0087-01
如果說安徒生為所有孩子打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那么《皇帝的新裝》就是那個世界閃爍的珍珠,那一出出荒誕的丑劇與一個個諂媚的笑容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寓意。如何帶領初中生感受文中生動的故事與鮮活的人物,領悟其中的寓意呢?筆者認為,無論年齡大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他人無法涉足的童話世界。在教學時,最重要的是要引領學生打開童話之門,走入童話世界,反思現實世界的荒誕。
一、透過文本走進童話
《皇帝的新裝》哲理豐厚,要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寓意,體會人物的悲喜情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怎樣帶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呢?筆者采取了課本劇的形式。這一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廣受好評,特別是在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應用廣泛,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體會人物的情感。
在教學中,筆者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由教師作為整個活動的指揮者和督導員,將學生分為6人一個小組,根據不同角色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擔任編劇的學生,引導其提煉文本精華,改編成課本劇;擔任表演者的學生,分配其擔任“騙子”“皇帝”“大臣”和“孩子”等不同的角色,并鼓勵學生自制道具;同時引導學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內心變化;針對重點細節,如皇帝裸走鬧市一段內容,鼓勵學生在表演時可適當夸張,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通過興趣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在不自覺中進入文本世界中。
二、通過細節感受人物形象
人物是文章的靈魂,細節是文章的血肉。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以喚起學生對文本的深層體悟。《皇帝的新裝》一文中人物個性鮮明,細節描寫突出,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文章的細節描寫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感受作者的智慧與深厚的寫作功底。
例如在皇帝酷愛穿新衣、騙子吹噓和空忙、大臣等人看新衣,以及鬧市裸行等重點情節的描寫中,作者通過細節描寫來反映人物的荒唐行徑,使本來夸張的人物肢體語言變得切合實際;加之生活化的語言,如“愿上帝可憐我吧!”“我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上帝,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貴重的衣服!”等,又給人物注入濃厚的生活氣息,仿佛此人正是生活中的某個人。這些語言描寫、人物動作描寫在文中不止一次出現,教師要引導學生逐句細品這些語句,揣摩人物的舉止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通過反復品讀,就會在腦海中樹立起人物形象。
三、引導學生感悟哲理
童話往往通過通俗的語言和離奇的情節來承載深刻的寓意。在《皇帝的新衣》一文中,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展現了一個漏洞百出的騙局,愛慕虛榮的皇帝被幾個鄉下騙子騙得團團轉卻渾然不知,身邊的大臣將執言勸諫的責任拋諸腦后,一味地卑躬屈膝、指鹿為馬,再加上百姓盲從,缺乏主見,一出鬧劇就這樣促成了。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不悱不發、不憤不啟”的教學策略,即不直接告知學生文本寓意所在,而是通過課本劇表演、人物動作模仿和心理揣摩等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悟出哲理”,這樣才能記憶深刻、感受透徹。比如當學生對皇帝的做法表示質疑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皇帝”的角度出發,用“皇帝”的眼睛去看待“新裝”;再引導學生從“騙子”“大臣”和“百姓”的角度去看待“新裝”,并給“新裝”另取一個名字。有的學生認為在“騙子”眼中,“新裝”就是“錢財”,在“皇帝”眼中,“新裝”就是“聰明”,在“大臣”眼中,“新裝”就是“前途”等等。通過設置這個簡單的課堂教學環節,學生體會到了“要實事求是、不愛慕虛榮”的人生哲理。
四、關注學生有何收獲
在教學童話時,不能僅停留在剖析人物、挖掘寓意的層面上,還應當關注學生在閱讀后有何收獲。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安排一些教學反思活動,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探究文本中的思想內涵,使其在思想上有所得。
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座談會或小組合作等集體討論形式,讓學生在歷經初步閱讀、課本劇表演、深入品讀等環節后重新整理思路,站在全文的高度重新理解這篇童話。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皇帝的做法愚蠢可笑,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騙子能夠得逞是由于大臣不敢直諫,等等。讓學生回過頭來反思與交流,更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長智慧。
語文教學就如同璀璨的萬花筒,從不同的角度演繹就能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或許教師每次都會有新感悟,每次都會有教學新視角,但是無論怎么創新,都請不要忘記它的“童話”身份,都請帶領學生走入那奇幻的童話天地,讓童話如繁星點點,綴滿孩子的星空。(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