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份,《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發表。文中將國內的經濟大勢歸納為“三期疊加”,即“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近期,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經濟學家認為“三期疊加”的影響至少還會持續三年以上。那么,在這樣的經濟大勢下,如何發展小企業業務呢?本文就個人體會發表膚淺的看法。
一、對中國經濟大勢處于“三期疊加”論斷的理解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從“善于把握大勢,運用底線思維,著力質量效益,保持調控定力,深化改革開放”五個方面總結了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
文章說:“從國內經濟大勢來說,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做出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
所謂增長速度換擋期,就是我國經濟已處于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的發展時期;所謂結構調整陣痛期,就是說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不調就不能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所謂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我們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現在這些政策還處于消化期。”
綜合《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權威解讀,“三期”的經濟表現各不相同。增長速度換擋期的主要表現是:我國GDP增速在經過30多年年均近2位數的持續高速增長后,將換擋到7%—8%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增速換擋是經濟規律和政策主動調整的結果;在換擋期,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結構調整陣痛期的主要表現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進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同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服務業新型業態和新型產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在結構調整中,一些行業受到較大沖擊,有些企業會淘汰出局。為了保證換檔不失速,引導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發展,政府將出臺相關“微刺激”的政策。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主要表現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政府出臺了以“四萬億”為代表的一攬子刺激政策,對經濟結構產生的影響,如房價上漲、物價上漲、政府地方債務等需要時間繼續化解。“三期”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疊加”構成了當前較復雜的經濟形勢。
有關統計數據印證了“三期疊加”論斷的科學性。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7.4%,連續10個季度在7.5%左右波動;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下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6.6%,保持了2013年高于第二產業占比的態勢;消費對GDP貢獻率也超過了投資,達到54.4%。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說:“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為我們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提供了依據。
二、“三期疊加”形勢下發展小企業業務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三期疊加”的復雜經濟環境中,小微企業面臨著比大中型企業更多的新挑戰、新矛盾和新機遇,由此也給商業銀行的小企業業務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特別是初期,由于風險暴露集中顯現,不良反彈壓力較大。在這樣的大勢下,發展小企業業務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業務政策要注重彈性。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在小企業客戶準入、審批模式、業務考核等政策上,要根據行業、區域經濟環境等外部情況,和各分行的業務現狀、不良現狀等內部情況制訂彈性的業務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如對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屬于信貸政策優先支持的客戶,客戶準入底線可放寬;對不良率低的業務品種,客戶準入底線可放寬,審批模式也可靈活;對于不良率低于一定標準的一級分行,可實行差別化的審批模式,相應增加信貸資源配置;對落后產能、過剩產能集中的區域,考核上適當放緩發展速度等。
(二)業務發展要注重效率。經濟結構轉型中,業務競爭更激烈,要努力提高業務效率,提高競爭力。一是加快系統優化步伐:加快推進小企業評級流程優化的步伐,加快線上自動生成小企業額度授信申報書、“速貸通”業務申報書等功能優化的步伐。二是大力推行“評分卡”業務:對于符合條件的,能走評分卡流程,就不用成長之路流程和速貸通流程;能做評分卡業務的,就不做一般授信或速貸通業務。三是積極推行高效率業務流程的應用。強化小企業經營中心職能建設,推動使用“三位一體”綜合申報流程辦理業務;大力推行優質存量客戶“轉貸”流程業務,對于優質存量客戶的信貸業務到期后,需要辦理“轉貸”的,要按《關于存量優質小微企業客戶信貸業務流程優化的通知》(建總函〔2014〕197號)的規定辦理;要進一步對該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如取消“一般授信業務客戶信用等級10級(對應原評級a+級)及以上,在有效期內且較上次評級未下降”的規定,只要客戶評級結果滿足單個產品的要求即可。四是大力推行高效率的營銷模式。如利用網點資源,加大營銷大數據產品的力度;利用政府部門、產業園區、商圈、核心企業等主體,加大平臺營銷的力度。
(三)風險防控要注重主動。在經濟的陣痛期,要進一步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加強對行業、區域經濟的調查與研究,增強業務的前瞻性,主動退出淘汰落后產能的行業,主動退出風險暴露期的行業,對存量客戶進行篩選,提前化解風險,提高客戶換手率。對于短期確實無法退出的,可通過產品置換或增加風險緩釋措施,予以過渡。對于已產生不良的,要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積極消化不良資產,不把包袱留在以后。要注意業務發展方式,加強綜合經營管理,主動規范保理、銀行承兌匯票等業務操作,停辦鏈式擔保、圈式擔保等擔保方式不著地的業務。
(四)客戶拓展要注重培育。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客戶選擇上,要疏堵并舉,有退有進。進的方面要加強客戶的培育工作,對于新興行業、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傳統產業升級的,要積極介入。先期通過結算產品和創業貸、善融貸、結算透等小額化信貸產品予以支持,把客戶留住;可通過與地方政府部門合作,以助保貸業務予以支持。加大圍繞新興行業和產業升級行業的小微企業產品創新力度,產品創新要增強針對性、可行性,追求實效。價格上不搞利率一浮到頂,以綜合金融服務增強客戶的黏度,提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