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擇向量自回歸(VAR)模型作為框架,選擇對外開放、金融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勞動投入和經濟增長作為模型中的變量指標,使用的是年度數據(1989-2012),目的就是來考察安徽省金融發展在經濟增長中的相對作用。根據VAR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安徽省金融的VAR原數據層面充分證實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而且,金融因素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四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有學者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因素自第四期開始就會慢慢對經濟增長產生強有力的影響,此時,金融因素不再是影響力最大的因素。相關研究證實:金融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經濟環境,也就是說,金融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增長這個大前提之上。但是,關于二者的相互影響程度而言,明顯是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更為突出。這說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期間,安徽省的金融發展速度為經濟增長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也是安徽省經濟得以穩定增長的原因之一。可見,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金融發展戰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經濟增長;金融發展;VECM模型
一、前言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學者bagehot對本國金融體系、金融部門在工業革命時期的發展狀況展開了系統的研究,他認為,金融的蓬勃發展能推動本國工業部門的健康發展,此時,金融發展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到了研究金融發展的事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漸漸意識到了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了出來。國外不少學者都系統的研究了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聯性與運作原理,這些成果和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國家研究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關系做好了鋪墊。
國內學者在研究和分析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關系時參考了國外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和理論,并針對我國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現狀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隨著經濟理論的發展與成熟,我國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此時才發現了計量實證分析法的價值所在,這為我國學者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研究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二者關系時,我國學者和專家更傾向于把焦點放在國家層面而對金融發展、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區域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差異性研究較少,得出的結論也比較片面。
隨著經濟金融化,資源的分配,學者們對金融發展所體現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專家學者們已經達成共識:經濟增長受金融發展的影響,但是經濟與金融之間是什么樣的聯系學者難以給出定論。也這是由于如此,本篇文章通過基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的實證來分析來對安徽省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研究,并根據最后的研究結果回答了安徽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相同的關系。
二、安徽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本章節基于VAR模型之下,將經濟增長、資本存量、金融發展、要素投入以及對外開放看做是系統里面的變量指標,以1989年到2012年這段時期內的數據為藍本,對金融發展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考察。
(一)變量和數據來源
1.經濟增長指標。
選取安徽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RGDP)來衡量安徽省經濟的發展狀況。
2.由于研究的具體對象不一樣,因而學者所選取的金融發展指標也大相徑庭。
為了對金融發展進行準確的衡量,我們在選擇金融發展指標的時候,充分借鑒和思考了戈德史密斯(1969)、羅納德.麥金農(1973)、愛德華.肖(1973)以及萊文(1997)等相關人等的觀點,并著重從金融發展的具體規模、金融結構和金融機構在工作上的效率這三個層面上展開了考察。
3.資本存量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存貨增加額,本章以資本存量與GDP的比例來衡量資本的投入。
由于存貨增加額的數據難以獲得,本章采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代替資本存量。資本投入的指標用(MKR/GDP)表示。
4.本章以工資總額與GDP的比值(W/GDP)來對勞動投入進行衡量。
5.本章在考慮到了對外開放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VAR計量模型中加入了對外開放程度這一變量,用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IE/GDP)來表示。
本章以1989年到2012年這段時期內的數據為藍本,對我國金融發展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GDP、固資投資以及薪資總額等相關的數據都源自于安徽統計年鑒。由于數據系列可能存在異方差,故本章將所有的數據系列都取對數,所有相關測試都是通過Eviews 6.0來進行。
(二)研究方法和計量模型
1.VAR模型
因為不能夠預先對系統里面各個變量間的互動關系進行確認,所以本文使用基于VAR模型之上的分析法來對我國金融發展同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進行分析。VAR模型作為一種系統回歸模型,其對系統里面全部的變量都是統一對待的,因此我們不用對自變量以及因變量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預先考慮。我們能夠將VAR(p)模型表示成:
yt=A1yt-1+…+Apyt-p+Bxt+εt t=1,2,…,T
(4.1)
在上式里面,yt所代表的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xt所代表的是d維外生變量向量,p所代表的是滯后的具體階數,T所代表的是所采集樣本的具體數量。k×k 維矩陣,A1…Ap與k×d維矩陣B作為待估的系數矩陣。εt所表示的是k維誤差向量,僅限于同期相關,與等式右邊的變量或者是滯后值沒有關聯。
基于Wald測試法對假定的因果關系進行測試
以下即為VAR模型:
yt=A(L)yt-1+εt
yt=(LRGDPt,LFIRt,LMKRt,LWt,LIEt,LINt),
εt=(εRGDPt,εFIRt,εMKRt,εWt,εIEt,εINt),A1-At可看做是5×5系數矩陣,εt所表示的是誤差項向量,LRGDP所表示的是經濟增長指標,LFIR所表示的是金融發展指標,LMKR所表示的是固定資產的投資指標,LW所表示的是勞動指標,LIE所表示的是對外開放指標。
如果變量并不平穩,存在單位根,我們就需要重新確定模型參數,這時測量過程就會比較復雜,現有模型便會立即轉換為與之相對應的糾錯表達形式,即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
Δy1t=μ1+γ11(L)Δy1t-1+γ12(L)Δy2t-1+(π11(1)-1)y1t-1+π12(1)y2t-1+ε1t
(4.6)
Δy2t=μ2+γ21(L)Δy1t-1+γ22(L)Δy2t-1+π21(1)y1t-1+(π12(1)-1)y2t-1+ε2t
(4.7)
在VECM模型框架下,基于VAR框架選擇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測試法,可保證最終結果的準確性。
3.短期因果關系測試
樣本中的變量都是一階差分層面上的單位根測試過程,基于單位根測試可知曉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此時可考慮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測試法,但就現實情況而言,格蘭杰因果關系測試僅僅只能夠對一階差分層面上的變量進行測試,并未涉及到誤差修正項的檢驗工作。固定資產投資、金融發展等變量是因果關系,金融發展主要取決于固定資產投資;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這兩者沒有直接關系。由表4-4可知:應變量是ΔLRGDP時,否定了3%水平層面上對自變量ΔLW、ΔLMKR并非是ΔLRGDP格蘭杰成因的假設,與此同時還否定了4%水平層面上對自變量ΔLIE并非是ΔLRGDP格蘭杰成因的假設,其最終結果顯示GDP之所以會發生改變,其關鍵在于對外開放程度、勞動投入、資本存量等方面發生改變,在這之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勞動力、資本存量等。如果應變量是ΔLFIR,5%水平層面上對自變量ΔLMKR并非是ΔLFIR格蘭杰成因的假設進行否定,金融深化的關鍵性因素是資本存量發生改變。
VEC格蘭杰因果測試結果如下:(1)對外開放程度、資本存量、經濟增長、勞動投入等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對外開放程度、勞動投入、資本存量等。(2)資本存量、金融深化這兩者是因果關系;換言之,金融深化的關鍵在于資本存量發生改變;(3)金融深化、經濟增長這兩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具備統計意義。
前三期無需考慮LRGDP所做出的貢獻,LFIR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所有變量中最大的,從第二期開始便可知曉誤差方差是9.7%,到第三期時可明顯發現此時已經達到頂點,即解釋率為31.5%,直到第七期為止呈下滑趨勢,第八期在20%水平層面上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波浪形。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第二期時可清楚知曉誤差方差為0.78%,第二期到第四期這段期間大幅度增長,第四期時誤差方差的解釋率為40%,直至第六期為止一直都是上升趨勢,第六期時便達到最高點,解釋率為57.5%,達到頂點之后便逐漸下滑,但解釋率不會低于20%。僅就勞動投入而言,第四期的解釋率為7.3%,此后便會呈現上升趨勢,但解釋率不會低于15%;僅就對外開放而言,從第二期開始便可發現誤差方差的解釋率沒有達到0.1%。
綜上所述,通過新息分析可明顯發現短時期內金融發展給經濟大幅增長帶來很大影響,給經濟增長帶來很大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所有變量中貢獻率最大的是金融發展,盡管經濟增長的反饋作用會帶動金融行業快速發展,但就現實情況而言,金融發展的影響力較大,遠遠超出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安徽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大幅增長有一定促進作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此次研究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是VAR方差分解法、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法,從勞動投入、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對外開放程度、金融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對1989年-2012年這段時期所有變量的動態關系進行分析,其最終結果如下:
(1)在5%的顯著水平下,經濟增長指標RGDP與金融發展指標FIR處于長期均衡。這說明,在1989-2012年間隨著安徽省GDP的增長,金融資產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二者保持著長期穩定。
(2)此次研究工作中以安徽省為例,對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的因素有很多,金融發展便是其中之一,盡管對經濟快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影響力較小。影響金融發展水平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法制環境、地方金融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保障等,對安徽省現階段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了解,可明顯發現本省的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當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構建完善成熟的法制體系,對現行機制進行修改與完善,如此一來才能夠將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區域經濟大幅增長的同時帶動金融行業快速發展。
(3)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測試可明顯發現短時期內經濟增長、對外開放程度、勞動投入、固定資產投資等有一定關聯,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對外開放程度、勞動投入、金融發展等。與此同時還可明顯發現固定資產投資、金融發展等變量是因果關系,金融發展主要取決于固定資產投資;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這兩者沒有直接關系。
總而言之,1989年-2012年這段時期的金融發展情況而言,安徽省金融行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較大,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反饋作用推動了金融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53-61.
[2] 殷德生,肖順喜.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0.
[3] 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理論,實證與政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4] 周立,王子名.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5] 李廣眾,陳平.金融中介發展與經濟增長:多變量VAR系統研究[J].管理世界,2002(9).
[6] 中國區域金融問題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7] 黃湘雄,咼玉紅.廣東區域金融發展實證研究[J].南方金融,2004,9:22-24.
[8] 艾洪德,徐明圣,郭凱.我國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4,7:26-32.
[9] 陳建軍,鄭瑤.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商務成本比較研究——以杭,滬,嘉,甬,蘇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04,12:006.
[10] 王滿倉,白永秀,楊二寶.西部金融體系發展與經濟增長——以陜西省為例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5(07)
[11] 繆小眉,賀刻奮.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以寧波為例[J].經濟叢刊2008(5):45-48.
[12] 孔小偉.外向型經濟中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4):32-34.
[13] 李杰,步國榮,李堅.海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當代經濟,201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