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一直是人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之一,銅川市作為陜西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其經濟發展不僅關系著城市自身的前景,也對陜西省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銅川市目前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銅川市的后續發展。本文在參閱文獻的基礎上,分析銅川市產業結構的現狀和總體特征,并以銅川市的產業發展數據為依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銅川市接替產業,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銅川市產業轉型的相關政策啟示。
關鍵詞:銅川市;產業結構;產業轉型
資源型城市發展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焦點問題之一,資源型城市在初期往往能依靠自身的優勢獲得迅速發展,但是隨著后期資源被利用殆盡,城市又未能及時轉型,資源型城市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諸如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這些嚴重阻礙著城市的發展。如何使我國資源型城市擺脫這種資源枯竭的陷阱,促進其產業結構轉型是一個重要問題。陜西省銅川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依靠煤炭資源發展的資源型城市。它因煤而興,但由于長期依靠資源發展造成銅川市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缺乏優勢產業支撐、環境惡化等問題,難以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研究銅川市產業發展現狀和現存問題,并找尋銅川市接替產業和產業轉型方向,對銅川市的產業轉型和發展和其他資源型城市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1.銅川市的基本概況
銅川市位于陜西省中部,全市面積3882平方千米,下轄王益、印臺、耀州、新區4區以及宜君縣。銅川市礦產資源豐富,2011年主要礦產資源探明儲量中,煤29.38億噸,油頁巖6.77億噸,水泥用石灰巖8.84億噸,耐火粘土3465萬噸等。2011年銅川市實現生產總值234.53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4.9%,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89億元,較上年增長了37.4%。
煤炭工業長期是銅川市的支柱產業,2011年全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21.49,占當年GDP的51.3%,從中可以看出煤炭工業對銅川市經濟的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來該市一直采取開采煤炭資源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但是由于長期的大量開采,銅川市目前也面臨著諸多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問題,如煤炭開采的成本加大、大批國有煤炭進取中老年期、環境地質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都對銅川市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了各種阻礙,亟需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
1.1 銅川市產業結構的現狀和問題
第一,就三次產業比較而言,三次產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從三次產業產值比較來看,見表1.1。以2011年為例,第一產業產值17.41億元,占總產值的7.4%,第二產業產值149.31億元,占總產值的63.7%,第三產業產值67.81億元,占總產值的28.9%。可見,銅川市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偏低,第二產業占全市總產值的50%以上,比重過大,第三產業發也相對滯后,說明銅川市的三次產業結構是不合理的。
第二,輕重工業比例不合理。
銅川市一直優先發展重工業,尤其是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采選業和初加工業為首的重工業占據了工業總產值的中相當大的比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很高且逐年增長,見表1.2。其中,輕重工業比例很不協調,以2011年為例,輕工業產值為23.26億元,而重工業產值為219.76億元,是輕工業產值的9.4倍。這種輕重工業比例失調的情況嚴重制約了銅川市的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優化,城市經濟對煤炭等資源的依賴加大,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難以從現有的產業結構中跳出尋求新的變化。
第三,產業結構單一,煤炭業成為主要依賴的產業。
長期以來銅川市都依靠采挖煤炭資源以換取經濟增長,煤炭開采洗選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產值最高,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也最大,表1.3是銅川市2007-2011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產值以及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在2007至2011這5年間,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產值以及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基本是呈逐年上升趨勢,反映了煤炭業在銅川市工業中“一業獨大”的地位。
2.銅川市接替產業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銅川市目前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尋找新的接替產業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銅川市的接替產業。
2.1 備選產業的選擇
通過對銅川市各產業發展數據的比較,除煤炭業以外,非金屬礦物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這6個產業的產值以及在總產值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可以選擇。其2011年具體發展情況如下表2.1所示。
2.2 指標說明
本文擬選取如下指標進行說明:
(1)需求收入彈性:需求收入彈性反映了產業的增長潛力,其計算公式為需求收入彈性=某產業需求變化率/國民收入增長率。本文將采用工業銷售產值來近似計算產業需求變化率,從而得出需求收入彈性。
(2)產業構成系數:產業構成系數反映了某一產業對區域總產值的影響,其計算公式為產業構成系數=某產業產值/區域總產值。
(3)產值利稅率:產值利稅率可以反映出產業盈利水平和投入產出水平,其計算公式為產值利稅率=某產業利稅總額/某產業產值。
(4)比較集中率:接替主導產業要在更高層次區域內相對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帶動本區域經濟發展,本文以陜西省為更高層次區域,計算公式為比較集中率=(某產業產值/區域所以產業產值)/(更高層次區域該產業產值/更高層次區域所以產業產值)。
(5)就業人數比率:接替產業必須有較好的吸納就業能力,其計算公式為就業人數比率=某產業就業人數/總就業人數。
2.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選擇銅川市接替產業
根據《銅川統計年鑒2010》及《銅川統計年鑒2011》,計算出備選產業各指標如下表2.2所示。
(1)對上表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下表2.3:
(2)利用SPSS進行分析,見表2.4相關系數矩陣,表2.5特征根、方差貢獻率及方差累計方差貢獻率表,其中選擇累計貢獻率大于85%提取主成分,列舉兩個因子。
(3)用表2.5中的數據除以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便得到兩個主成分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再以每個主成分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為權重計算主成分綜合模型。根據主成分綜合模型即可計算綜合主成分值,并對其按綜合主成分值進行排序,即可對各產業進行綜合評價比較,結果見表2.6:
可以看出,通過分析,銅川市的非金屬礦物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和飲料制造業的綜合得分比較高,因此可以選擇這三個產業作為銅川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接替產業進行發展。
3.結論與建議
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需要資金、人才、技術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在依據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的同時也需要政府、金融等各方面的支持。(1)要在原有基礎上充分利用煤炭資源。銅川市應該做好后續的煤炭勘探工作,充分利用現存的煤炭資源,充分發揮煤炭業長期積累的基礎和優勢,為產業結構積累資金、技術等相關資源;(2)要在發展煤炭業的基礎上延長煤炭產業鏈條。從以往的發展歷史看,銅川的電力工業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再加之電力工業本身與煤炭采掘業有較高關聯性,發展電力工業可以實現煤炭資源由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從而對煤炭資源進行轉化并增值;(3)積極發展接續產業,實現產業順利轉型。應該在接替產業的現有基礎上加大資金、技術的支持力度。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規模的擴大和產值的提高,更要著重于技術的創新。利用這些接替產業的發展來逐漸減少對煤炭業的依賴,加快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4)政府應發揮自身作用,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對產業轉型加大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 呂慶晨.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研究——以棗莊市為例[D].2008.
[2] 任勇.礦業城市產業轉型模式研究——以銅川市為例[D].2009
[3] 陶娜.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研究——以銅川市為例[D].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