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生信用卡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大學生信用卡的發行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們帶來方便,同時也刺激大學生人群的消費。但由于銀行在發展此業務時只是單純的追求市場占有,而忽略了學生收入來源不穩定,消費觀不夠成熟等因素,以至于發行大學生信用卡的各商業銀行都面臨著巨大風險問題。因此,如何處理好大學生信用卡風險規避問題尤為重要。為了信用卡業務能夠更好的發展,應該從風險產生的原因入手,制定具體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從風險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從而盡量的減少或避免信用卡風險的產生。
關鍵詞:大學生;信用卡;風險;規避
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擴展,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但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大學生信用卡也不例外。大學生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在為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帶來聲譽信用問題;在為銀行增加業務量并帶來一定收益的同時也給銀行帶來了風險。所以,要正確利用大學生信用卡這把“雙刃劍”,商業銀行應該好好發展大學生這樣一個載體,積極面對大學生信用卡業務所帶來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和化解,為銀行自身謀其利益的同時,也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一、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現狀
大學生信用卡,顧名思義,就是銀行專門針對大學生所發行的信用卡,其具有異地匯款免費,先消費再還款和分期付款購物等功能,同時還能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方便以后辦理車貸房貸或其他消費貸款,是在校大學生熟悉金融理財的一個很好的幫手。
(一)大學生信用卡的產生、
銀行卡最早的產物就是信用卡,所以銀行卡的起源實際上是來自于信用卡。大學生信用卡是銀行信用卡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在適當的時機中逐步推廣開來的。銀行為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然需要一些創新產品來拓寬銀行的業務。而龐大的大學生數量自然被銀行視為市場開發產品的首選群體。相比其他人群,大學生的購買力是較為高的,而且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購買大件商品想要一次性付款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大學生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功能解決了那些想要買電腦等高消費商品的學生的煩惱,每月定額的小筆付款大學生就能夠承擔了且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大學生信用卡就順應了市場的發展而誕生了。
(二)大學生信用卡的發展
我國發行的第一張大學生信用卡是在2004年9月份由金誠信用銀行和廣發銀行聯合正式發行的,但凡年滿18周歲的正規全日制高校的在校生都可以以個人身份申請辦卡。隨后,中信銀行在大多數的高校進行了大學生信用卡的試點;接著,農業銀行大學生校園卡走進了四川部分高校,而興業銀行的校園卡也在上海高校推廣開來。在2005年的十月份,招商銀行在我國各大城市中推出了國內首張面向全國發行的雙幣學生卡“Young卡”。從此以后,大學生信用卡就在全國各大高校推廣開來。
(三)大學生信用卡的現狀
根據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的主體,我們就信用卡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雖然已經成為了信用卡持卡人的重要群體,各銀行也都根據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發行了專門針對大學生的校園卡。但是盡管如此,大學生信用卡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調查結果中顯示有854人未辦理大學生信用卡,占據了調查人數的68.54%。而且,現在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狀況非常的混亂,如今存在著兩種狀況很嚴重:一是有的持卡人刷卡過度。二是有的人辦卡卻不使用卡,我們稱這種卡為休眠卡,調查表明這種情況存在于接受問卷調查人員當中的71.19%的人身上。同時這也說明了應當改善現在的大學生信用卡使用和管理的方式,以促進大學生信用卡業務的發展,使大學生信用卡的發展達到飽和的狀態。
(四)大學生信用卡風險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大學生信用卡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指大學生不能或不愿履行債務而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發卡銀行在向大學生發放信用卡的時候應當依據大學生當時的信譽和經濟狀況。然而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例如的大學生的收入發生變動,經濟狀況惡化,無力還款或逾期還款都可能引起信用風險。
2.成本風險
銀行除了面臨大學生信用風險外,也還面臨著成本風險,在調查中得知部分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是因為受身邊人的影響或是為了獲得小禮品,還有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信譽,并不是因為要消費才辦理信用卡業務的,這樣也就造成了許多休眠卡。銀行制作信用卡是需要成本的,休眠卡的出現也就浪費了銀行的部分成本。因此,銀行還存在著成本問題。
3.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者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者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例如程序出現錯誤而導致信用卡授權無法進行或由于欺詐者盜取他人的信用卡進行偽冒刷卡等行為。操作風險中的偽冒風險是信用卡特有的一種風險,一般情況下是由發卡機構承擔的。不同的操作風險其成因也是不同的,由內部客戶引起的成因有:權限不清、審核不嚴、有章不循;而由外部客戶引起的有:有法不依,監管不嚴、有賬不管,管不及時等成因。
4.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從狹義上來講是主要關注銀行所簽署的各類合同、承諾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執行能力。法律風險是由于不健全的法律體系而造成的風險。就目前的法律來看,持卡人和發卡銀行都存在著風險。大學生還沒有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若刷卡過于頻繁,透支數額過大時,負擔不起債務,銀行向其監護人要求還款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在辦理信用卡時并未征求監護人的同意就辦理了信用卡,而監護人也未在辦理此業務是提供擔保,從法律上來說是沒有償還義務的,因此,銀行向學生的監護人要求還款是缺乏法律保護的。而銀行對持卡人提供的掛失服務分為電話掛失和書面掛失兩種方式,書面掛失為正式的掛失方式,但由于法律、章程沒有明確的規定,各銀行都有自己規定的掛失支付時間和責任承擔規定。在掛失支付前產生的損失都需要由持卡人自行承擔,這樣的規定對持卡人是不利的,給持卡人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大學生信用卡的風險成因分析
要發展大學生信用卡業務,那么就必須先弄明白,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什么樣的問題,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找到有效的合理的解決措施。對于大學生信用卡的使用情況,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采用了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福州閩侯大學城的學生和本校的大學生中隨機抽取了2000人填寫問卷調查,有效收回了1264份。在有效問卷調查中,本科生有924人,占了調查人數的大部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為4:6;另外,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城市學生擁有信用卡、使用信用卡的人數較多,約占據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二,而在擁有信用卡的人數里,大三大四等高年級的學生對于信用卡的使用比較熟悉,使用的人數較多。由此可見,低年級的學生和農村學生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潛在市場。
根據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有限的經濟來源
目前很多大學生經濟上還是來源于父母,這一類的大學生占了調查人數的81.46%,而靠勤工儉學、自主創業、助學貸款和助學金獲取收入的大學生只占了18.54%,顯而易見,數據客觀的告訴了我們自食其力的學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依賴于父母給予的生活費。,所以,這也是大學生信用卡未得到更好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消費無計劃引發的信用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二分之一的人對自己每月的消費是無計劃的,而信用卡先消費后還款的功能則有害于學生的過分消費,學生經濟來源有限,若過度使用信用卡,每月幾乎全額透支,那么將會為他自己下個月造成嚴重的負擔,下個月的生活費還了信用卡,幾乎沒什么錢了,如此惡性循環,應該會有不少人資不抵債吧。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在擁有信用卡的人數里,還是有24.51%不是每次超前消費后都能及時還款的,這樣做不但造成了學生的信譽受損,不利于其以后買房買車,同時銀行也面臨著巨大的信用風險。
(三)銀行辦卡“零門檻”
信用卡的使用能夠拉動大學生的消費,為銀行增加業務并帶來一定的收益,各商業銀行為搶占市場的潛在客戶,紛紛降低門檻盲目的發行信用卡。學生僅憑身份證或學生證和一張當場填寫的申請書就可以完成信用卡的業務辦理。由此可見,學生辦理信用卡幾乎是“零門檻”。但也由于辦卡的“零門檻”,為銀行日后增加了大量的信用風險。
(四)學校忽視對學生信用觀念的教育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越來越得到重視,這對大學生更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可學校在信用方面缺乏教育宣傳的力度,使得大學生沒有深刻的意識到個人信用對日后生活工作的影響。面對潛在的信用風險,大多數學生只是置若罔聞。
三、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管理措施
由于大學生信用卡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因此,對于信用卡風險的管理需要針對這些風險的特征,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建立信用等級制度,控制信用風險
銀行在給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業務時應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情況。如經濟收入來源、每月平均消費、在校表現、父母的收入情況,同時也可以了解下是否由像同學借款的情況,如果有是否每次都能在約定好的時間里還清,這也可以看出一個人信譽程度。銀行可以根據了解到的情況給辦理信用卡業務的學生劃分等級,學生幾乎沒有什么大筆的支出,所以在3000的限額內建立等級制度就足矣。
(二)有效實施內部評級法,控制操作風險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認為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信用風險,對于風險的衡量方法有兩種:內部評級法和標準法。其中,內部評級法是一種“主動性”的風險衡量方法,內部評級法是一套綜合性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在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銀行應認真貫徹內部評級法。基于內部評級的方法計算監管資本時,應該要求銀行的內部信用評級系統必需滿足一定的條件,并且要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后才可以使用。監管部門應對銀行的內部評級系統經常性的進行檢查,確保系統符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要求。另外,銀行應自己的內部操作程序經常性的進行檢查和更新,以保證程序的正常運行;同時,銀行應定期對銀行的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以保證銀行工作人員認真執行銀行從業人員的規范和制度。這是有效控制操作風險的方法之一。
(三)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控制法律風險
關于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的管理,內部控制固然重要,但外部的保護也不容忽視,而法律就是對銀行和持卡人可以依賴的最大的保護武器。為了維護發卡行和大學生各自的利益,有關的立法部門應當做好立法工作,對大學生辦理信用卡和使用信用卡、發卡行的內部操作,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都要做出明確的規定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對于惡意透支、盜用他人信用卡等行為法律上應該做出規定,進行嚴懲。對于銀行提供的掛失支付服務應進行完善,制定正確的操作程序,保護大學生的利益。
(四)主卡附屬卡業務改變
當前有的銀行已經停辦了大學生信用卡業務,所以有的大學生辦的是父母信用卡的附屬卡,附屬卡所有的交易款項及相應的利息、費用等均計入主卡賬戶,由主卡持卡人承擔全部還款責任,對于這一點,應該進行改善。銀行可以針對孩子還是在校大學生的家庭推行新的信用卡業務,在現有的信用卡附屬卡的基礎上做出一些改變。現在的附屬卡只是負責消費而無需還款,這樣會讓大學生消費的無壓力,可能會引起無節制的消費,從而會增加父母的負擔。對于這一點可以進行一些改變,讓主卡和附屬卡部分的分離開來,銀行可以制定兩個還款期限,可由附屬卡持卡人先自行進行還款,這樣學生才會在自己能負擔的范圍內消費,也可以給想要自力更生的大學生一個表現的機會。在到期后如果附屬卡持卡人若還未還款,銀行可以通知主卡持卡人還款,由父母代替還款。這樣既能減小銀行的風險問題,也可以降低大學生信用受損。
(五)學校及個人應對措施
學校的責任不僅僅只是傳授學生知識這么簡單,更要教會學生做到“誠信”。不論是做人還事,“誠信”二字是時刻不能被丟棄的,所以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應該更加的注重。
而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引領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時,應該考慮清楚自己能承受的限額是多少,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進行消費,并且應該有計劃的進行消費,建立成熟的消費觀念。此外,大學生應該統籌安排自己每月的開支。
四、結語
風險和機會總是并存的,大學生信用卡業務是一支“潛力股”,處理好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擴大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市場,也方便了學生平常生活中的消費。但是,在抓住機會的同時,也應該采取對策規避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遲春娟.大學生信用卡的風險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 張欣.大學生信用卡風險控制研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03).
[3] 李凌云;陳宇新;溫薇.基于銀行風險管理的大學生信用卡問題及原因分析[J].商業經濟.2010.(14).
本論文受2013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持(項目編號201313762015)。項目負責人:鄭彩萍,其余組員為林星熒、周曉燕、范竹青和連菁菁,指導教師陳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