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應對新興經濟體的發展需求,金磚組織宣布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掀起了金融界的波瀾。本文就此通過博弈理論的視角,從內外兩方面對金磚銀行的創立和現狀進行分析,并對金磚銀行的未來進行了展望,提出發行金磚貨幣的趨勢預測。這將成為金磚銀行話題中最新的理論觀點和本文的亮點。
關鍵詞:金磚開發銀行;博弈理論;金磚貨幣
一、引言
金磚國家,起源于“金磚四國”一詞,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磚四國”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該詞與英文中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隨后,“金磚”一詞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概念,并被賦予了新興經濟體代表的頭銜。2010年12月28日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金磚四國”即將變成“金磚五國”。金磚四國改稱“金磚國家”(BRICS)。
2013年3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決定成立金磚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庫等,將金磚國家的務實合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該決定也順應了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的趨勢,并反映出金磚國家自身發展的戰略訴求。
本文嘗試用博弈理論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現在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
二、博弈理論
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由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恩于1994年提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納什、澤爾騰、海薩尼等人使博弈論最終成熟并進入實用。近20年來,博弈論作為分析和解決沖突和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學、國際政治、生態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簡單地說,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在給定信息結構下如何決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決策主體之間決策的均衡。
博弈論的主要思想是博弈論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者的區別在于參與人在博弈過程中是否能夠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倘若不能,則稱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強調的是集體主義,團體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則強調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其結果是有時有效率,有時則不然。
三、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的背景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下稱金磚銀行)的概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但直到2014年7月的在巴西福塔菜薩召開的第六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巴西總統羅塞夫才正式宣布了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共同出資成立的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人們一般更習慣稱之為“金磚銀行”)的具體計劃。所以叫做“新開發銀行”,而非“金磚開發銀行”,顯然是為了給將來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加入預留出空間。
金磚銀行的建立將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無疑是一種創新和變革,尤其是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后,它的建立是時代的需求,是歷史的必然。金磚銀行的誕生是對西方國家一個警示,發展中國家也在慢慢崛起,并抱成一團,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督促西方霸權主義變革舊的國際金融體系、制度和優化金融機構的內在運行機制。
四、金磚銀行的內外博弈
(一)內在博弈
1.地緣政治博弈
對于金磚銀行總部的設立無疑是對金磚五國的博弈,即使是一直行事低調的南非,這次也極力爭取金磚銀行總部,但最終五國終于達成統一,選在上海,這是我國利益訴求的一部分,是中國階段性的勝利,來之不易。
雖然印度、巴西的金融開放程度都很高,而中國還沒有完全開放,但金磚銀行需要依托一個大型經濟體,以及具有良好金融基礎設施的國際性都市。上海是中國金融開放的窗口,具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巨大潛力。目前熱建中的上海自貿區則會加速這一進程。反過來看,金磚銀行落戶上海對中國金融開放步伐不會構成干擾,因為中國是在按照自身時間表推進開放,這一時間表應該是與國內金融改革、匯率改革等多項政策協調同步的產物,而非來自外部壓力。
2.運作模式博弈
(1)如何兼顧平等與效率。從世界銀行的發展過程來看,美國居于絕對主導地位。一則因為當時美國的經濟實力首屈一指,二則因為二戰之后所有的國家都有求于美國,而美國的主導角色也確保了這一機構的正常、高效運行。但“金磚銀行”從醞釀到成立,一直在極力避免某國主導的情況發生,從平均出資到商定總部,這種平等色彩一直貫穿始終。這一方式雖然能夠保證“金磚銀行”的順利出生,但未必能夠保證后續的運行效率。在缺乏主導者的情況下,如何維持這個跨國政策銀行的高效運作,平衡其政策性特征與市場化運營模式,將是對金磚銀行的真正考驗。
(2)選擇何種貨幣。“金磚銀行”選擇什么性質的貨幣作為信貸、援助活動的媒介將是另一個關鍵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國際和區域經濟組織都以美元作為媒介,但致力于打造平行體系的“金磚五國”,卻未必愿意選擇這么做。那么,是選擇某一國的貨幣還是選擇類似于SDRs(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如果選擇后者,都有哪些貨幣有資格進入這個籃子,按照什么樣的比重?這對金磚銀行而言,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難題。
(3)如何應對風險?!敖鸫u國家”金融體系的發展程度相對滯后,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面臨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如美國加息引發外資大規?;亓鳎赡芩械男屡d經濟體均難以幸免。如果出現這種局面,“金磚銀行”以及醞釀中的應急基金,可能面臨著如何展開救援的問題。它們營造的平行體系,因為缺乏一個“最終貸款人”的角色,一旦遇到極端情況,可能難以避免自顧不暇乃至資本耗盡的情況發生。
(二)外在博弈——金磚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博弈
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暴露了全球經濟治理的重大缺陷,一方面是美元霸權和歐美主導的IMF和世界銀行,另一方面是非西方國家在全球經濟中處于失語的狀態急需變革。金磚銀行的成立不僅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國際經濟舊秩序改革的迫切呼聲,也是對歐美等西方霸權主導權的挑戰。
世界三大國際金融組織在成立背景、宗旨、運作體系、影響力范圍等各方位的剖析,可見其各自的實力。
1.建立背景不同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是世界地緣政治版圖和二戰后大國間經濟實力對比達到質變的臨界點后出現的金融組織。而金磚開發銀行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出現的,全球各國經濟實力對比又達到新的臨界點,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在2013年首次超過發達經濟體,傳統國際金融體系與機制已無法滿足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經濟,尤其是新興大國的發展需求。
2.設立宗旨
消除貧困的目的而成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關注系統性重要經濟體之間的互相經濟溢出效應。金磚開發銀行關注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融資業務,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推動金融治理格局合理化。
3.機構成員國
世界銀行至2013年的數據有186個成員政府,其它機構有140到176個成員政府不等,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截至2012年4月有188個成員國,總部設在華盛頓。金磚開發銀行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組成,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4.各自運作體系及能力分析。詳見對比表。
五、金磚銀行的未來展望——期待金磚貨幣的孕育發行
金磚銀行的成立無疑是2014年世界金融領域的重大事件,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改變的標志事件,但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金磚銀行成立了,但銀行內仍使用美元、歐元或五國的本幣,而并沒有徹底拋掉美元、歐元的拐杖。金磚銀行成立的初衷之一就是塑造后美元時代的國際金融新秩序,要想實現這個初衷,首要的就是創造可以替代美元的國際貨幣,即金磚銀行需要發行一種全新的貨幣來打破美元對全球經濟的壟斷,而這種貨幣必須自身幣值穩定。早在七十年前,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設想出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為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來面對金本位銀本位的滅亡,這是人類大膽的設想,但如今,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全新的貨幣來挑戰美元的王牌地位,破除舊的經濟秩序,引領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只有這樣,才能創建一個全新的社會,才能自然而然地產生世界政治經濟民主化。只有通過發行金磚貨幣才能在與美元等現行國際流通貨幣的博弈中占得上風。
金磚銀行任重而道遠,相信經濟的博弈將使它在不久的將來,能越走越遠,擔負起自己的重任,開創一個全新的世界金融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陳學彬等.金融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 盧靜.后金融危機時期金磚國家合作戰略探析[J].國際展望.2013,(6):102-116.
[3] 郭炎興.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金磚銀行”水到渠成[J].中國金融家,2014,08:18-23.
[4] 陳季冰.金磚銀行的抱負與現實[N].南方都市報,2014-07-17 (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