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教學研討會在鋼琴之城——湖北宜昌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00多所高校的音樂院、系的130多位院系領導和鋼琴教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建國、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著名鋼琴教育家李名強以及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吳雅玲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要有兩項議程,一是成立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正式組建委員會領導機構;二是對鋼琴委員會的發展規劃、高校鋼琴教育的特性、當前高校鋼琴教育的現狀、水平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研討會上,委員們積極建言,為探索務實有效的鋼琴教育模式獻計獻策,研討會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一、成立高校聯盟鋼琴委員會
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是經中國音協分黨組批準,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隸屬于中國音協領導下的二級學會。學會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中國各大高校音樂院系之間的教學與學術交流,組織開展各類音樂專業培訓與音樂學術活動,主辦高校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各類專業展演與比賽。目的在于,加強高校音樂教育界的團結協作,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界與其他各界的聯系與友誼,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015年,在眾多同仁、業內專家的建議下成立了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鋼琴委員會將從高校鋼琴教育的發展與推廣等方面著手,培養高校鋼琴教育人才,努力為聯盟團體會員高校的鋼琴教育服務。
研討會上,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回顧了高校聯盟成立五年來所開展的各類活動及取得的各項成績,并宣布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正式成立。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朱詠北、大連音樂學院院長李英杰、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當選為鋼琴委員會名譽主任,山東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院長孫建濱、華東師范大學鋼琴教研室張薇、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主任郭蘭蘭當選為鋼琴委員會主任。大會還公布了鋼琴委員會的6位常務副主任和17名副主任名單。6位常務副主任是:王庭瑄、汪黎明、華敏、張瑞榮、張放、蔡韌。17名副主任是:劉雪莎、安樂、李永、李亞軍、張昱煜、邵紅纓、胡楊、施忠、徐軍、唐銘順、黃任歌、黃芳、崔錦蘭、傅亞捷、雷建軍、潘屹。鄒薇指出,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成立對于中國鋼琴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位委員支持學會工作,在共同的平臺上開展交流,加強合作,推動鋼琴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建國對中國音協高校聯盟鋼琴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并向長期致力于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師表示敬意和問候,他對鋼琴委員會的成立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認真領會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成立的宗旨,針對我國當前鋼琴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要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精心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工作;二是各高校和廣大鋼琴教師要互相取長補短,與時俱進,在鋼琴委員會搭建的互動平臺上,交流互鑒,在交融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三是在鋼琴教學中,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戒驕戒躁,不能只注重技巧訓練,要將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作為育人的根本。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成立五年來,在全國高校音樂教育的探索與發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此次成立鋼琴專業委員會,對于推動高校鋼琴音樂教育及其相關學科專業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廣泛研討,集思廣益,交流互鑒,協同發展
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在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的主持下,委員們就綜合類高校的鋼琴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隊伍、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專業資源共享等話題展開討論。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問題
參加此次研討會的代表來自于綜合類高校、師范院校、高職院校和藝術學院。這些高校音樂院系開設的專業主要是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專業。盡管師范類高校音樂院系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音樂教師的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向非常明確,而且鋼琴作為專業技能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隨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的頒布和高校音樂畢業生就業渠道的多元化,綜合類高校音樂院系鋼琴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向問題也就自然成為本次研討會的焦點話題。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張旭良教授從“唐僧西天取經選馬還是選驢”的故事中,闡述了高校鋼琴人才培養中目標確定與目標實現過程的重要性,提出教學過程以及目標實施過程中階段性的標準建構、檢驗以及教學效果的監督問題。他指出,鋼琴教師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與實現方面扮演中關鍵的角色。華東師范大學的張薇教授認為,綜合類院校鋼琴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有別于專業音樂學院,其人才培養定位不應該是專業演奏人才的培養,而應當借鑒多學科優勢,為基礎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培養教育人才,同時為高層次鋼琴人才培養打好基礎。華中師范大學的黃韌歌教授指出,綜合類高校鋼琴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層面的教育,還是連接社會鋼琴教育的重要橋梁,因此從多元化就業的角度來看,高校鋼琴教育在鋼琴人才培養方面大有可為。代表們還就鋼琴集體課、實用鋼琴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二)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人才的培養靠教師,與會代表暢談鋼琴人才培養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鋼琴教育家李名強在肯定近年來中國鋼琴事業與產業的整體發展成果的同時,冷靜地分析了當前中國鋼琴教育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中國鋼琴發展與世界整體水平的差距、中國地區鋼琴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當前鋼琴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問題。他指出,鋼琴事業發展的關鍵是鋼琴教師,鋼琴教師不僅要具備職業道德,在專業方面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勤奮學習,奮發圖強,力爭上游,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與教學水平。尤其要正視各類形形色色的考級與比賽,在教學中頂住來自源于急功近利的心理的抵抗力,切實把好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他強調鋼琴師資培訓是緩解鋼琴教育質量不平衡、提高中國鋼琴整體教學與演奏水平的重要途徑,他建議可以采取上海音樂學院每年舉辦的鋼琴師資培訓模式,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授課、大師班、音樂會等模塊化的培訓內容,定期開展教學培訓,提高鋼琴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上海師范大學的施忠教授認為,鋼琴師資培養要分層培訓,表演與教學雙管齊下,同時要求鋼琴教師要做到“三高”,即眼高、手高、心高,眼高就是要視野開闊;手高就是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心高就是要學習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棗莊學院的李永教授認為,鋼琴教師的培訓要制度化、常態化、體系化,要充分發揮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引領與輻射作用,建立鋼琴大師專家庫,實施高校鋼琴教師傳幫帶工程,明確主題與分工,通過學術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演奏能力與教學水平。
(三)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職能與資源建設問題
圍繞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職能與資源建設問題,代表們從不同的層面提出了建議。代表們一直認為,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成立對于我國鋼琴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委員會是高校鋼琴教師加強溝通交流、資源共享的紐帶與橋梁。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施忠教師認為,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應該具有四大職能:加強合作交流、提升教學能力、弘揚民族品牌、推動鋼琴事業發展。華東師范大學的張薇教授認為,委員會平臺的運作主要應通過師資培訓、專業比賽、學術交流等形式,提高委員會的權威、公信力與影響力,實現委員會的社會價值。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的胡楊教授提議,建立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文員會網站,運用信息交流平臺,發揮資源優勢,醞釀模塊化工作思路,服務當地音樂教育。張放認為,委員會要建立長期發展的機制和一定規模的對話平臺。
三、活動成果與收獲
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教學研討會是第五屆中國宜昌長江鋼琴音樂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本屆音樂節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中國音協大型活動辦公室、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中國音協鋼琴學會、中國音協鋼琴學會發展委員會和柏斯音樂集團承辦。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教學研討會活動,明確了委員會的目標任務,各位委員廣泛交流,在鋼琴人才培養、學術交流以及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達成了共識,可以說,開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教學研討會啟了高校鋼琴教育發展的新篇章。我們相信,中國音協高校音樂聯盟鋼琴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中國音樂教育體系日益成熟和完善,將為中國高校間音樂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并進一步提升高校鋼琴教學和鋼琴演奏的整體水平,推動中國鋼琴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
在研討會上,委員們還就中國鋼琴產業發展情況開展的交流。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介紹了目前中國鋼琴制造業的發展情況和長江鋼琴的研發制造和新產品的特性。他表示,將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改變人們固有的國際鋼琴品牌神話,努力打造鋼琴民族音樂品牌,讓中國人用較低的消費購得世界級品牌質量的鋼琴。鋼琴教育家李名強希望鋼琴教師要對中國國產鋼琴充滿信心,為中國鋼琴民族品牌的創立鼓勁加油,希望中國鋼琴產業界要扎實努力,不斷學習與借鑒,努力實現超越。
作者簡介:張良寶(1969—),男,安徽省淮南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史學、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