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教材中出現了諸如古典音樂的代表海頓的弦樂四重奏、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舒曼的浪漫曲、以及其他比如巴洛克時期的一些作品。本文以《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為例,系統的闡述小學高端音樂課補充欣賞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
教學實例
一、導入
師介紹:我們今天的課題是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說到舒伯特,自然會說到他的藝術歌曲,可能同學們不是那么熟悉。但有一首歌,我們再四年級的時候都學過,大家一定都會唱。(師彈唱,學生輕哼,并說出曲名)
那下面請大家仔細聽《搖籃曲》,欣賞的同時在你們的腦海里勾勒一下:
1、舒伯特的大概形象。
2、藝術歌曲留給你們的第一印象。
(設計意圖:用人教版四年級教材中原有的《搖籃曲》導入,學生們熟悉此曲,對作曲家舒伯特和藝術歌曲這一范疇顯得不陌生而更有親和力。進而為下一步介紹舒伯特和介紹藝術歌曲做好鋪墊工作。)
師總結:相信聽完這首歌,同學們應該對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有了一個初步印象。那么這首歌是在怎么樣的情形下寫成的,事實上在這個后面有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能更進一步地了解舒伯特的生活背景和創作的狀態。
師生一起重溫《搖籃曲》的故事。
(設計意圖:美妙的音樂背后包含的心酸,正是那個時期舒伯特的真實生活寫照,正是這種辛酸生活,能極大勾起學生的同情心,引發學生的真、善、美的內心世界,也是舒伯特的這種辛酸生活,和他所創造的諸多甜美、友善的作品有著極強的對比,讓學生們體會所謂一個藝術家的真、善、美的內心世界。)
師提問:舒伯特用搖籃曲換了什么?生回答。
總結:其實換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舒伯特在貧困中用他美好的心靈為天下的母親和孩子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母親用這首歌曲撫慰過懷里的孩子。而這首歌的作者舒伯特卻在貧困中死去了。
我們通過一個視頻繼續了解一下他的故事。播放短視頻《舒伯特的故事》。
設計意圖:如果說之前對于藝術歌曲《搖籃曲》的創作故事是引薦舒伯特的話,那么這個視頻更是生動的介紹了舒伯特窮苦、短暫、悲慘的一生。從小入教會唱詩班、一日吃兩餐,在給哥哥寫信中說道很想吃蘋果,和現在的學生日常生活有一個直截了當的對比,在體現舒伯特的艱難的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對于現在幸福生活的認知和珍惜。舒伯特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短短的三十幾年里進行各種類別的藝術創作,對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教學主題:
1、介紹舒伯特(課件展示)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舒伯特所生活的年代,正處在歐洲封建復辟時期。法國大革命影響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遭到殘酷鎮壓,奧地利成了“各民族的監獄” 舒伯特就是在這樣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環境中生活和進行創作的。
作為自由藝術家的舒伯特,他的歌曲和音樂作品當時在維也納的市民中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了。但卻因得不到官方的賞識而難以出版和演出。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
舒伯特被譽為“歌曲之王”,是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
(設計意圖:以文字的形式總結舒伯特所處的黑暗社會背景,以及舒伯特作品列,特別強調他創作的“600多首藝術歌曲”,為下一個環節欣賞《魔王》做準備。)
2、引出欣賞歌曲《魔王》。
三、《魔王》介紹
1、帶著問題第一次聆聽歌曲。
課件展示問題
a、帶著這樣的問題,你們能聽出幾個角色?分別是?
b、注意聽歌曲的鋼琴伴奏,鋼琴伴奏的設置表現的是什么情緒和氣氛?怎么表現的?
2、 回答問題,之后教師總結分析。
3、進行分辨,4個角色。總結音色特點 完成課件圖表。
教師總結,音型的表現
4 與三位同學合作,每人扮演一個角色,在聽音樂的同時,將歌詞朗誦出來,盡量將每個角色的各自不同的語氣,心情表現出來,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氣氛。
5、放視頻 最后欣賞體會。
(設計意圖:《魔王》是一首戲劇性、藝術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變化和感情處理來表現四個不同人物。這首歌曲創作于1815年,全曲以德國詩人歌德的同名敘事詩為詞,通過不同的旋律音調,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鋼琴模仿持續不斷的急馳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的三連音,表現了敘事詩里兒子、父親、魔王以及敘事者四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和特定的環境。敘述了一個在昏暗的大風之夜,父親懷抱生病的兒子在煙霧籠罩的森林里策馬疾馳,黑暗中傳來昏迷的孩子緊張、驚恐的呼叫,兇惡、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誘、威逼孩子隨他而去的故事。這首歌曲雖然是自由發展,但保持結構的統一和形式的完美。欣賞這首曲子,讓學生初步了解藝術歌曲的三個重要特點:名家詩作、常用鋼琴伴奏、對演唱者演唱水平要求較高。此三個特點在《魔王》一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學生在語言方面、演唱技法都存在缺陷、所以設計了讓學生分角色和音樂朗讀歌詞環節,讓學生在音樂和語言表達中充分體會藝術歌曲的魅力。)
四、師生總結藝術歌曲的特點
1、歌詞多采用名家詩作
2、伴奏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用鋼琴伴奏
3、對演唱技巧要求較高。
五、課后拓展《鱒魚》
1.《鱒魚》創作介紹 名家詩作:舒巴爾特
2. 欣賞歌唱家演唱的《鱒魚》。
(設計意圖:在欣賞悲哀凄涼的《魔王》之后,讓學生再感受一首歡快的《鱒魚》,在愉快的心情中結束這一節課。)
總結
音樂與眾多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是融通的,共同體現人類的文化精神,而歌曲更是結合了詞的內容表現人類的生活世界和感情寄托。我們應該獨具慧眼,和學生一起挖掘各個時期的音樂寶藏。
參考文獻
[1]楊綺. 小學高段男生自覺音樂學習行為的培養策略[J]. 音樂天地,2014,11:14-17.
[2]徐吉芳. 小學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汪怡帆.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D].中央音樂學院,2014.
[4]張麗. 天津西部小學音樂教育課堂教學問題與現狀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