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的視唱教學就是要從音準、節奏、節拍以及感情等方面進行的綜合訓練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音準與節奏上的訓練。但是就目前的幼師視唱教學中,在音準與節奏上的訓練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樣也就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因此針對幼師視唱教學來說,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必須要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與技巧。基于此本文針對幼師視唱教學中的節奏與音準訓練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幼師視唱教學;節奏訓練;音準訓練
想要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音樂中去,就必須要做好視唱教學。且對于視唱教學來說,又可以被稱之為視唱練耳課。將視唱與練耳進行相互融合,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技能與技巧。因此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就必須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進行節奏與音準上的訓練,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發展。這樣不僅滿足了教學大綱的要求,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視唱能力。
一、增強學生的節奏感
在音樂中,節奏可以說是音樂的支柱,節奏可以增強音樂中的情感,而音樂中的情感變化又是可以通過節奏來得到展現的。所以增強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可以促使學生在進行視唱的過程中,進行其他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達到熟練的程度,且在這種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在節奏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動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將注意力放在音準與速度等方面的變化上,所以說,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一)將節奏訓練與速度融合在一起
在音樂的運行過程中,節奏可以實現長短變化與輕重上的變化。且由于與運動相關,因此也必然會與速度相關。且從實際上來講,節奏、拍子與速度等都是相互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想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就必須要與速度訓練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確什么才是節奏,并且要讓學生明確,節奏與速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劃拍打節奏。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掌握好歌曲的節奏與速度。其次要讓學生將音高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唱出歌曲的旋律。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雙手節奏訓練,通過逐漸引導,讓學生從實現從簡單到復雜,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分配能力。且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為下一堂課的學習做好鋪墊的工作[1]。
(二)在變化中進行訓練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變化與組合中來進行節奏的訓練,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且在課堂教學的不斷變化中,教師還可以不斷引導學生對各種節奏型進行練習。
(三)可以適當結合音樂進行訓練
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進行訓練,通過先讓學生抓準節奏,然后在將音樂添加進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鍛煉自身的節奏感。且在音樂中進行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視唱曲,將節奏與音準融為一體。這樣學生在掌握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唱旋律。這樣通過從簡單到繁瑣,不斷加深難度,可以讓學生從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這樣學生的進步也逐漸增大,不僅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學習中,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2]。
二、做好音準上的訓練
在視唱教學中,音準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學生音準程度的高好壞直接影響著最終的視唱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視唱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學會怎樣掌握音準,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保證音階部分音準的正確
在音樂中,基本的律制就是五度相生律,且基本律制的半音比較狹小,在全音上也比較開闊,因此就必須要充分的拉開,這樣學生才會更好的學習。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嚴格掌握好這一特點[3]。
(二)掌握好旋律上音準的正確
在進行此項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隨琴模唱法,也就是通過隨琴模唱來保證音準上的正確。但是在此項教學中,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要先跟隨琴模唱,然后進行獨立唱,最后要實現背唱。此外還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來練習四、五、六、七、八度等音程。這樣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大三度與小三度的音程,這樣也就可以在訓練的過程中,找到音準了。
(三)通過練習變化音來保證音準的正確
在一首完整的曲調中,變化音的加入可以豐富樂曲的韻味。但是在實際中,變化音的音準是很難掌握的。而造成學生掌握不好變化音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因為學生調式自然音上的音準還沒有完全掌握。另一方面則是從學生自身上來講的。由于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太高,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在練習變化音的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不敢唱的現象。但是從實際上來講,變化音主要出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上,一種情況是因為和聲與旋律的大小調的變化。另一種情況則是因為在進行各種調式的過程中,任何一種自然音都會產生臨時變化音。所以在練習變化音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應當向是對待自然音那樣,集中思想,保證可以清晰準確的唱出曲目中的每一個變化音。因此在演唱變化音的過程中,要做到首先在半音的時候要唱的窄一些。其次是在視唱訓練中,面對變化音視唱的過程中,要堅持以自然音為基礎,構建出調式自然音的合理框架,然后在根據調式變音,來向自然音的方向發展,并逐漸調整其音高。最后還可以利用相同音程代替法來幫助學生掌握好變化音[4]。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幼師視唱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節奏與音準上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同時還可以活躍好課堂的范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秦旭芳.龐麗娟.略論21世紀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及原則[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854-855.
[2]劉明明.匡志兵.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基本體操課教學的思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520-521.
[3]顧曉華.新課程標準下音樂教學的思索——《視唱練耳》課程中的節奏教學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03):695-696.
[4]王嵐.“音級”概念的“雙重性”或“多重性”小議——對音樂基礎理論學科建設的一點建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02):463-464.
作者簡介:荀雅丹(1987-),女,河南鄭州人,本科, 助教,專業: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