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需要樸素一點,德育需要耐心一些,德育需要的是一種平實的回歸!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學生渴望與教師進行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融,更渴望從教師的行為中吸收無窮的力量。
【關鍵詞】德育;對話;交融;效仿
赫爾巴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背晒Φ牡掠龖撌且岳矸?、以心換心的智慧教育。
一、德育是心靈的對話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師生心靈的對話,將促進彼此的理解與信任,給孩子無窮的前進動力。
一連幾天,總感覺辦公室門口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在晃動,但只要你定神向門口看去,身影就會“呼”一下不見,我以為是哪位學生對老師辦公室產生了好奇,也就沒放心上。又過了兩天,下午上課前的一個時間,一位個子不高的小男孩走進了我的辦公室,他一見到我就說:“老師,我想當合唱隊員?!蔽也粍勇暽?,問:“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焙孟蟆昂铣牎比齻€字對他充滿魔力,他眼里閃著亮光,緊張的神情上充滿了渴望?!拔蚁矚g?!彼f,“我們班有兩位同學被您選入合唱隊,我也想試試?!蔽夜逝姨摚骸澳阒绬??當合唱隊員并不容易,每天要比其他同學早到校,平時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歌曲,排練節目,會很辛苦的?!薄拔也慌?!請您給我機會吧。”他渴求的眼睛一直看著我?!昂冒?,你試唱這首歌,如果唱得好的話,我就給你機會。”我隨手把桌面上的音樂課本拿起來給他,他接過后,迅速看了一遍歌曲,然后就唱了起來……雖然他的音色并不是很美,但經過剛才的對話,我被他的執著與上進打動了。于是,我破例同意他加入了合唱隊。隨后的日子,每當是合唱隊的訓練時間,他就早早地在音樂室門口等著,訓練時他比其他同學都認真。
自尊與自信是催人奮進的力量,是最珍貴的品質。一個自信的學生,往往意志堅定,自強不息。尊重、呵護孩子的這一特質,比教會他知識更重要!學生在走進老師辦公室的那刻,他一定對自己充滿自信,因為毛遂推薦需要無比的勇氣和信心!以往,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師這樣說:“你以為想當就可以當的嗎?真是的!”語氣中透出不耐煩,把那雙充滿渴望的眼睛無情地關在了門外。在這里,“我”用一次普通的對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給予了學生前進的動力。
德育是心靈的對話,在坦誠、真摯的對話中當中彼此理解、信任與鼓勵。
二、德育是情感的交融
德育是情感的交融,是師生于其中尋求真理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的情感,時刻不忘記自己曾是個孩子”。
上三(4)班的音樂課,總能讓我感受到當音樂老師的好,課因學生而精彩。今天,又是三(4)班的音樂課,常規的發聲練習、歌曲學習后,學生們象往常一樣,爭著上臺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正當師生都沉醉在音樂的表演中時,只聽到“啪”的一聲,琴聲隨之停了下來,正在表演的同學也停了下來望著我。“老師,是小仲把電子琴的電源線弄斷了?!甭犃藢W生的話,我馬上查看電子琴,果然,電子琴的電源線斷成了兩截,不能用了。所有的同學都把不滿的目光投到小仲身上,并你一句我一句地數著小仲的種種不是。小仲站在一邊,一聲不吭。我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說道:“小仲一定是心急想表演給大家看,才弄斷了電源線,他不是故意的?,F在,電子琴的電源線斷了不能用,我們上課就沒有那么方便。這樣吧,我們讓小仲把電源線拿回家,請他爸爸幫忙修好電源線,下次上課就不會受影響了,大家說好不好?”“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小仲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接過電源線。
到了下周的音樂課,走上講臺,看見電源線靜靜地躺在講臺上,在斷裂處還用紅色的膠布纏著,特別醒目。我請小仲到臺上,摸摸他的頭問:“電源線是怎么修好的?可以和大家說一說嗎?”小仲說“是爸爸和我一起到一間家電修理店請師傅修好的,用了十五元錢?!薄芭叮沁@樣。那錢是爸爸付的嗎?”我再問。小仲說:“不是,是用我的零用錢付的?!?“哦,那很心疼吧,把零用錢用去修電源線,就沒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了。”“是的,不過,能把電源線修好,我就放心了?!毙≈倜v臺上的電源線,如釋重負地說?!巴瑢W們,小仲幫我們把電源線修好,我們用掌聲謝謝小仲,好嗎?”掌聲響起,小仲臉紅紅回到座位。美妙的歌聲又從課室里飄了出來……
當教師把寬容灑在學生身上,學生也自然會回報愛給老師。
三、德育是行為的效仿
在德育過程中,學生的良好行為更多是靠效仿而來。學生是老師的鏡子,教師平日不經意的一個行為,不經意的一句話,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這天上午舉行散學典禮。有很多同學在操場打掃落葉,不知哪位同學把落葉弄在剛布置好的主席臺旁。這時,剛好幾位學生經過,我對其中一個學生說:“小麗,把樹葉撿起來放垃圾桶里?!彼t疑了一下,向樹葉的方向走了兩步,然后回頭說“老師,你為什么不撿?”聽到她的話,周圍的學生立刻把眼光轉向我。我呆住了,頓時感覺臉上像被人抽了一個耳光火辣得難受……于是我說:“請你幫老師一起撿,好嗎?”“好!”她響亮答道?!拔乙矌兔?!”“我也幫老師撿!”旁邊的幾位同學邊說邊幫著把其余的樹葉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
“身教勝于言傳”,以行為影響行為,以習慣培養習慣,是德育的精髓。學生是老師的鏡子,教師平日不經意的一個行為,不經意的一句話,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當平等、寬容、理解充滿學生的心間時,他們就會逐漸地長成閃耀人性光輝的參天大樹!
德育是做人的工作。學生渴望與教師進行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融,更渴望從教師的榜樣行為中吸收無窮的力量!學生渴望與教師進行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融,更渴望從教師的榜樣行為中吸收無窮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朱仁寶《德育心理學》,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06年2月.
[2]《小學德育》,華南師范大學《小學德育》雜志社出版,2010年總第4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