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甜
【摘 要】在英語課堂上要重視感情的作用,用感情建立起一道牢固的橋梁;盡量提供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參與課堂活動,大膽講英語;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教學活動的民主性;設計適合的教學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相應的成就感。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課堂;有效教學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教以來我一直想找到高效的教學策略,使自己教的輕松而有效,學生學得有興趣而樂學。但每每在某處就在思維上搞不清,達到教學能力發展的瓶頸。還好通過對小學英語新課標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開拓了眼界,好多東西好像一下就明白了,為進一步提升的英語教學水平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就談談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明確教育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習策略是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而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演,學生看;教師講,學生記;教師說,學生聽,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暗淡,學習效率普遍偏低。現代教學模式的出現,“剝奪”了教師的這種“霸權”,將演的“權利”、說的“權利”釋放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良莠不齊,某些教師產生了“放棄一部分”的想法,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學生能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發展綜合語言能力
德國一位學者有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受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生活之于教育,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更應以生活為本,注重語言的實踐性。現在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是提倡教師“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過學習,讓我對課標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加工,探尋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
例如在教學新單詞導入部分,我通過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act ,lets play ,listen and do 等多種活動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在呈現新知的教學環節中,我采用了實物或圖片、肢體語言、多媒體、游戲、簡筆畫等多種手段來創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來學會語言,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氛圍里同教師一起進入新知的探索學習過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遵照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原則,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工具,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
三、堅持寫好教學后記
都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在教學工作中,我一直覺得自己無論是課堂教學技能還是教學理論,都知之甚少。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沒有注意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樣在教學中就感到自己的進步很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及時地、有效地進行反思,科學、全面地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反思,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計劃更迎合實際需要。
我們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善于發現,善于積累,善于研究小學英語教學法,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堅持寫好“教學后記”,在教學中反思,在總結中提升教學水平。根據自己教案的預設與實際上課的情況,反思自己成功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值得改進的地方也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進行反思,如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如何更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等。
四、恰當運用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建立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發展評價體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始終記住,評價只是一種教育手段。指導與參與評價,使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不斷地取得進步,才是評價的最終目的。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恰當運用評價手段,點燃孩子們的智慧火把,激發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養成樂學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語言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的英語教育。
總之,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不僅應具有扎實的英語語音基礎知識及較高的語言水準,同時還應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精湛的課堂教學技能。英語教師應積極應用這些新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會使英語課堂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舒白梅,向宗平.英語課程與教學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