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運婷
【摘 要】信息技術與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主要是利用網絡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語文課程資源為“學”所用。運用網絡資源創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將要學習的新課題和學習目標,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主動獲取所需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語文教學還應把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引入知識的海洋,利用網絡資源使有限的課內資源和無限的課外信息完美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資源;高效教學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極為重要的認知工具,學生只有具備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如何學會在數字化環境下的生存,如何學會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要使學習者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在虛擬情境環境下的探究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運用的教學資源仍然顯得很匱乏,大多數教學資源的建設仍然停滯在資源素材的堆砌和組建上,整體而言應用效益較低,難以體現優質高效的資源服務。新課標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因此,探討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讓學生利用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為當務之急。而信息技術與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主要是利用網絡資源,使富于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資源形象化、豐富化、動態化、發展化,使它們含圖像、文字、聲音、視頻、影像、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在更大范圍內的語文課程資源為“學”所用。那么,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小學語文高效教學呢?
一、教師運用網絡資源創造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一般是依靠形體、色彩、聲音和觸覺來思考。”而好多網絡資源正是可以將教育信息通過多彩的圖像、聲音、圖表、文字等直觀形象地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在豐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在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的情境下喚起想象力的擴張、審美情趣的增長以及道德情操的升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運用網絡資源創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將要學習的新課題和學習目標,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的教學。上課后,我先播放雪花兒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的動態畫面。那飄灑的舞姿,銀裝素裹的世界,動人心弦的樂聲和老師動情的語言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一連串豐富生動的情境之中。老師接著引導學生想象下雪天自己會怎么玩。交流完內心的想法后,再點擊畫面,出現文中的幾種小動物?!靶游飩冊谘┑乩飼嫘┦裁茨??”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入學習目標中。 再如教學《動物過冬》一課時,筆者作了這樣的設計:先出示教材中春季情景,畫面中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樹林里到處生機勃勃。接著播放深秋黃葉滿地,枯枝風中擺動作響的場面,配以“小樹”的聲音:“冬天快來了,小動物們都去哪里了呢?”以動畫形式顯現情境,隨后演示課題,引入學習目標中,深深吸引住學生,為學習新課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同時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為進一步的理解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意識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助網絡資源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進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目的?!叭缭诮虒W《五彩池》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探究:你知道太陽光有哪些顏色?通過哪些物體能折射出什么顏色?于是,學生充滿好奇的上網查詢。通過網上閱讀,他們紛紛發言,“我知道了太陽光有赤、橙、紅、綠、青、藍、紫七種顏色?!薄八梢酝ㄟ^水、玻璃等物體折射出各種不同的顏色?!睆亩p松的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主動獲取所需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質疑中學。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一直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如在如執教《頤和園》一課時,我請學生為美麗的頤和園設計一個旅游廣告。于是孩子們先在網上查閱了頤和園的相關圖像資料,認真閱讀后進行了交流,然后他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結合成小組,大家寫的寫、畫的畫,忙得不亦樂乎。此外我又趁熱打鐵,提供了頤和園的旅游資源網站,學生在旅游網中自由選擇。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廣告設計出來了??粗⒆觽冞@些充滿智慧和想象的廣告設計,我感到這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在合作中得到學習、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它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其出發點是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以學生獨立探索為主要形式的個別化學習和基于網絡的協商學習兩種模式,恰恰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集中體現?!笆谌艘贼~,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益?!币胧箤W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愿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只有積極參與才能完成任務。有創新的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活動。同樣,有創新的學習,才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習。語文教學還應把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引入知識的海洋,利用網絡資源使有限的課內資源和無限的課外信息完美結合。
如《牧場之國》,作者運用了清新明麗的語言描繪了荷蘭牧場的美麗景色。然而只依托課文的描述和一幅插圖,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牧場之國”的美,這需要一種很強的理解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而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學生無法身臨其境,難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筆者設計了“真正的荷蘭”熱點交流,指導學生上網查找關于荷蘭的資料,學生的學習成為自主探究的過程。在交流中,學生們紛紛將網上資料與同學共享。通過“留言板”,學生就荷蘭的花卉、風車、牧場和運河等風光資料相互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了解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深刻地理解了為什么作者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樣教與學的資源不再局限于課本,將書本知識與網絡資源有機地融合,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積極參與的樂趣與獲得成功的喜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網絡資源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愿我們的學生快樂自主的學習,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最向往的樂園,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讓我們一起為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而加倍努力吧!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8
[2]《小學語文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編寫組.小學語文知識概要與學法指導[J].河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