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談促進民生改善
與社會和諧穩定
3月11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政協委員談“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穩定”。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就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胡曉義說,去年全國職工養老保險,不包括城鄉居民(即非就業的群體),總收入是25300億的收入,支出是21700億。從全國的情況看是收大于支,收支結余3500多億,所以全國不存在收支不平衡的問題。但是確實有3個省份當期出現了收支不平衡,動用了歷史結余的基金。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因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比較大,撫養比差異非常大。撫養比高的地區負擔很重,在某些年份可能出現收不抵支。二是老齡化速度加快。2013年全國老齡化率為14.9%,2014年的初步數據已到15.5%。照此下去,到2050年可能會面臨1.3個職工養1個退休人員的結構,挑戰非常嚴峻。三是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進入中高速的階段,養老保險的福利剛性是始終存在的,這之間的差異也會造成一些地區收支不平衡的情況。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胡曉義副部長指出必須多措并舉:一是繼續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改善撫養比,讓更多人參保繳費,使撫養比提高的速率能夠降低一點或者是緩和一點。為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推出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二是提高統籌層次。正在制定職工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通過更大面積、更大范圍的資金調劑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應用大數法則來均衡地區的負擔。三是用積累的資金投資運營。四是拓寬資金的渠道。五是漸進式地推遲退休年齡。
(來源:中國政府網)
加強民生工作監督
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
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作工作報告時說,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事關億萬群眾切身利益,每個人都十分關心未來的“養老錢”“保命錢”。常委會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
張德江說,我們督促有關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財政投入制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管理和監督,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全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暨
全國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推進視頻會召開
3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全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暨全國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推進視頻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出席會議。
湯濤指出,2014年全國職業能力建設系統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職業培訓體系逐步健全,技工院校實現創新發展,職業資格管理改革穩步推進,職業能力建設基礎工作得到不斷強化。
湯濤強調,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面臨的新機遇。從經濟發展角度看,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急需大量掌握新技能的產業工人,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水平工作有了新機遇;從促進就業角度看,隨著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招工難、技工短缺、高校畢業生供求不匹配等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不斷提高培訓質量面臨新機遇;從人才發展角度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調整人才結構、提升人才質量帶來了新機遇。
會議還對首批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進行了總結,部署推進第二批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湯濤指出,第一批城市在創新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整合培訓資源、提升培訓能力、推進公共實訓服務等項工作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形成了職業培訓統籌推進、特色發展、典型引帶、整體提升的良好工作格局。湯濤要求,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抓好第二批百家技能振興專項活動的統籌指導,根據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新變化,圍繞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就業結構性矛盾變化趨勢,結合實際,大膽改革創新。要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體系能力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工作力量,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方式,為勞動者提供更高水平、更有效的職業培訓公共服務。
天津市、浙江省、廣東省、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負責同志在分會場介紹了本地職業能力建設工作經驗,遼寧省遼陽市、四川省德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同志在分會場交流了首批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經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業務司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計劃單列市和百城技能振興專項活動城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各地骨干技工院校校長、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負責人參加會議。
(來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印發
《關于加強社會保險欺詐案件查處和移送工作的通知》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保險欺詐案件查處和移送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是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行政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社會保險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解釋的具體措施,是嚴格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行政執法的具體要求,將對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社保欺詐案件查處移送工作,完善執法程序,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機制,打擊和震懾社保欺詐違法犯罪行為,構建社會誠信體系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來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全國560萬人次跨省轉續養老保險
不論到哪里干,養老保險接著算——廣大參保人員的這一熱切期盼,已在各地變為現實。據統計,近5年全國累計辦理跨省轉續養老保險關系560.4萬人次,累計轉移資金931.2億元。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統計,2014年,全國共有181.6萬人次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跨省轉移接續手續(其中農民工46.9萬人次),跨省轉移養老保險資金346.2億元。2014年7月至12月,全國有15.54萬人次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其中,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入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1.2萬人次,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出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34萬人次。
2009年底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等文件,從制度上解決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職工跨地區、跨城鄉流動就業時養老保險關系轉續和銜接問題。從2010年以來,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續人次逐年增長,從2010年的28.7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81.6萬人次,增長了5倍多。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全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座談會暨業務骨干培訓班在邕舉行
本刊訊(記者 梁 ? 輝)3月18—19日,全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座談會暨業務骨干培訓班在邕舉行。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巡視員莫達流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總結了2014年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分析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布置了2015年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任務。
本次培訓班學習內容涉及《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學習、解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及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政策規定等。
各市、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自治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和培訓。
廣西人事考試院
再獲“全國人事考試工作
考核優秀”稱號
本刊訊 ? 近日,全國人事考試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事考試中心通報了“2014年度人事考試工作考核的結果”,廣西人事考試院獲 “2014年度人事考試工作考核優秀”等級,考核分數相比2013年度有較大提高,這也是自2011年以來該院連續四年榮獲“優秀等級”稱號。
近年來,廣西人事考試院堅持規范考試、安全考試、公正考試和科學考試,狠抓制度建設,制定考試考務管理、內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實現了考務規程化、管理績效化、考場標準化,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協調機制,提升安全防范應急處置能力。
(供稿單位:廣西人事考試院)
自治區人社廳調研組赴南丹調研高層次人才情況
本刊訊(通訊員 莫藍鵬)3月13日,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調研組一行4人赴河池市南丹縣調研高層次人才服務情況。
調研組先后深入廣西堂漢鋅銦股份有限公司和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對兩家公司在高層次人才評估、博士后學術交流、對高層次人才服務發展的需求等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充分肯定了兩家企業在人才引進、學術交流、科研投入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績,并針對各自的發展特色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繼續做好高層次人才的儲備工作,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以人才促發展;二是要繼續發揮創新作用,以創新驅動企業優化升級,同時以更加綠色的經濟效益來吸引人才;三是要繼續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區內外優秀高校的科研平臺,大力提高企業科技水平,強化高校優秀畢業生的引進工作。
2015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舉行
本刊訊(通訊員 ?羅 ?曉)3月7日,2015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在南寧舉行,來自區內外611家用人單位入場招聘,為約6萬名求職者提供33378個工作機會。
建筑/房地產/物業管理類行業共有132家用人單位參展,成為參展最多的行業。在眾多崗位類型中,銷售/客服/技術支持類行業提供的崗位數最多,約占本次大會全部崗位的三分之一,共為求職者提供了10693個工作機會。與2014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相比,計算機/互聯網/通信/電子、政府/非營利機構、金融/銀行/保險三類行業的用人單位數增幅最大,而制造/加工/汽車、建筑/房地產/物業管理、服務業三類行業的參展單位數下降最多。
在大會現場,廣西人才服務辦公室設立了“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咨詢臺,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為求職者提供政策咨詢。
江蘇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
目前,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企業技能人才評價管理辦法》,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
《辦法》提出,企業可以自主制定符合企業崗位實際的評價標準,按要求組織命題、考評;同時,負責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待遇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建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專家團,負責審定一、二級職業資格的企業評價總體方案。各市鑒定中心組建企業技能人才評價管理工作小組,負責審定三級以下等級職業資格的企業評價總體方案。
評價工作結束后,企業須將評價結果向全體職工公示7天。經公示無異議,企業向鑒定中心報送評價結果,由鑒定中心認定。
江蘇省規定,對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的企業,享受技師、高級技師省級專項資金補助的,不受每年公布的緊缺型職業工種限制。各地可擴大技師補助范圍,提高補助標準。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