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
啟動“人臉識別”系統
推進養老待遇資格認證工作
本刊訊(通訊員 吳 ?茵 袁 ?雅)近日,梧州市的“人臉識別”資格認證系統在梧州市社會保險事業局服務大廳正式啟動。
“人臉識別”系統的啟用,全面替代原有的紙質認證模式,是梧州市在企業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管理上的一項創新,也是今年推出的社保惠民措施。該系統的啟用,既從根本上杜絕了社保金冒領、騙領現象,極大地提高社會保障金的安全系數,又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辦理效率,使得廣大離退休人員能更方便快捷地領取到養老金。目前,基本信息登記和臉模采集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離退休人員開始通過“刷臉”建立更全面的個人信息庫。
河池市
連續四年送技能鑒定進“高墻”
本刊訊(通訊員 周蘇云)2011年以來,為提升刑釋解教人員的就業力,積極拓寬其就業途徑,河池市就業服務中心鑒定所深入廣西宜州監獄開展鑒定服務,組織開展了10余期職業技能鑒定,涉及電子設備裝接工、橫機檔車工、人造寶石制造工3個工種,四年來共有2400多名刑釋解教人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桂林市興安縣
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信息平臺延伸鄉鎮
本刊訊(通訊員 劉永榮)2014年年底,桂林市興安縣將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信息平臺延伸至鄉鎮,開通2個多月來,全縣共有710多人通過本鄉鎮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信息平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主要做法:一是成立工作小組,落實專人負責;二是積極向上級部門籌措資金,已為全縣各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配備LED電子屏、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施;三是對鄉鎮基層平臺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四是組織技術人員對各鄉鎮進行業務技術指導、督查,及時發布用工信息;五是把用工信息電子顯示屏安裝到辦事大廳或人口密集的街道邊。
南寧市江南區
陳美杏獲評第一批
“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本刊訊 (通訊員 ?蔣 ?婉)3月4日,中宣部向全社會公布了第一批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50名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其中,南寧市江南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大隊長陳美杏成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且是廣西唯一獲此榮譽者。
據悉,這次中宣部命名并公布的第一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涵蓋了社區、農村、企業、學校、機關、窗口單位等基層單位,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評選活動是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中央各部委辦局參報的人員中評出,參評人員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
南寧市隆安縣
按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待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本刊訊(通訊員 梁翠杰)2014年以來,南寧市隆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履職,確保各類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到位。
據統計,2014年隆安縣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9287人、失業保險待遇281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20605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1823人、工傷保險待遇26人、生育保險待遇124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45995人。2014年,共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19360.71萬元、失業保險待遇235.39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3611.08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401.20萬元、工傷保險待遇50.26萬元、生育保險待遇101.18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4479.61萬元,各項社保待遇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桂林市灌陽縣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成績喜人
本刊訊(通訊員 翟開文)3月11日,桂林市灌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召開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布置會,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參加會議。
據悉,2014年灌陽縣在全縣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代扣代繳業務,續保繳費人員90369人,續保率達90%,續繳費金額1008萬元;年滿60周歲應領取養老金人數39789人,發放養老金總金額3803萬元,發放率為100%。由于工作突出,灌陽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所榮獲桂林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先進單位。
貴港市覃塘區
心系返鄉農民工 ?年后就業培訓忙
本刊訊(通訊員 韋世全)自3月17日起,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返鄉農民工將免費得到為期40天左右的挖掘機駕駛員培訓。
據了解,貴港市覃塘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5年春節前后在10個鄉鎮通過掛橫幅、發宣傳單、村屯廣播等形式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宣傳,掀起了返鄉農民工參加就業培訓的高潮。今年以來該區已舉辦各種技能培訓班11期,培訓技能包括挖掘機駕駛、家政服務、育嬰服務、計算機操作等四類,800多人參訓受益,預計將實現返鄉農民工家門口就業500多人。
百色市靖西縣
開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業務應知應會交流活動
本刊訊(通訊員 ?鐘騰轉 ?梁偉勤)3月9日至13日,百色市靖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利用每天下午1個半小時的時間開展為期一周的工作業務應知應會交流活動。
交流活動采用授課的形式,由各股(室)、二層單位負責人向本系統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業務工作報告,包括本股(室)、本單位工作職責、基礎工作內容、辦事流程及業務辦理所需提供材料等事項。交流活動涉及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工資福利、勞動監察等各個方面。通過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全系統干部職工工作水平,為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打下基礎。
欽州市浦北縣
發揮人才智慧 ? 助力浦北發展
本刊訊(通訊員 李 ?洋)近年來,欽州市浦北縣在加快實施“納才入浦”戰略,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不斷挖掘開發本土人才資源,盤活現有存量,切實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一是大力開發鄉土人才,服務新農村建設。浦北縣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通過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技學校、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科普行動、科技下鄉等形式,開展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上百期,全年培訓農民5.5萬多人次,發放書本2000多冊、技術資料7萬多份,努力讓農村黨員群眾掌握1-2門實用技能。同時,積極探索以“黨支部+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吸納培養鄉土人才模式,以合作社為平臺促進鄉土人才與產業技術需求的有效對接。目前,全縣共有2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家,區級示范社12家,市級示范社10家;成員18985人,注冊資金29546萬元。通過這些龍頭合作社輻射帶動12余萬農民收購加工農產品約60萬噸,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
二是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助力產業發展。浦北縣整合縣內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建成集中職學歷教育、成人職業培訓、成人學歷教育、教師培訓于一體的新職教中心,并大力發展一批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打造了計算機及應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廣西自治區示范專業,開設建筑工程施工、農機機械維護與維修、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等特色專業。同時,該縣利用職校依傍工業園區得天獨厚的辦學條件,緊扣社會行業和地方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集群,采取“校企聯合,訂單培養”的新型辦學路子,多次組織與縣內50多家企業進行聯合辦學,每年都為這些企業輸送800多名高技能人才。
三是積極選派科技人才,推動三方共贏。浦北縣委組織部從全縣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技干部隊伍中,累計向農村和企業選派了100多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科技特派員、新農村指導員等。2014年以來,科技特派員共為所派駐的企業、合作社申報了市級科技項目7項、自治區級科技項目6項、國家專利27項。同時,他們積極創建利益共同體,采用“公司+農戶+基地+科技特派員”的模式,為農戶和企業牽線搭橋,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5家,每家平均盈利3萬元以上,近千名農戶人均直接增收480元以上,而科技特派員推廣了新技術、掌握了新經驗,實現了農戶、企業、人才“三方共贏”。
玉林市容縣
“五到位”突破非公企業擴面征繳
本刊訊(通訊員 秦 ? 媚)2014年,玉林市容縣通過“組織領導到位、調查摸底到位、擴面宣傳到位、重點把握到位、稽核執法到位”這“五到位”狠抓非公企業擴面征繳,取得了新的突破,年度征繳任務完成出色。在非公企業擴面征繳中,容縣從政府層面成立縣級擴面征繳小組對工作統籌推進,組織人員摸清非公企業參保情況及參保潛力,并深入企業集中宣傳,緊緊圍繞“狠抓未參保企業擴面征繳,狠抓未全面參保企業擴面征繳”這兩個重點,結合增強稽核執法力度,在全縣掀起了非公企業參保熱潮,既促進了年度征繳任務的完成,又維護了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2014年,容縣非公企業繳交“五險”保費共約5232萬元,在容縣社會保險繳費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