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香蓮
【關鍵詞】十字德文化 思想品德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58-02
“十字德文化”主要指仁、義、禮、智、信、忠、孝、篤、悌、恕,是中國古代倫理的核心內容,兼備了個人心性品德與人倫關系規范的雙重特點?!笆值挛幕笔俏覈鴤鹘y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然而,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民族文化根基薄弱、生活閱歷淺、鑒別能力弱的青少年極易迷失文化方向,這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十字德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具有可行性。
一、“十字德文化”與思想品德教學融合應堅持的原則
堅持批判與繼承相統一原則。民族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十字德文化”也不例外。將傳統與優良等同起來,認為傳統的都是優良的,這未免有點荒謬。比如,古代“愚忠”“愚孝”的案例比比皆是,沒有真正領悟“忠”和“孝”的真正內涵。因此,弘揚“十字德文化”是發揚其中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合的精華部分,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吸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擯棄糟粕和陳舊過時的東西,絕對不是照搬古人、食古不化,而是在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認識的同時,批判地繼承。對于與時代精神相背離的思想,過分強調忠孝的愚民思想,過分強調禮讓而缺乏現代競爭的思想,應予以摒棄。我們只有做到古為今用,并與時俱進,才能拓展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途徑,為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服務。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理論聯系實際是指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所反映和要解決的矛盾,主要是保證所學知識與其來源——社會實踐不致脫節,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運用或回到實踐中去。思想品德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相關理論知識,學生有可能只是一知半解,還不能完全參透其中的深意,沒有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認識,因此,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不斷去踐行“十字德文化”,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身素質。
二、“十字德文化”與思想品德教學融合的方法和途徑
第一,精選“十字德文化”經典案例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教師可以在思想品德課的導入新課環節、講授新課環節、練習和考試環節中引用“十字德文化”的經典案例或成語故事等,讓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應該做弘揚“十字德文化”的有心人,可以利用與“十字德文化”有關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心有所悟。比如,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上冊《難報三春暉》一課時,筆者選取了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的孝心故事,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的視頻,了解陳斌強的感人事跡。學生觀看視頻后,筆者提問學生:“同學們,陳斌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孝子的真正內涵。我們又該怎樣孝敬我們自己的父母呢?”學生積極發言,達到了以情傳情的目的。這樣教學,讓學生懂得了“百行孝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關心他人、熱愛祖國等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
第二,精選與“十字德文化”相關的名言警句,讓學生回味無窮。教材資源是載體,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深刻剖析教材內容,把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利用與“十字德文化”相關的名言警句,能使課堂教學耳目一新,讓學生回味無窮。例如,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講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時,筆者例舉了我國古代愛國志士留下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讓學生體味古人這種憂國憂民,忠于國家,勇于犧牲,把國家命運、百姓福祉與自身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愛國情懷,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教學,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三,開設專題講座,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啟迪。專題講座從設計到實施都要注意挖掘其教學意義和教育價值,這是比較集中、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十字德文化”教育的方式。專題講座的主題選擇要避免空洞,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的現實來組織講座內容,要使學生感興趣。在講座過程中,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方法上多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從而使學生將正確的認識轉化成內在的行為方式。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及時點撥、引導,特別要注重專題講座意義的提煉和引導。例如,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二框題“做誠信的人”,筆者組織了《誠信在我心中》的專題講座。講座的準備活動包括:讓學生觀察和記錄社會中“不誠信”的現象;收集身邊關于“誠信”的事例;編排有關“誠信”的小品、詩歌等。講座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誠信”的含義,理解“誠信”對于學生自身發展和為人處世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崇尚“誠信”,遠離虛偽、欺詐,把“誠信”作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使學生具備對自身或他人的行為及社會現象的“誠信度”進行評判的能力,懂得誠實守信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并落實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這樣教學,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做一個誠信的人重大意義,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從課堂知識到課外知識的一次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重視“十字德文化”對強化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將“十字德文化”滲透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功能。弘揚“十字德文化”任重而道遠,思想品德教師應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尋找“十字德文化”與思想品德教學相融合的方法與途徑。
注: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十字德文化”校園文化建設與研究》(2013B073)成果。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