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芳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 初中體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127-01
所謂參與式教學法,就是一種合作式教學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注重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在信息上的交流,強調靈活使用形象、直觀、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并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學會學以致用。本文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設置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內容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教學方法。根據體育教學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教師要學會轉變體育教學觀念,隨時轉換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二者之間的位置,采用“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的教學模式,并且在教學活動中開展豐富的動作練習,不斷拓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渠道,幫助學生記憶動作要領。
如在學習“田徑快速跑”時,由于初一學生都已學會立式起跑的姿勢,但對蹲踞式起跑姿勢卻感覺很陌生,教師在開展起跑要領教學時,要以實踐教學為主,淡化理論的講解,給予學生足夠的動作練習時間,讓學生開展實踐練習,并初步學習動作要領。在“各就各位”的學習階段,教師可減少理論知識的講述,指導學生學會放松頸部,并提高后期的動作反應速度;在“預備”階段,指導學生學會身體重心前移,并控制好前后擺動的幅度;在“起跑”的階段,學生學會讓身體前傾,發揮膝蓋和腿部伸、蹬的力量,鍛煉學生快速起跑的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動作做得好的學生指導做得不夠好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動作要領,強化動作的記憶。
二、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
為了吸引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用適當的教學形式,如設計一些具有創意性質的游戲,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課堂在趣味性、競爭性強的環境中達成教學目標。游戲的設計應體現競爭性和目的性,這樣才能滿足初中學生的需要。在設計游戲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個體的先天或后天差異,以及身體素質、能力水平或者知識基礎的差異,這樣才能因材施教,設計具有競賽性質的游戲項目,如一些趣味運動會、球類活動比賽等,這些游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觀察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不怕挫折的道德品質。
如在教學“籃球”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胸前傳球、接球的技術,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戰術合作意識,教師可以設計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把學生分為奇數、偶數兩個小組,然后每一組分為兩列,兩個列隊間隔3~4米,然后以跑動的方式開展胸前傳球接力賽。在跑動過程中,如果籃球中途落在地上,學生就應該從籃球落地處重新開始比賽,并加罰4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隊傳球的小組獲勝。這樣的游戲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成功完成了教學目的。
教師除了在課程學習中設計游戲,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之外,還可以在課前的熱身階段設計游戲,如在課前繞操場跑熱身環節中設計“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寓教于樂地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創設生活教學情境
體育教學活動源于社會生活實踐,教學中的一些技能和基礎動作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師可以根據體育學科的這一特點,從教學需要角度出發,多層次、多形式、多角度地營造生活教學情境,并且借此激活教學知識,實現益智、激情、引趣三者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教學給予學生觀察、體驗、探索、歸納、猜想、質疑的時間,以及大膽練習和表達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教學情境中理解動作要點和生活技能作用。
如在“田徑高抬腿”教學中,高抬腿動作需要原地起跳,往往需要消耗很多體力,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導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正在騎自行車上坡,馬上就要到達坡頂,訓練學生在聯想中加大跳躍動作的強度。又如在實心球投擲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拉弓射箭”的生活場景,然后聯想感知實心球投擲的動作。通過生活場景的創設,學生能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參與教學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率。
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強化學生對體育技能和動作的感受,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