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虎
【內容摘要】明中期以后,中國封建社會肌體上開始孕育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本文從生產力方面,生產關系角度,經濟基礎方面,上層建筑方面等四個角度初步探究了明清時期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緩慢的原因。
【關鍵詞】明清時期 ?萌芽 ?資本主義 ?制度
所謂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指“處在萌芽發展狀態的以雇傭為主要特征的處于初始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它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資本主義。明中期以后,隨著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空前活躍繁榮,在中國封建社會肌體上開始孕育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到了清朝前期又有了較為緩慢的發展,表現為采用雇傭工的地區不斷擴大,從事的手工行業領域逐漸增多,手工工場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規模也有所擴大,雇傭工的數量也在迅速的增多。但是這種新型的生產關系直到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仍然是很微弱的,始終在萌芽的發展狀態徘徊,整個生產始終處于資本主義的手工工場的發展階段,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的發展階段,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是非常微小的,在全國范圍內,小農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牙僅僅是孕育在封建社會母體中的一個萌芽而已。分析其原因,是諸多方面的,筆者現就其做簡單的分析。
首先,從生產力方面來講,明清社會時期我國的工農業生產技術已日益落伍于世界的先進水平了。當時,中國的農業生產仍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小生產上,還沒有突破織耕結合的、小農經營的封建社會經濟結構,農業生產力仍十分落后。而乾隆時,西歐已開始使用蒸汽動力,而中國仍在使用水力動力;當西方出現16錠紡車時,我們還是單錠,而且紡織業一直停留在農家副業上,成為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絆腳石。
其次,從生產關系角度來講,封建生產關系嚴重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模式經濟的發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資本、自由廉價勞動者、市場、原料、技術等。明清社會時期,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絕對主導地位,在這種傳統的生產關系下,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欠缺以下幾個必需的發展要素。
在封建社會發展階段,封建國家實行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是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最主要的財富,因此清代時就出現了“凡置產業,自當以土地為主,市廛次之,典與鋪又次之”這樣的現象。而這樣的投資趨向,加固了封建經濟,對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起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就使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妨礙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進行。
在明清時代,國家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同時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依然存在,大量的農民被限制在土地上,這就影響了剩余農業勞動力的流動,從而使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缺乏大量的自由廉價的勞動者。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和壓迫,極其貧困,沒有能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產品,這就使得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缺乏必要的消費市場。
再次,從經濟基礎方面來講,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仍占據統治地位,商品市場經濟雖有了一些發展,但仍然是相當薄弱的,使得中國的國內消費市場十分狹窄。同時,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得家庭手工業和小農業緊密結合,從而使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生產發展要素難以得到釋放,進而使明清時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極其緩慢。
最后,封建上層建筑也嚴重阻礙了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上層建筑的扶植是至關重要的。如在西歐封建中世紀末期,由于種種原因,國家政權推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國民進行殖民活動,從而在客觀上推動了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迅速發展。而在東亞的中國的明清時期,腐朽的封建國家政權恰恰是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的最大障礙。
政治上,明清時代封建國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國家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設立許多關卡,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并對手工業的發展、規模實行嚴格限制,這種強大的統治權力有利于鞏固和維護傳統的封建社會結構和社會經濟制度,但也嚴格抑制和限制和民間私營工商業的發展,使封建小農經濟難以解體,對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不利。
思想觀念上,古代傳統的中國人受封建國家重本抑末政策和傳統思想觀念的制約和影響,一向以“耕讀人家”為追求目標,歧視商人和商業,導致小農經濟的固守和封建傳統社會的長期延續,致使中國商業的進一步發展缺乏思想動力。
文化政策上,明清時代封建國家實行嚴格專制的文化政策,八股取士將士人禁錮在八股文和四書五經中,文字獄使士人只能埋首故紙堆,而不敢過問政治,文化政策的專制窒息了學術空氣,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很是不利于其發展的,這些都對中國科技的發展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工商業的發展,也處于萌芽狀態的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缺乏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總之,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使中國在封建社會的發展道路上長期徘徊,而最終未能形成成熟完善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魁森. 哲學就是生活觀[J]. 學習與探索,2004(03).
[2] 姚大志. 什么是辯證法[J]. 社會科學戰線,2003(06).
[3] 孫利天. 信仰的對話:辯證法的當代任務和形態[J]. 社會科學戰線,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