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梅
摘 要: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法規性和業務性很強的系統工作,在醫院經營管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醫療機構不斷深化改革,醫療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制度、物資采購的內部管理等對保證醫院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高醫院整體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建立健全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機制,是真正實現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科學化的基礎。有了合理的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才能保證與維護醫院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并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提高,促進醫院健康發展。
關鍵詞:醫院;財務管理;成本;固定資產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9-0162-02
醫院財務管理是對醫院有關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等財務活動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考核等工作的總稱。隨著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財務制度的改革,以及全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步建立與推行,醫院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各醫院要適應當前市場經濟日趨激烈的競爭,過去的財務管理辦法已不能適應醫院財務管理的需要,給醫院經營管理帶來了很多新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及時調整、完善醫院財務管理體制,建立財務管理機制,搞好有償服務,提高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課題和任務。為了適應醫療體制改革,提高醫院成本效益,使其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醫院應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醫院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和醫院根據自身特點和工作重心做好當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當前我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醫院醫療服務成本核算方法體系不完整。成本核算方法體系需要考慮以下因素:成本的構成要素、成本資料的收集方法、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其中成本構成要素的確定取決于研究目的、分析重點、分析時間和醫院的情況。成本資料的收集方法按時間分有前瞻性、回顧性兩種,按登記方法分有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兩種。單位成本的計算要考慮到項目的不同類型。而在我國醫院成本核算方法體系中,醫院成本核算級次劃分的問題、管理費用的分攤問題、成本核算數據與財務數據間的匹配問題、內部定價規則的制定問題、間接費用分配的問題等均與經典理論相悖,從而導致核算方法與真正意義上的成本核算相去甚遠,成本核算結果不能令人信服。
2.固定資產管理薄弱。在會計核算中,存在固定資產增減票據不全,不按照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等現象。會計核算時,沒有嚴格按照固定資產核算的規定執行,在原始票據不全的情況下,個別會計人員僅憑個人想象及判斷,就現有會計憑證,思維延伸做賬,隨意增減單位固定資產;在期末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也沒有按照《醫院財務制度》的要求執行,造成不提、多提、少提、任意提的確混亂局面。
3.醫院領導財務管理意識淡薄。部分醫院領導的財務管理意識并不強,在對醫院進行管理的時候,只重視醫療業務管理,忽視了醫院的價值管理,這樣容易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使醫院的運行成本過高。醫院財務工作專業性極強,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質較高的財務人才,但醫院普遍注重對醫療人員的培養,并不重視對管理人員的培養,使得衛生系統財會隊伍的素質、會計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具體業務水平遠遠跟不上醫學管理發展的需要,以至于不能發現管理中更深層次的問題,不利于醫院競爭水平的提高。
二、醫院加強財務管理對策
1.將成本核算與成本目標管理結合起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逐漸推行,為適應醫院推行院內經濟責任制的需要,必須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將成本核算與成本目標管理相結合。傳統的醫院成本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的綜合反映,成本核算時間與成本形成時間脫節,不能及時揭示成本差異。隨著成本目標管理的推行,成本核算的著重點必須從事后核算轉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發揮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費用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根據成本目標管理的要求,在那些具備條件的醫院,實行目標成本會計。
2.建立固定資產三級管理模式,明確責任、制度到人。從基層抓起,第三級是資產的占用部門,一般是基層科室。大的科室還可細分為若干單元,避免管理范圍過大,影響管理質量,三級部門是資產使用部門,應建立固定資產明細帳和資產卡,領用保管有專人簽字、負責。人員調動應及時移交,定期盤點和對賬。第二級(中間級)是職能管理(下轉166頁)(上接162頁)部門,如設備科、總務科、基建科等部門。這一層負責承上啟下,是固定資產管理的關鍵環節,任務重、責任大,宜思想好、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負責人。第二級應分部門、分科室建立數量金額式明細帳,詳細記錄固定資產的購進、領用、報廢毀損情況,并建立資產卡片與領用科室一式二份,詳細記錄固定資產的領用、維修、轉移等情況。第三級是固定資產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資產的最高層。人員可由院長、分管后勤的副院長、財務負責人及經濟管理專家等組成。固定資產管理中心,負責全院固定資產管理,負責起草各種管理規定,及這些規定的貫徹落實和檢查監督,定期(每年至少一次)進行固定資產清查,不定期進行貴重儀器設備抽查。并設立固定資產總帳及明細帳。
3.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素質。要想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衛生經濟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就必須對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醫院財務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包括政治思想素質、理論素質和業務素質,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加強財務法規和財會管理、計算機等知識的學習,加強財務人員的再教育,有效地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更新專業知識,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要求。醫療中位的在職財務人員應自覺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4.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實現財務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建立收費管理系統,包括門診收費系統和住院收費系統,將該系統與醫院財務管理系統進行網絡連接,可輕松實現醫院管理層及時掌握醫院每天的收入情況、門診住院人數等信息。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管理工程,醫院要強化財務管理職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使財務管理逐漸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實現醫院優質、高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殿杰.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36).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