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劉少梅 任志雨
摘 要:為了解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就職前景的認知和規劃狀況,對該專業新生進行了實證調查。本文以調查數據為依據,分析了該專業新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設想,總結了新生對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的看法。為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更好地服務天津都市型設施農業提出了建議,并為今后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及學生創新實驗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 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8
Abstra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s carried out for understanding the planning and knowledge of future career prospect of the themselves major . Analysis of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plans of future occupation of this major and summary the opinions of them about how to develop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are done basing on data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 a major that related wit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ianji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make it better service urban modern protected agriculture in Tianjin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 refere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students are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protecte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隨著生產需求的增加,高等農業院校在數量、規模、專業設置等方面也急劇增長,促使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正在向現代化、實用化方向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國家、社會、學生、家長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就業率高低也間接地反映出高等農業教育的成敗。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各農口院校新開設的專業[1-3],是適應我國設施農業大發展形勢而產生的。為了解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就職前景的認知和規劃狀況,筆者對天津農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一年級本科生做了實證調查,以調查數據作為基礎,分析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對本專業以后的職業觀現狀,調查在實踐教學及對課程設置方面的要求,以期能對當前相關專業在專業教育及課程設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也為農業高校專業思想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1 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
1.1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調查
問題1 你選擇上大學的理由是:A.學習知識技能來武裝和提高自己;B.只為學歷;C.想體驗大學生活;D.為考研做準備。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89%,選擇B的比率為2%,選擇C的比率為3%,選擇D的比率為6%。大學教育非常重要,而選擇上大學的理由又都是什么呢?有將近89%的同學希望可以學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就要真正能滿足學生求知的要求。專業培養就要切合實際,使學生具備現代設施工程設計、溫室配套設備和環境控制設備的研制與開發、設施特色作物栽培和現代園區規劃設計、設施企業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問題2 你現在是否有明確的學習計劃:A.有,對學習已經作出規劃;B.沒有,順其自然;C.及格就行;D.尚在考慮中。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31%,選擇B的比率為18%,選擇C的比率為11%,選擇D的比率為40%。既然大部分同學還未作出明確的學習規劃,那么在新生入學時就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及早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不僅分專業縱向培養而且還可以橫向培養[3],培養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一定專業特長的應用型農業高級專門人才。
問題3 進入大學后你將如何規劃業余時間:A.學習專業知識或者閱讀感興趣的書籍;B.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兼職;C.上網玩游戲、聊天等,或者睡覺;D.加強體育運動,強身健體。
調查顯示,對于大學業余時間的規劃,有56%的同學學習專業知識或者閱讀感興趣的書籍;32%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兼職;11%加強體育運動,強身健體,而沒有學生選擇上網玩游戲、聊天或者睡覺,反映出學生積極向上的主觀性。大多數同學將業余時間用來學習專業知識和閱讀書籍,學校和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推薦一系列的相關書目、學術期刊網站供學生參考閱讀,其中包括不同國家的出版物以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問題4 你是否有未來職業規劃:A.有,并向此方向努力奮斗;B.沒想過;C.想過但不知道能不能實現;D.順其自然。
調查顯示,對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有31%的同學有規劃并正向此方向努力;2%沒有想過做規劃;61%想過但不知道能不能實現;6%表示順其自然。在職業規劃上,學校可幫助他們做一些實際的規劃并提高自信,來實現規劃的真實價值。還可幫助大學生在校期間提供更廣泛、更具體的實習機會,培養和提高學生真正和社會工作接軌的知識技能。
問題5 你理想的就業部門是:A.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B.設施相關企業;C.自己創業;D.到農村基層。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52%,選擇B的比率為39%,選擇C的比率為10%,選擇D的比率為0%。調查顯示有52%的同學希望到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就業,而沒有同學想到農村基層就業。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但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相信這個現象導致了大學生對就業部門選擇的大差異。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并非由市場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產生于個人就業意愿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機會及需求之間的不匹配。農業技術的應用以及農業人才的用武之地大部分在基層,培養的農業人才如果離開了基層,就會背離培養的初衷,這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需要重點加強職業教育,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當前,國外人才培養工作中出現一種新的趨勢,即企業界人士參與到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企業界人士把企業界的建議、意見和人才需求信息反饋給高等學校,而高等學校則可以根據此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立相應的教育課程,培養出企業適用的各類應用型人才[2],可以說這是一種農科院校的訂單式培養,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
問題6 關于大學畢業去向你的選擇是:A.考研或考公務員;B.在天津發展;C.到其他大城市工作;D.回原籍發展。
調查顯示,有44%的同學將在大學畢業后考研或考公務員;27%在天津繼續發展(其中有21%的學生是天津市生源);6%到其他大城市工作;23%回原籍發展??梢钥闯?,大學生的發展方向還是很不均衡的,依然有很多同學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那么學校在注重培養學生設施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做到學農、愛農,為我國的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1.2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方面的調查
問題7 畢業實習時,你希望在設施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時間的長短為:A.半年;B.3個月;C.1個月;D.半個月。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45%,選擇B的比率為35%,選擇C的比率為16%,選擇D的比率為3%。調查顯示75%的同學希望實習3個月到半年,說明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希望通過更長時間的實習,來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實踐技能,以便畢業后更好地適應和做好工作。因此在制定大學生實習時間上可以參考學生意愿,適當延長大學生的畢業實習時間,積累實踐經驗,讓學生從大學到單位完成更高效的轉變。
問題8 畢業論文的開始時間你認為最理想的是:A.二年級下半年;B.三年級上半年;C.三年級下半年;D.四年級上半年。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3%,選擇B的比率為32%,選擇C的比率為35%,選擇D的比率為29%。調查結果中,希望在三年級下半年開始畢業論文的比率最大,說明更多同學希望在三年級以后開始畢業論文是因為希望在大學的前兩年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然后再開始論文的研究和學習。而目前大學的課程安排是一二年級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課程要在大三甚至大四才能學到,大四的學生又面臨著找工作和考研復習,所以三四年級的大學生活會很充實很忙碌。因此如果可以適當地將一些專業知識學習提前,所有重要專業課程可以在上大四之前學完。這樣即使三年級開始準備論文不會有還沒學到的專業知識,也不會和四年級畢業實習有時間上的沖突。
問題9 你想從以下哪些方法提高設施專業技能?A.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實習;B.放假期間(包括寒暑假)到公司或企業實習;C.自己深入設施基地實踐;D.查閱文獻資料從書中獲取技能知識。
調查顯示,學生中45%希望通過參加學校的教學實習來提高設施專業技能;23%想放假期間到公司或企業實習;31%希望自己能深入設施基地實踐;2%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叢書中獲取技能知識。對此,學??梢酝ㄟ^完善實踐教學,將企業管理引進教學中來,提供可實踐的條件,幫助學生提供重點文獻和相關資料等方面來幫助同學們提高設施專業技能。
問題10 你對學校與企業訂單式培養(為企業培養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該企業)支持嗎?如果支持,那么訂單式培養開始時間適合在什么時候?A.支持,適合在大二就開始;B.支持,適合在大三開始;C.支持,適合在大四開始;D.不支持。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13%,選擇B的比率為60%,選擇C的比率為16%,選擇D的比率為11%。學生中有89%支持學校與企業訂單式培養,其中13%希望在大二就開始,60%希望在大三開始,16%希望到大四在開始。大學三年級,在整個大學四年的過程中算得上是真正從校園步入社會的開始,在這個時候開始將企業管理等的培養引入到學校中來是最合適不過的時間。因此從大三開始,加強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和眼界,將企業的需求等傳授給學生,以利于廣大同學更真實、更直接、更高效地了解、認識企業需求,提升就業率。
1.3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方面的調查
問題11 通過對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四年的學習,你希望學到哪些技能?A.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設施設計與建造;B.設施栽培與管理技術;C.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管理技能;D.設施生產技術推廣。
調查統計圖結果顯示,選擇A的比率為44%,選擇B的比率為24%,選擇C的比率為26%,選擇D的比率為6%。設施農業是一門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的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發展與應用。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對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設施設計與建造、管理技能以及設施栽培與管理技術等相關知識比較感興趣,其中希望學到“農業設施等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這方面的知識技能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最大。我國的設施農業起步較晚,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生產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1]。根本原因是設施農業專門人才缺乏、現有生產管理及技術研發人員科技素質較低。因此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設立,在解決生產中工、農結合人才的需求方面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問題12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農工結合的特點,你認為適合的農、工課程比率是:A.農、工各占50%;B.農應該比工占更大比率;C.工應比農占更大比率;D.根據服務區域生產需求確定。
調查顯示,對于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適合的農、工課程比率的問題,有21%人選擇農、工各占50%;16%認為農應該比工占更大比率;45%認為工應比農占更大比率;18%認為可以按服務區域生產需求確定。設施農業是一門涉及生物、工程、環境等多學科交叉的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發展與應用,這三個方面應該有機地結合與統一形成新興學科。農、工所占比率要能體現專業設置的定位,并能更好地適應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
2 結 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剛入學不久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作出明確的學習規劃,但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希望大學四年學到真正的知識與技能。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還是受到青睞,而農村基層則備受冷落,說明農業高等教育還要加強學農、愛農教育,鼓勵學生到基層去,學以致用。對于實踐教學,大多數學生希望實習3個月到半年,并且學生絕大多數贊成訂單式培養,并希望在大學三年級開始,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是一項很好的措施。關于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近半數學生支持農工各50%的比率,并可根據生產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設施栽培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我國設施農業正在向現代化方向發展[4]。據資料統計,我國設施園藝栽培主要以花卉、蔬菜和果樹為主體,到2011年我國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400萬hm2 [5]。為與其相適應,部分農業院校先后開設了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天津農學院2011年正式成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并批準為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該專業的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都處于摸索階段,與此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在新專業建設初期通過調查,為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確立提供理論依據,也為相關農業院校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使該專業人才培養與生產實際接軌,更好地服務于當地設施農業生產實際。
參考文獻:
[1] 高洪波,張廣華,李敬蕊,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9(4):112-115.
[2] 李建明,鄒志榮,屈鋒敏,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J].高等農業教育,2004(4):45-47.
[3] 李政紅,蘭海波,李敬蕊,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J].農業教育研究,2010(1):29-31.
[4] 孫振.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J]. 山西農業科學,2009(9):84-87.
[5] 郭世榮,孫錦,束勝,等.我國設施園藝概況及發展趨勢[J].中國蔬菜,2012(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