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霞 戴麗群 藍艷 鄧春慧
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葉彩霞 戴麗群 藍艷 鄧春慧
目的 分析和探討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心臟介入科患者74例, 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7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接受舒適護理, 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降低, 護理滿意率明顯增高,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臟介入科患者治療中, 實施舒適護理干預, 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明顯增加患者的舒適度與滿意度,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心臟介入科;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心臟介入治療是一項新型的診療技術, 因具有創傷小、痛苦少、遺留瘢痕不明顯等優勢, 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療中, 為心臟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由于心臟介入治療手術可能發生一些并發癥, 如惡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經發射、冠狀動脈閉塞、支架內血栓等, 增大了臨床治療風險與難度, 限制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心臟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發生原因較為復雜, 與患者病情、手術操作、用藥支持等相關,一旦出現嚴重并發癥, 不僅患者身體將受到巨大的痛苦, 同時心理易產生焦慮、悲觀、憂郁等不良情緒, 給患者生理與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臨床實踐證實[1], 舒適護理是一種個性化、系統化的新型護理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引導患者在接受治療中生理與心理均實現最佳的狀態, 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本文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心臟介入科收治的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舒適護理干預, 實現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心臟介入科收治的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2例, 女32例,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54.7±5.3)歲;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3.2±4.7)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2例, 高中(中專)21例, 初中22例, 小學及以下19例;手術類型:冠狀動脈造影術23例, 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成行術+支架植入術20例, 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封堵術13例, 射頻消融術18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組7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病房消毒、基礎護理、病情監測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術前準備工作、術中配合、術后舒適護理等,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舒心的治療環境, 從而加快患者恢復速度, 提高護理滿意率。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心臟介入治療知識了解不足,加上疾病所致的身體疼痛, 心理難免會產生焦躁、憂郁、恐懼等負面情緒, 對治療及護理工作配合積極性非常差。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 結合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民族信仰等, 制定針對性強的護理計劃, 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為其詳細介紹疾病病因、治療方法、手術成功病例、治療安全性等, 消除和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鼓勵患者家屬給予其最大的親情支持與安慰, 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2,3]。
1.2.2 術前準備工作 根據患者病情, 將手術所需的醫療器械、藥品等準備充分, 并對醫療器械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放于特定位置, 積極配合臨床醫師開展工作, 減輕醫師工作壓力, 使其更專心工作。向患者講解手術措施、注意事項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備皮時動作應輕柔、嫻熟, 避免對患者局部組織造成損傷[4]。同時, 加強術前飲食指導, 結合患者病情, 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盡可能攝入易消化的食物, 以防術后出現便秘現象。
1.2.3 術中配合 幫助和指導患者取正確體位, 操作時動作應輕柔, 密切關注患者胸痛、心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并做好相關數據記錄。若患者出現憂郁、緊張等情緒, 護理人員應給予其最大的護理, 輕觸患者額頭, 為其擦拭汗水等,使患者感受到關愛。
1.2.4 術后舒適護理 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關愛, 詢問患者自覺癥狀, 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心率等變化情況, 加強巡視, 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 使患者心理、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與滿足感。術后患者因長時間平臥, 術側下肢制動, 患者不敢隨意改變體位, 腰背腰痛、下肢麻木時常發生。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病情, 幫助其取舒適體位, 將床頭搖高, 患者取20°左右側臥位, 在軀干懸空處墊軟枕, 并協助和指導患者家屬定時按摩患者腰背局部, 緩解患者不適癥狀[5]。根據患者平時喜好, 為患者提供相關書籍、報紙等, 為小兒患者講故事, 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臥床不適感。
1.3 觀察指標 對術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自行設計護理滿意率問卷調查表,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 以此綜合評估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
心臟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治療方法, 深受臨床醫師與患者的青睞。由于心臟介入治療對患者、醫師存在一定的風險,包括輻射、過敏、造影劑影響等[2], 給予心臟介入科患者舒適護理干預, 以患者為中心, 強調生理、心理及社會多方面護理, 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 對心臟介入科患者實施舒適護理, 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 且護理滿意度提高, 為患者減輕病痛,使其生理與心理達到最佳舒適程度,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收稿日期:2015-04-07]
[1] 鄭小珍, 廖文鳳, 朱麗錦, 等.舒適護理對心臟介入診療的護理體會.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1(34):283-284.
[2] 王鐘慧.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體會.當代醫藥論叢, 2014, 23(6):119-120.
[3] 李君.舒適護理對心臟介入患者圍手術期焦慮的影.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29):36-37.
[4] 邵素云, 鮑麗, 楊茹, 等.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全科醫學, 2010, 8(11):1480-1481.
[5] 劉金鳳, 劉永玲, 高娟娟, 等.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0, 26(1):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52
511518 清遠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