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曄,張 雷,孫明舉,馬 婧,馬 佳
殲擊機飛行員是我空軍的主要戰斗人員,高性能殲擊機飛行員在空訓中遭受損傷致腰椎病的發生率較高[1],其直接影響飛行員的健康及訓練作戰,故對其病因的統計分析及制定針對性的防病措施,成為航空衛生保障的重要內容,我院對保障體系部隊部分單位飛行員進行了相關調查,對其發病原因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我院保障體系部隊部分單位高性能戰斗機飛行員共213人,均為男性,所有接受調查對象在成為艦載機飛行員前均無腰椎外傷史及腰腿疼痛癥狀發作病史,按年齡、飛行時間分組,年齡30歲以下53人,31~40歲117人,40歲以上43人;飛行時間1 000 h以下54人,1 001~2 000 h 115人,2 000 h以上44人。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生活習慣、飛行時間、體育鍛煉情況,對腰腿痛病癥了解情況、預防措施知曉情況,共發放調查問卷213份,現場回收213份,回收有效率100%。通過采集病史及體格檢查,對腰椎病可疑對象進行腰椎X片檢查,部分疑有腰椎間盤突出者采用腰椎CT檢查,疑為腹腔盆腔病變者行超聲檢查并排除,腰腿疼痛病程不超過7 d者排除。
1.3 診斷標準 參照第4版《實用骨科學》診斷標準:(1)腰肌勞損:主要表現為腰部酸脹、困、沉重和不適、休息后減輕,X片檢查未見明顯異常。(2)腰椎間盤突出癥:表現為腰痛或放射性疼痛,并與神經根分布區相一致的感覺、運動障礙及反射變化。(3)腰椎骨質增生:腰部疼痛活動受限,X片檢查提示腰椎退變骨質增生樣改變。(4)腰椎不穩:腰部疼痛以翻身活動或變換體位時明顯,過伸過屈位側位X片相鄰椎體水平位移超過3 mm或相鄰椎體后緣夾角超過15°。(5)其他:肌筋膜纖維織炎、小關節滑膜炎等。
1.4 統計學處理 發病率以百分比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腰椎疾病分布情況 高性能殲擊機飛行員總體腰椎疾病患病率為35.21%(75/213)。腰椎病以腰肌勞損為主,發病率為54.67%,在所有腰椎疾病中比率最高;其次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為18.67%,在所患腰椎疾病中位居第二。見表1。

表1 腰椎疾病類型分布情況
2.2 腰椎疾病與年齡的關系 31~40歲組與≤30歲組比較,χ2=14.199 8,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1歲組與≤30歲組比較,χ2=13.158 2,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1~40歲組與≥41歲組比較,χ2=0.118 6,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腰椎疾病與年齡的關系
2.3 腰椎疾病與飛行時間關系 1 001~2 000 h組與≤1 000 h組比較,χ2=11.909 1,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001 h組與≤1 000 h組比較,χ2=12.704 7,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 001~2 000 h組與≥2001 h組比較,χ2=0.363 4,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腰椎疾病與飛行時間的關系
本組調查顯示高性能戰斗機飛行員的腰椎疾病發病率為35.21%(75/213),明顯高于其他機型飛行員[2],其主要為腰肌勞損及腰椎間盤突出癥,與文獻報道一致[3]。本組調查設計病程超過1周者納入統計,排除一些非器質性功能性的腰腿疼痛情況,調查問卷顯示對腰椎疾病早期癥狀的了解情況比例較高(84.2%),而對腰椎疾病的預防措施知曉的比例只有23%,其主要獲知途徑是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及療養期間醫務人員的教育告知。本組調查顯示腰椎疾病的發生率與年齡及飛行時間有相關性,隨著年齡增加、飛行時間增長,患病率升高,癥狀加重,提示有積累性損傷因素,筆者分析存在以下原因。
高性能殲擊機尤其是艦載機駕駛艙狹窄,飛行員姿勢較為固定,腰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椎間盤受壓載荷較重且得不到減輕,極易導致退行性改變而致腰腿疼痛。當存在高重力值或重復的較小重力值作用時,椎間盤內壓還要增大,可能引起上下軟骨終板損傷,使得供給髓核的營養不足,就會導致椎間盤提早發生退變。退變的椎間盤彈性降低,其承載能力亦下降,加速椎間盤的退變過程,同時有可能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產生突出及腰椎不穩定。飛行時間長,負荷累積效應,腰骶肌張力增高,肌肉疲勞導致肌肉力量及耐力不足,腰肌的張力分布不均也易造成腰椎疾病的發生[4]。
高性能殲擊機尤其是艦載機飛行訓練中要做特技飛行,受持續加速度的影響較大,尤其是著艦、阻攔、著艦再起飛的訓練使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長期受到+G(或-G)作用,椎體韌帶容易受損,導致生理曲度改變,使腰椎退變發生或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從調查結果看,30歲以上飛行人員患病率明顯高于30歲以下者,原因可能是30歲以下人員身體素質好,飛行時間短,椎間盤退變不明顯,髓核和纖維環彈性好,不易受損傷,而31~40歲是飛行的黃金年齡,飛行任務重,飛行時間長,故其發生幾率明顯升高,而40歲以上人員的飛行時間相對短,飛行技術成熟,休息療養恢復時間較多,采取的預防措施較好,可能導致發病率與31~40歲組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朱克順等[5]對殲擊機飛行員腰椎退行性病變隨訪觀察顯示,飛行人員的脊柱的早熟老化,尤其是在他們的職業早期較為明顯。雖然所有人都會有脊柱退行性病變的可能,但是飛行員較普通人群更早被誘發。隨著年齡的增加,與對照組的差別逐漸縮小,可能是由于經驗的作用。這也說明采取有效防護措施能對預防腰椎疾病的發生和促進腰椎疾病的康復有實踐意義。
針對本調查結果及病因分析,腰椎疾病發生與年齡、飛行時間存在相關性,其主要表現為腰肌勞損及椎間盤突出,可防可治,針對性的預防、早期預警及干預有著重要意義。建議對高性能戰機飛行人員訓練注重以下防護措施:(1)改善飛行裝備,穿好抗荷服,保持良好的坐姿。(2)加強腰肌鍛煉,如采用“五點支撐法”“燕飛式”,加強體育鍛煉。(3)加強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保暖防潮。
[1] 劉永平,陳宏,馬建芳.殲擊機飛行員住院疾病譜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07,9(4):249-250.
[2] 張詠,肖琴.飛行人員頸肩腰腿痛情況調查[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08,10(1):13.
[3] 賀衛東.850名飛行員外科體檢結果分析與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10):632.
[4] 余紅英.采用體育療法治療飛行員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實驗研究[J].民航醫學,2004,14(3):37-38.
[5] 朱克順,伍驥,潘慶聯,等.殲擊機飛行員腰椎退行性病變隨訪觀察[J].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05,16(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