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育與產業脫節、師生動力不足的現狀以及“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機遇,物流教育何去何從?在“互聯網+”背景下,重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形成能夠落地實施的全新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正解。
近年來,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催生社會對物流相關專業的廣泛關注,在被廣泛關注的背后,物流教育自身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窘境:物流教育模式落后,知識體系不健全;物流教育層次結構不合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之間缺乏銜接;物流專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落后;物流教育資源質量參差不齊,更新滯后。
在這樣的窘境下,教師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準備教學內容、批改測驗和作業,教學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教師不能方便及時地給予學生隨時隨地的指導;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學不到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相匹配的知識與技能,缺乏就職物流專業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師生動力不足、教育與產業脫節的現狀,亟待變革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教育結合,進一步深化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政策層面的利好消息推動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的改革熱潮。
物流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互聯網思維的沖擊,即“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將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傳播整合,它需要有完善的物流職業資歷架構做頂層設計,海量的物流教學資源做支撐,同時更需要充分了解和考慮教師與學生的體驗和參與感,以及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互聯網+教育”也不是單純的教學資源有效整合,還應打破傳統的建筑思維和計劃思維,讓教師和學生有權利靈活選擇和組合課程方案,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培養計劃,通過互聯網技術從教學、學習、導師、評價、就業5個方面發生顛覆式的變革。
面對全新發展機遇,“互聯網+物流教育”如何破解窘境、突出重圍實現落地實施呢?是置辦實驗實訓設施設備嗎?是大量購買豐富的物流教學資源嗎?是學生使用pad進行平臺在線學習嘛?是大力推行翻轉課堂、慕課、微課嗎?是校企合作實行物流企業實習嗎?是,又不是!
某一方面的改善不能改變整個物流教育系統的狀態。我們需要直面問題并依托國家對教育的頂層設計,探索出適用范圍廣、系統重構、解決關鍵問題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Logis”)經過11年對物流教育領域的研發與專注,聯合各院校共同探索出的全新物流人才培養模式—長風模式就是這樣一套能夠助力物流教育改革創新的整體解決方案。長風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從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組織4個方面創新重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以未來課堂為載體、以物流職業資歷架構下崗位能力單元開發的數字化資源為內容支撐、以長風教學云平臺為技術支撐、以多元化評價體系為質量保證,開創復合型服務類職業全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長風模式下的人才培養,以學習者為主體、以教育者為主導,采用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體現多維參與、主動探究、在線互動、實時測評、多元評價的新型教育方法。長風模式的構成模塊見表1,結構圖如圖1所示。
長風模式能夠從教學、學習、導師、評價、就業5個方面真正實現“互聯網+物流教育”:
(1)教學:教師教學基于互聯網、數字化資源、移動終端,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未來課堂教學環境,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2)學習:學生在已實現無縫對接的理實一體化環境中進行互動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參與式學習,并可使用各類移動終端實現隨時隨地的課前/課后學習。
(3)導師:企業導師通過長風教學云平臺可以添加課程、進行線上指導、完成線上考核評價、實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并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線下指導或就業推薦。
表1 長風模式的構成模塊
圖1 長風模式的結構圖
(4)評價:評價基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不同特點對其每一項評價指標采用的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內容需求、平臺功能需求、建議評分標準等內容進行了設計,同時,長風教學云平臺能夠出具課程/學期學習報告用于評估培養過程和培養效果。
(5)就業:學生就業可以在長風網上進行在線學習與認證、在線就業測評、個人簡歷發布,加入長風物流人才庫的學生、企業員工、社會人員等都可在長風網通過社群交流獲取有用信息,完成高端崗位匹配,實現終身學習。
目前,長風模式已論證應用近4年,在全國已經有78所院校應用并受益于長風模式。長風模式順應“互聯網+教育”趨勢、作為物流教育領域領先企業的多年積淀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具體見表2。
表2 長風模式應用效果
物流教育的突破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Logis愿攜手致力于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院校以及積極參與“互聯網+教育“變革的企業,共同優化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我國物流教育的全面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