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使農業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對其發展水平的定量評價與綜合分析十分重要。本文根據山東省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實證方法對2013年山東省17個城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定量測評與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
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模型的構建
1.選取評價指標和確定權重
依據農業現代化的評判標準,本文采用三個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是指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包括6項二級指標和18項三級指標。通過采用層次分析法,通過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確定各指標權重。具體可得如表1所示指標體系。
2.建立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模型
根據上述指標體系的設置及指標層次分析,本文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定法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模型。其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Z為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水平,n為一級指標的總數量,fk為第k個一級指標的權重,mk為第k個一級指標中二級指標的數量,Wki為第k個一級指標中第i個二級指標的權重,Rki為其相應的數值。
二、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實證評價與分析
本文選擇比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正向指標,處理公式為:
1.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總體發展水平的分析
由表可知,山東省大部分城市的農業現代化處于剛剛起步和初步發展的初級階段,少數幾個城市已達到基本實現階段??傮w而言,整個山東省的農業已顯現出現代化的生產特征,有較高的現代物質投入,農業科技水平有明顯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化水平和農業經營的組織化水平同樣實現了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得到增強,但是農業系統內部各部分的協調性有待提高。而且相對于更高層次的發展來說,這樣的指標水平仍然有所欠缺,想要實現進一步發展,必須努力加強農業現代化各方面的建設。
2.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分析
根據各個城市農業現代化評價的不同結果,可得具體情況如下。首先是剛剛達到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階段的威海、煙臺、青島、濰坊、濟南這5個城市,它們屬于農業現代化領先型城市。這些城市一般都具有優良的區位優勢,多為大城市及其周邊區域以及濱海區,通常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科技水平較為突出,發達的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比較強。其次是淄博、東營、棗莊、濟寧、聊城這5個農業現代化發展型地區,它們處于農業現代化的初步發展階段。這些城市大多位于山東省中部或西部,相對于沿海城市來說經濟不是那么的發達,它們在農業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方面處于中檔地位,主要是這些地區的經濟、技術方面相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要落后一點。最后是德州、萊蕪、泰安、濱州、日照、菏澤、臨沂這7個農業現代化相對落后型地區,它們處于農業現代化的起步階段。這些城市由于地域的原因,傳統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資金、技術、科技等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致使農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業現代化建設緩慢。
三、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農業生產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產出能力。雖然山東省整體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比較高,但是各城市之間的差距巨大,有些城市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依然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基本農田的有效灌溉面積。加快農村電網建設,統籌城鄉電網發展。提升農業機械綜合實力,利用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業現代化。
2.加快農業科技發展,提升科技支撐作用。山東省有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和教學單位,在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可以由這些單位帶頭,組織力量重點進行適合山東省的特色農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
3.提高資源的有效和合理利用,發展現代生態農業?,F代農業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農業現代化必須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生產經營中往往忽視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過量使用的化肥和農藥加劇了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的污染。因此各級政府要實行嚴格的農業資源開發監管制度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與責任追究制度,建立長久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來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匡遠配,羅荷花.“兩型農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7):69-77.
[2]黃祖輝,林堅,張冬平.農業現代化:理論、進程與途徑[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黃祖輝,林本喜.基于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11):20-27.
[4]蔣和平.建設中國現代化農業的思路和實踐[J].農業經濟問題,2012(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