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武功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 歆
一類帶有組合數的數列的求和
——兼談等差數列的幾個性質
☉陜西省武功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 歆
2007年高考數學陜西卷理科第22題,是一道數列與組合計數相結合的壓軸題,原題如下:
已知各項全不為零的數列{ak}的前k項和為Sk,且Sk=
(Ⅰ)求數列{ak}的通項公式;
(Ⅱ)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n≥2),數列{bn}滿足求b+b+…+b.12n
該題的答案顯示:(Ⅰ)中ak=k,說明數列{ak}是等差數列;(Ⅱ)中,說明數列{bn}是帶有組合數的數列,因此求b1+b2+…+bn則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帶有組合數的數列的求和問題.這個隱含信息為我們進一步深層次地研究此類問題搭建了平臺.比如,將(Ⅱ)中的“數列{b}滿足
n(k=1、2、…、n-1),b1=1”改為“數列{bn}滿足”或“數列{bn}滿足”等,這樣一變,怎樣求解b1+b2+…+bn呢?本文對此作以探究,并從中揭示出等差數列的幾個有趣性質.
問題1: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若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數列{bn}滿足…、n+1),求b1+b2+…+bn+1.
分析:根據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易得以下幾個恒等式:

下面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1)當n=1時,①式顯然成立.
(2)假設當n=k時①式成立,則由a1,a2,…,ak+1與a2,a3,…,ak+2均為以d為公差的等差數列,得到:
根據組合數公式,上式可整理為:
根據(1)、(2)知: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①式都成立.
由此得到定理1.
定理1: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則
如果把問題1中的數列{bn}滿足“”分別換為“”或“”,那么用完全類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定理2和定理3.
定理2: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則
定理3: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則
問題2: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Sn為其前n項和,若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數列{bn}滿足,求b1+b2+…+bn+1.
分析:根據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易得以下幾個恒等式:

根據以上三式的結構,猜想: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總存在兩個函數f(n)和g(n)(n∈N*),使得下列恒等式成立:

證明:(1)當n=1時,令f(1)=3,g(1)=1,則知②式成立.
(2)假設當n=k時②式成立,則由a1,a2,…,ak+1與a2,a3,…,ak+2均為以d為公差的等差數列,知:

以上兩式相加,并整理得:

根據組合數公式,上式可整理為:
令f(n+1)=2n+2f(n)③,g(n+1)=f(n)+2g(n) ④,則知當n=k+1時,②式也成立.
根據(1)、(2)知: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②式都成立.
下面,我們根據③式和④式進一步探究f(n)與g(n)的解析式.
③式兩邊同除以2n,得所以是首項為3、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有1=n+2,即得f(n)=2n-1·(n+2) ⑤.
由④、⑤,容易發現下列結果:
g(2)=f(1)+2g(1)=20·(1+2)+2·1=20·1+21·2,
g(3)=f(2)+2g(2)=21·(2+2)+21·1+22·2=21·(2+1)+ 22·3,
g(4)=f(3)+2g(3)=22·(3+2)+22·(2+1)+23·3=22·(3+ 2+1)+23·4.
猜想:g(n)=2n-2·[(n-1)+(n-2)+…+3+2+1]+2n-1·n= 2n-3·(n+3)n ⑥.
證明:(1)當n=1時,⑥式成立.
(2)假設當n=k時,⑥式成立,即有g(k)=2k-3(k+3)k,那么,當n=k+1時,由④、⑤得:
g(k+1)=f(k)+2g(k)=2k-1(k+2)+2k-2(k+3)k
=2k-2[2(k+2)+(k+3)k]
=2k-2(k+4)(k+1).
即⑥式也成立.
根據(1)、(2)知:對任意給定的正整數n,⑥式都成立.
綜上得到定理4.
定理4: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Sn為其前n項和,則有:
如果把問題2中的數列{bn}滿足“”分別換為“”或“”,那么用完全類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定理5和定理6.
定理5: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Sn為其前n項和,則有:

定理6:設數列{an}是首項為a1、公差為d的等差數列,Sn為其前n項和,則有:
最后,給出幾個特例,以作為上述性質的應用.
1.取a1=1,d=0,這時an=1,Sn=n,則有:

2.取a=1,d=1,這時
1則有:

1.王帥.以一道高考數列問題為例談解題思路的尋找[J].中學數學(上),2014(9).
2.王曉紅.從一道高考推理題探究高中數學中的類比與猜想[J].中學數學(上),201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