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劉宇會
摘 要: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謹慎性原則被納入會計原則中并占支配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在會計領域中謹慎性原則已經成為了規范會計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修訂性原則。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謹慎性原則被不斷修訂完善,以便更好地應用于企業會計實務中。本文就謹慎性原則在中小企業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情況進行了討論,逐一討論了謹慎性原則的內涵、現實意義、運用情況、局限性以及完善建議。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會計實務
一、謹慎性原則的相關概念
謹慎性原則也可以被稱為穩健性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在對經濟業務處理時存在著多種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應當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選擇能夠使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最小的方法和程序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進行會計處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十八條明確指出企業在計量確認自身經濟業務時應當謹遵謹慎性原則,科學合理估計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對于資產或者收益不能進行高估,對于負債或費用不能進行低估,盡可能地控制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謹慎性原則的哲學內涵和理論基礎非常豐富,它并不只被運用于會計實務中的某一個點或面,而是被應用于會計實務得全過程中。謹慎性原則的實質保持資本穩定,其經濟含義是只有在資本得到維護或成本得到彌補以后才能進行收益的確認,科學合理地運用謹慎性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間接地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二、謹慎性原則的現實意義
1.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切身利益
謹慎性原則對會計實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在對日常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對資產和收益進行評估和計量時應當采用寧低勿高的計量方法,對損失和費用的評估和計量時應當采用寧高勿低的計量方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切身權益,保證企業持續穩健的運行。
2.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運用謹慎性原則進行會計核算,在對于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進行評估時可以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諸多風險因素進行全面、客觀地反映,使得企業管理層能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以及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深入掌握,提高企業管理層的警惕性,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3.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目前,存在一些不法企業為了謀取利益在財務上弄虛作假,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謹慎性原則要求在進行會計業務操作時少計或不計可能的資產和收益,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防范了一些企業操縱利潤行為的發生,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使得會計行為得到規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會計治理環境。
三、謹慎性原則在中小企業會計實務的運用情況
1.在存貨計價方法選擇上的應用
由于中小企業資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物價上漲時如果企業選擇先進先出計價法對存貨進行計價,其生產經營所形成的資產消耗不可以通過實物的形式進行補償。一旦企業需要這些資產用于持續經營的話,企業再生產過程只能通過縮小規模繼續進行。而采用后進先出法進行計價的話在物價上漲時則避免了材料成本偏低、虛增利潤現象的發生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存貨價值,充分體現會計謹慎性原則。
2.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上的應用
中小企業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上應當與自身固定資產的性質、消耗方式、使用環境充分結合,科學合理地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包括: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兩種。中小企業如果選擇直線法進行固定資產折舊的話很多時候不利于利潤的減少。如果此時中小企業選擇加速折舊法來進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話,企業可以在前期固定資產使用頻率較高的情況下多提折舊,促進利潤的降低,實現資金使用率的提高,充分體現了會計謹慎性原則。
3.在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上的應用
《小企業會計制度》中已經作出明確規定,對于小企業按照法律程序自主研發并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實際成本為其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而企業研發過程中所產生的材料費、開發人員薪酬等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由此可見,小企業會計制度將會計謹慎性原則充分融入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各個環節中,體現了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
4.在計提三項流動資產減值準備上的應用
第一,壞賬準備。企業難以收回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由小企業自行確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并計提壞賬準備。在對小企業壞賬準備提取比例確定時,不僅要充分結合債務單位資信狀況、產品銷售情況,還要考慮現金流量及其市場前景等相關信息后予以合理地估計,體現會計謹慎性原則;第二,存貨跌價準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存貨的價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中小企業還是按照歷史成本計價法進行計價,對企業資金周轉非常不利,容易出現資產虛增的現象。對于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的存貨,這些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可以進行存貨跌價準備金的提取。在提取存貨跌價準備金過程中企業應當在了解和掌握產品銷售價格、供貨方相關資料,生產成本的基礎上考慮存貨的市價、消費者偏好、產品的更新情況等市場情況;第三,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中小企業應當采用按總成本與總市價孰低的方法對期末企業自身短期投資進行計量,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可以在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較大的情況下穩定企業財務管理狀況,充分體現出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四、謹慎性原則在中小企業會計實務中的局限性
1.難以適應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目標
雖然中小企業運用折舊加速法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企業利潤。但是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對眼前的利益更加注視而更愿意選擇采用直線法進行會計核算,忽略了資產壽命規律、市場發展情況、價格變化、技術更新等因素,缺少長遠性戰略性的眼光。這樣做難以充分發揮會計謹慎性的作用,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2.難以把握謹慎性原則的度
適度運用會計謹慎性原則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些中小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當謹慎性原則和其他原則相沖突時,為了降低企業利潤忽略了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以配比原則為例,一些企業為了一己之利,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優先考慮配比原則使得自身資產被高估,降低負債和費用的實際金額,不利于會計體系規范管理。
3.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一些會計人員還沒有樹立正確的會計處理意識,忽略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很多企業的會計工作仍然停留在“簿記”上,在缺少相關信息數據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經驗進行會計處理,這樣就會直接導致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同時,一些企業不注重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使得一些會計人員知識結構落后,無法兼顧謹慎性原則與其他原則科學合理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
五、關于謹慎性原則在中小企業會計實務中應用的一些建議
1.明確謹慎性原則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會計謹慎性原則應用目的為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確保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犯。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在原有謹慎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謹慎性原則統一標準應用指南,使企業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有一定依據,以便縮小企業信息提供者的“活動空間”,以便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嚴謹性。
2.適度應用會計謹慎性原則
中小企業要適度應用會計謹慎性原則,當在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謹慎性原則和其他原則相沖突時,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利潤,還應當兼顧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重要性,避免會計人員主觀臆斷,保證會計人員能夠選擇穩健的會計程序與方法。實現會計體系規范管理。
3.進一步完善市場信息報價系統
市場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與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息息相關。對此,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完善市場信息報價系統,對證券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各類市場的信息報價系統進行調研,并指出信息報價系統的有待完善之處,安排專業人員并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調整,保證市場能夠定期向社會發布各類商品的價格,使企業在對自身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上有理可依。
4.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應當對自身會計人員的選聘、培訓情況給予高度重視。首先,企業應當選擇一些專業知識、實踐經驗都較為豐富的人員擔任財務相關崗位,一旦出現棘手的情況可以選擇一些合理的會計處理方式解決問題;其次,企業還應當重視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優化其知識結構,能夠對會計事項及時做出謹慎處理。
5.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力度
在企業實際會計操作過程中謹慎性原則具有較強的傾向性和隨意性,一些中小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的特點進行不法會計行為。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下到企業進行檢查,對企業所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調研,控制和防范企業濫用謹慎性原則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杜倉紅.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6).
[2]韓峰.事業單位會計環境與會計實務現狀[J].現代經濟信息,2012(09).
[3]鄧文娟.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0).
[4]呂慶君.關于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得研究[J].現代商業,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