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林


摘 要:隨著中國汽車企業的發展,中國汽車研發已經擺脫了依靠引進國外產品度日的年代,初步建立起了自主研發的體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全行業總體上已經擺脫了以模仿和引進技術為主的產品開發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自主研發能力還有待提高。本文首先從我國汽車企業研發投入出發,對中國汽車企業研發能力的整體狀況做出分析,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對我國汽車行業研發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國汽車企業;研發投入
我國汽車行業經歷了2009年-2010年的跳躍式的發展后,在2011年以后增速有所放緩。2014年國內汽車保有量超過1.5億量,隨著普及率的提高,中國汽車市場需求面臨結構性的調整,消費者對中高端汽車的需求會越來越多。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市場已經渡過了粗放發展的階段,消費者的理性消費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對汽車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制造企業需要理性分析市場和各自的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全方位、系統地推進自主創新活動,形成獨有的產品特點和優勢。
一、關于汽車企業研發投入的調查
本文通過對境內整車類23家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研發投入的調查,分析我國汽車制造企業的研發投入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表1 樣本上市公司名單
表2 樣本公司調查的主要指標統計數據 單位:億元
表3 2009年-2013年我國汽車制造業主要領域國內專利申請情況
單位:件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
二、關于我國汽車行業研發的建議
2014年我國汽車生產與保有量增長均超過2000萬輛,已經成為最大的汽車生產與消費國,但是我國汽車產業在經過合資發展的20年-30年里,讓出市場份額,并且沒有換來真正的核心技術。未來我國本土企業、自主品牌必將回歸到通過自主研發占有核心技術,進而實現我國汽車行業趕超國際同行,在中、高端汽車領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大市場份額。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建立國家級研發平臺和檢測中心
目前國內大型的汽車主機廠大多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而且也都形成了國內外的研發構架,但由于我國車企規模較小,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因素,在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方面投入較少,在零部件研究、材料研究等合作研究領域缺少整合能力。故我國應由國家牽頭,將科研院所、汽車企業組織起來,集合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汽車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突破。尤其是建立起成果共享的大數據平臺、建立具有先進檢驗檢測設備的檢驗、檢測中心和評價、調教中心,為國內聯盟企業服務。
2.汽車企業需要建立科學開放的研發體系
整車企業應建立各自的研發系統,從集團到各生產廠建立分級分層次的富有效率的內部研發組織結構。考慮到培養一個有經驗的研發工程師一般需要7年-8年的時間,最快也要4年-5年,汽車企業還應該建立更加開放的研發合作體系,利用國內外專業研發團隊,走合作研發的道路,把一部分創新類的研發工作外包給專業的研發單位,減少自主研發的失誤和彎路。同時也可考慮走出國門,到海外收購研發團隊,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吸納國外的技術精英,把國外的技術成果轉化為本土企業的核心技術。
3.適時向“正向開發”轉型
我國汽車企業總體還比較年輕,處于學習和追趕階段,日本、韓國汽車企業基本都走過逆向開發的階段,我國汽車企業過去的20年-30年發展的合資道路,基本上是一個學習、消化的過程。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已經面臨著一個轉換的節點,長城H8面臨的困境似乎在暗示,逆向開發在向高端車進軍時已經走向窮途末路。在面臨著消費升級、市場競爭白熱化、核心技術封鎖和知識產權訴訟等多重壓力下,我國汽車企業應合理地在經濟效益、市場占有率和未來長期發展戰略進行權衡,合理地安排從逆向開發向正向開發的轉型,安全度過跟隨戰略階段后,進行結構性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馮剛瓊,程振彪.國內外汽車技木研發的現狀與趨勢[J].汽車工業研究,2003,04:13-20.
[2]高壽浩.我國汽車行業專利申請現狀與展望[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