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項目: 2015年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編號NXSFYB1549)。
摘 要:通過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傳播者、管理者、學生在學習傳統武術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責任有著很大的影響。把武術包涵的責任引深到更廣的層面。通過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增強受眾者的社會責任分析,傳統武術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就會明白自己在傳播過程中所處的角色,根據自己所處的角色去遵守自己所應有的責任,提高傳播質量。
關鍵詞:傳統武術;受眾;責任
作者簡介:李龍(1988.10-),男,甘肅定西人,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碩士。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82-02
1、傳統武術傳播的作用
1.1傳播武術精神
中國傳統武術的精神最初形態表現為習武者所提倡的武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左傳?宣公十二年》就對武德了規定。它提出“武德有六: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眾、豐財”,武術界一直以來把不講武德的人視為惡者。學習傳統武術過程中都有“未曾習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理者不可與之教”的格言。少林戒約中提出“習此術者,以強體魄為要詣”,倡導“濟危扶貧,匡扶正義”和“不可逞強凌弱之拳”的德行,到了近代中央國術館也曾把“愛國、修身、正義、助人”作為武德規范。在傳統武術發展的過程中,武術的所有門派都有自己所崇尚的武術精神,但從中也可以看到,傳統武術文化在中華民族整個文化氛圍中,它們受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也逐漸形成了一種世代相傳的、被人推謄和各派所共有和認可的思想觀念,這一思想觀念就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將這種精神傳入到學校使所有學生都能感受武術的魅力,影響和感染所有受眾者的精神。
1.2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道德情操
傳統武術的首要目標是自我防衛,但當今學習者學習武術時,則提倡提高身體素質和強大的內心,然后慢慢地掌握攻擊技能。相關數據表明,傳統武術在健身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武術需要從業者注重內部培養,身心健康協調。這也是其流傳至今,并在華夏文化的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傳統武術不僅可以加強中樞神經系統,也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學生在學習武術時,其血液循環加速,心臟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得到改善,可以更好地適應以后繁重的工作壓力。在學習傳統武術的時候,學習者必須修身養性,也就是發展自己的道德。有良好的素養和高尚道德的人,無論做有多大困難的事內心都可做到心無波瀾,因此學習傳統武術對生理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益處。學習傳統武術時要做到專心致志、內心平和、各種動作在腦海中不停地演練,這樣可以增強自己的意志,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傳統武術要求習武者必須先完善內在,并以此為出發點培養完美的人格魅力,同時要重視道義的作用,將誠實守信作為做人之本、立世之本。
2、傳播者的責任分析
2.1傳播者的傳承責任沒有傳承就沒有發展,傳承對于我們人類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傳播者作為傳承的客體,在傳播過程中首先要確保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傳播者的這種責任是一種指派責任。作為傳統武術文化的繼承者,就必須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這就是傳統武術文化賦予傳播者的責任。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傳播的內容上會增加一些個人的思想與見解,但是主題內容是不能變的。傳統武術在發展過程中,從最早的攻防格斗到現在武術所追求的高、飄、旋,內容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地向體操化、舞蹈化去發展;但是落葉還是要歸根,武術再怎么發展都離不開它的主題思想那就是武德。傳統武術能發展到現在并作為中國的國粹,我認為是它所含的獨特的內涵去感染大家。每一位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都在表達自身的傳播經驗和分享他人的傳播經驗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加深對傳播的理解,改進傳播的方式,提高傳播的質量和成效。
2.2傳播者的職業責任
作為老師,他的基本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為了更好地傳播知識培養下一代接班人,我們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傳統武術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首先自己要對所教的內容精通和理解,這樣才能給學生講清楚,如果傳播者連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是不可能的。傳播者要經常閱讀專業書籍,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提高教學方法,總結及時,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教學需要;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將無法完成對學習者的傳播任務,這是傳播者的責任。作為一位傳播者,其自己的職業素養決定了我們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最高責任,有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我們才能把這種責任和精神體現在現代教育的過程中。
3、行政管理者的責任分析
3.1引進優秀的武術傳播者師資
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是培養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傳統武術進入學校面臨著三大問題,教什么、怎么教、誰來教。其中的誰來教就是武術的師資問題,怎么教和教什么就是對武術師資水平的要求。高水平的武術師資隊伍,不僅是傳統武術能否順利開展,而且還決定了教學質量。所以,引進優秀的武術傳播師資,是保障傳統武術在學校中傳播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對引進的武術師資,完善其提高教學能力的知識結構,保留豐富的科學教育和專業知識,文化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和觀察學生的能力。很好地理解學生的心理,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完成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有研究表明,許多學校缺乏武術教師,讓其他專業的教師作為替補的武術教師去上武術課,那么就很難保證武術教學課程的質量。最后,對武術教師統一規格,無論是武術教師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師,應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標準,只有專業符合的教師有一定的資歷,擔任教學課程的權利。
3.2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
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能對學生智力發展、動機、課堂表現,學習成績有較大影響學習環境。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學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和各種集成的實力,它是按照人的心靈的發展,舉辦這個特別需要的教育環境。構成教學環境的因素較為復雜,為了充分發揮武術的教育,應重視武術的教育教學環境。創建一個武術教學環境應以教育,科學和實用的原則,以武術教育的目標為現實,學習者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等因素充分考慮,建立一個專門的場地,以反映其特征教學環境。首先,武術教學環境應該反映民族的特點,這應該是最大的武術教學環境的特點之一。
4、學生的社會責任分析
4.1受眾者弘揚和傳承傳統武術的責任
傳統武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經久不衰有它獨特的魅力,曾經武術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現如今是以競技體育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國的傳統武術以經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這就值得國人們去思考其中的原因。作為傳統武術的學習者,弘揚和傳承傳統武術是最基礎的責任。在傳統武術的發展過程中,學習者除了學習好武術套路以外,更重要的是帶動更多的人去學習傳統武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求學習者在傳承過程中,不斷的宣傳、不斷地創新、不斷的改進傳承方式。例如,武術明星李小龍,一個人就能影響整個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去關注武術去學習武術。武術發展到現在,體現出了一種“外熱內冷”的現象,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化過程中不斷創新,改變,逐漸形成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的國之瑰寶,是我們祖宗留下來的,可使中華民族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精髓。但是國內的大多數人甚至都不了解,所以作為一名學武術的受眾者來說大力弘揚和傳承傳統武術是神圣的職責,在弘揚武術的道路上起帶頭作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將中國的國粹發揚光大。
4.2提高受眾“重術”的責任
“重術”就是重視技術對扎實功底的、質量責任意識的培養。好的傳統武術技術是建立在一個扎實功底之上的。傳播者在傳播傳統武術的時候,要培養學習者對基本功的重視。要讓學生明白要提高傳統武術技術水平,就必須練好基本功。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要給學習者貫穿著種思想。有了這樣的思想,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武術技術,就會去重視基本功的練習。這種責任是學習者最基礎的責任。作為傳統武術的學習者,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水平,這也是以后走向社會,走向與傳統武術相關職業的時候,體現傳播者教學水平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專業技術水平比較差,以后參加與傳統武術相關職業的時候,首先在技術水平上沒有人會承認你,沒有人會承認你能帶出優秀的學生;其次是對傳統武術文化的一種不尊重。這將導致你很難在這上面有所大的作為。
結論
通過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傳播者、管理者、學生在學習傳統武術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責任有著很大的影響。把武術包涵的責任引深到更廣的層面。通過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增強受眾者的社會責任分析,傳統武術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就會明白自己在傳播過程中所處的角色,根據自己所處的角色去遵守自己所應有的責任,提高傳播質量。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管理者而言,一種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是需要一定的環境與支持,而管理者就是這種教學環境與支持的締造者。有了一定的教學環境與支持這種文化才能發展下去。通過學校傳播傳統武術對增強受眾者的社會責任分析,對增強被傳播者的道德,思想有很大的幫助,把他們培養成一個社會化的人,讓他們在社會中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他們今后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1-236.
[2]王文莉.不合理規章制度的負效應[J].暨南大學圖書館,1997,(02):45.
[3]波普諾著,李強譯.社會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