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余安邦、楊國樞編制的社會-個我取向成就動機量表對西藏大學師范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共3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施測,考察其自我概念和成就動機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1,西藏地區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社會取向成就動機不存在相關,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存在顯著的相關。2,自我概念對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西藏;大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
作者簡介:張格雨(1990.1.19-),男,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1
一、引言
西藏地區大學生是西藏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健康成長、學習成績和職業選擇關乎整個西藏未來社會的發展,所有以上方面,無不受到成就動機的影響。然而,無論是自我概念還是成就動機,都屬于人格因素的一個側面,必然受制于文化的影響。西藏地區,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與內地有著截然的不同;西藏地區大學生既包括西藏本地的藏族學生,又有相當一部分從內地而來的漢族學生。這種特殊的情況使得我們不能把國外或者內地的研究成果直接照搬到西藏地區大學生身上。因此,專門以西藏地區大學生為被試,考察其自我概念和成就動機,并探尋其中的影響機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群體施測的方法,對西藏大學師范學院大一(1個班)、大二(2個班)、大三(1個班)進行調查。共發問卷137份,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99.3%。其中男生58人,女生76人,性別缺失2人;藏族59人,漢族72人,民族缺失5人。
(2)研究工具
自我概念量表采取臺灣學者林邦杰在20世紀70年代末修訂的《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量表共70道題,分為10個維度:生理自我(PH)、道德自我(ME)、心理自我(PER)、家庭自我(FA)、社會自我(SO)、自我批評(SC)、自我認同(ID)、自我滿意(SA)、自我行動(B),自我總分(TOT)。采用5點計分,共有從1“完全不相同”到5“完全相同”5個不同的回答選項。
成就動機量表采用臺灣學者余國安、楊國樞在1989年編制的成就動機量表進行施測,該量表包括《社會取向成就動機》(SSOAM)和《個我取向成就動機》(SIOAM)兩個分量表,每個量表各30道題,題目得分相加的總和即為該量表的最終分。本次測量中采用6點計分法,從1完全不符合到6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相應取向的成就動機越強。
(3)施測過程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實測前由本人親自進行指導語的解釋,在保證學生完全理解作答要求后開始答題,不限時間,量表當場收回。
三、結果
(1)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相關分析
自我概念和成就動機的相關分析發現(見表1),自我概念的各個維度與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均不存在相關;除了自我批評(SC)維度外,自我概念的其他各維度均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存在顯著的相關。
表1 自我概念與社會-個我成就動機的相關分析
PH ME PER FA SO SC ID SA B TOT
SSO
AM -.132 -.149 -.056 .071 -.013 .109 -.011 -.017 -.068 -.040
SIO
AM .334
** .315
** .387
**
.346
** .400
** -.058 .374
** .306
** .477
** .460
**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顯著
(2)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自我概念分組上的方差分析
為進一步揭示自我概念對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的影響作用,對自我概念總分進行四分位分組,得到低分組(低于Q1)、中間組(Q1至Q3)、高分組(高于Q3)共3個水平。然后以自我概念分組為自變量,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見表2),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自我概念的各個水平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事后檢驗表明,高分組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得分顯著高于中間組,中間組得分顯著高于低分組。
表2 不同水平自我概念下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的差異分析(M±SD)
自我概念 F P
低分組(35人) 低分組(35人) 高分組(34人)
SIOAM 123.48
±13.43 130.56
±14.91 145.32
±15.94 19.789*** 0.000
四、討論
本研究發現,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關系密切,并且自我概念對成就動機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與之前大多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自我概念是對自己生理、心理各方面的認識和評價。個體擁有較高的自我概念,也就意味著他/她對自己的各方面都比較接納,相信自己的能力、喜歡自己、感覺自己有價值、對自己充滿信心。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作基礎,高自我概念者方可產生較高的成就動機,希望通過對較高標準的追求來實現自我價值。這提示我們在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時,需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看待自己,樂觀接受自己的習慣,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五、結論
1,西藏地區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社會取向成就動機不存在相關,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存在顯著的相關。2,自我概念對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興貴. 成就動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0,01:101-105.
[2]張林,黎兵,劉永興. 關于成就動機的研究綜述[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77-81.
[3]俞靜,杜春美.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概述[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01:81-83.
[4]付文婷. 初中生數學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其對數學成績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