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化林 , 梁 紅
(1.湖南科技學院圖書館,湖南 永 州 425199;2.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山東 青 島 266100)
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簡稱RDA)是一種新的資源組織與檢索標準,隨著它自身的不斷改進和在世界范圍內的實施推廣,中國對RDA的關注、研究與實踐也不斷地深入。2012年7月9~11日,國家圖書館“RDA在中國的實踐和挑戰”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國的RDA之路即將開啟[1];2014年4月RDA中文版翻譯出版使中國距RDA之路更近一步。2014年12月1日CALIS聯合目錄發表RDA實施聲明[2],昭示著中國的RDA之路已初見雛形。未來,中國采用RDA規則編目并與國際接軌進行數據融合與交換是大勢所趨。中國關于RDA培訓體系的建立將是順利實施RDA的堅實基礎。筆者于2014年10月17~31日在互聯網上發布問卷,針對編目主管、一線編目員、書商、圖書館管理系統開發人員等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RDA培訓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22份。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探討中國RDA培訓體系的建立,期望能為中國順利開展RDA培訓,實施RDA提供參考意見。
RDA培訓體系的制定,要遵循五點原則:一是培訓計劃需建立在培訓需求的基礎之上,并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有效地指導實踐工作。二是需要考慮受訓者的個體需求、層次和類型,制定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三是采用適當措施來提高培訓效率,注重受訓者的參與和互動。四是注重培訓的細節、內容和實效性。五是有充分的時間保障。在遵循以上五點原則基礎之上構建RDA培訓體系,才能使整個培訓體系高效合理地運轉,進而培養出優秀的編目工作者,為RDA在中國的順利實施墊下基石。
如圖一所示:RDA培訓體系,是圍繞6W1H建立的一個有機整體,即why(培訓目標),what(培訓內
容),who(培訓方),whom(培訓對象),when(培訓時間),where(培訓地點) 和how(培訓方式方法)。 在6W1H的基礎上將講師、學員、教材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講師體系、培訓流程體系及培訓評估體系四個子體系。其中,培訓課程體系是核心,培訓講師體系是基石,培訓流程體系是關鍵,培訓評估體系是保障,將這四個子體系合理有序地進行系統安排,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RDA培訓體系。

圖1 RDA培訓體系圖
3.1.1 RDA培訓需求調研
RDA需求調研是建立RDA培訓課程體系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從筆者網絡調查結果來看,有高達77.64%的人員有參加RDA培訓的需求,其中52.48%是編目員或曾經是編目員[3]。在未來幾年里,根據RDA推廣情況可以預測,這種需求所占比例會越來越高。通過培訓需求調研,了解中文、西文、古籍、電子資源等各種編目人員的需求,了解中國各類型編目機構是否會采用RDA規則進行各種載體資源編目。因此,RDA培訓需求調研需要中國圖情界、檔案界、博物館界等各界專家、編目研究人員、編目主管人員、一線編目工作者的參與,這些人員對于培訓需求最清楚,利于得到更多關于RDA培訓的意見及建議。全面了解RDA在中國的推廣、實施及規劃情況后,形成調研報告,再根據中國各機構編目工作的開展、編目崗位及編目人員的需求確定RDA培訓課程體系。
3.1.2 RDA培訓課程設計
(1)RDA培訓課程設計四要素。RDA培訓課程是整個培訓體系的靈魂,設計RDA培訓課程要注意四要素:首先,課程目標。它為RDA培訓提出了學習方向及各階段所要達到的標準。其次,課程內容。在規劃RDA培訓課程內容時,要科學地設計培訓課程范圍及順序,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受訓者獲得更多的能夠指導工作的專業知識。第三,課程教材。教材的編寫除了要有豐富的內容外,還要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及針對性,確保各類型、各層次、各機構的編目員都能駕馭它。第四,課程模式。采用參與式、體驗式、討論組等各種面對面或虛擬教學及培訓方法,將課程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讓受訓的編目人員在接受RDA培訓課程之后,能夠及時開展工作。
(2)RDA培訓課程設計方案。(1)設計與開發RDA培訓課程。①RDA培訓機構根據編目崗位及編目人員的需求,設計與之對應的計劃書,計劃書包括RDA培訓課程名稱、培訓目標、受訓人員、各機構編目需求及未來的發展前景、資源配置等。②制定RDA培訓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內容涵蓋RDA培訓的目標、內容、范圍、課時、考核方法等。③編寫及試講教材。組織專家編寫相關教材并做好試講工作,以便及時發現教材中存在的問題。(2)準備RDA培訓課程所需資源。一個完整的RDA培訓課程所需資源應該包括固定資源(課表、教材、大綱、手冊等)、實踐資源(單元練習題及測試題、實踐題、模擬試卷等)、教學資源(教學場地、設備、投影儀、儀器等)。(3)開發RDA培訓課件。RDA培訓課件包括視頻課件、PPT、測試習題等。RDA培訓課件的開發是進行培訓工作的一項基礎而重要的工作,特別是遠程課件的研發更重要,通過遠程教學,讓廣大受訓者能夠無障礙學習RDA培訓課程,解決編目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培訓課件的開發可利用互聯網上現有的RDA資源,再結合我國編目實踐進行修改。(4)RDA培訓課程的修訂。根據首批培訓班及學員的反饋意見,RDA培訓機構組織專家及教師研究討論,根據不同的培訓目標來對課程內容及評估進行調整,如需更改課程或課時等相關內容則做出相應說明,并報培訓機構備案。
總之,此子體系的設計需要在RDA培訓調研的基礎上提出RDA課程目標,制訂培訓計劃,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進行RDA課程規劃時,要注意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的編目需要及編目人員的差異性,根據需求規劃培訓課程,并遵循編目工作者的認知規律,分層次、分部門、分類別地開發RDA培訓課程。
3.2.1 講師的選定
講師在整個RDA培訓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是培訓順利進行的基石。培訓課程的實施很大一部分要靠講師來實現,講師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RDA培訓效果。RDA培訓講師可按如下條件選定:1)具備廣博的編目理論知識、豐富的編目實踐經驗及眾多的培訓經歷。2)培訓課程決定講師。一方面可以針對RDA培訓課程選擇相應的講師,另一方面可先選擇擅長此項目的講師,再由講師來研發培訓課程。3)國內外講師的選擇。國內培訓講師的優點在于了解國內編目現狀及RDA在中國推廣及實施的情況,培訓的目的性、適用性及針對性都比較強,同時不存在語言障礙,便于溝通,而且聘請費用低于國外講師,筆者傾向聘請國內講師負責RDA培訓。
3.2.2 講師的培訓
講師培訓可采用金字塔式自上而下的培訓方式進行。第一層講師可由國內研究RDA的各領域的編目專家和學者組成。如果選送這一層的講師去國外受訓,成本太高,因此可從國外聘請具有RDA培訓經驗的優秀講師來中國授課,完成培訓及課業后,由他們建立國內RDA傳播機制,將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向下傳播給國內各界人士。第二層講師可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機構的編目主管組成,他們接受第一層講師的培訓。第一層講師將從外籍講師那里獲得的培訓知識及相關培訓技巧經過篩選,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內容向下傳播。第三層講師由各機構編目業務骨干組成,他們有豐富的編目實踐經驗,精通專業技能,對有關RDA專業知識的接受能力、掌握能力都比較強,因此,由編目主管對他們進行培訓,其效率會大大提高。第三層講師完成培訓后可承擔培訓本機構一線編目工作者的任務。這種金字塔式的講師培訓模式,組成整個RDA講師培訓計劃。
3.3.1 RDA培訓計劃
培訓機構在制定RDA培訓計劃時須考慮以下因素:第一,受訓者。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參與及設計RDA培訓計劃,以此來增加受訓者對RDA培訓的了解度及興趣,使培訓課程的設計更符合受訓者的需求。第二,管理者。與負責RDA培訓的計劃者相比,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的管理者對本機構員工的能力及所需要進行的培訓會更了解,因此,在RDA培訓計劃制定及實施期間有他們的參與、支持及協助,培訓成效會更加明顯。第三,時間。在制定RDA培訓計劃時,要將培訓所需時間進行精準預測,以保證在此時間段內人手的調動不影響圖書館等的正常運作,RDA培訓課程安排及培訓方法必須按照預先制定好的計劃表執行。第四,成本。各機構選送受訓者參加RDA培訓是受機構經費限制,數額太大的培訓費不是每個機構都能承受的,RDA培訓的經費來源及經費的分配使用將直接影響培訓的規模及水平。培訓計劃擬定后,需要考查此計劃的組成要素是否科學合理,完成培訓后受訓者的需求是否實現,培訓的實際效果是否達到最優。在考慮到上述因素后,可按如下流程制定RDA培訓計劃:
首先,進行RDA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RDA培訓需求分析要從機構、工作、個人進行分析。機構需求分析,確定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機構的培訓需求,以保證RDA培訓符合這些機構未來發展目標及要求。工作需求分析,能夠分析各崗位一線編目員取得較好工作成績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個人需求分析,如果個人在未來使用RDA編目存在困難就要進行RDA培訓。培訓需求分析便于確定培訓目標,為培訓計劃確立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并在總體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目標細化,分化成詳細而具體的各級培訓目標。其次,按培訓目標擬定培訓內容。RDA培訓內容包括RDA知識與技能培訓,其中RDA知識培訓是基礎,RDA編目技能培訓是核心。RDA培訓內容應該根據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人員的工作崗位及崗位所需工作技能來確定,讓受訓者按其崗位職責達到與之對應的工作技能。RDA培訓課程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各機構使用的管理系統、用戶需求,由培訓機構根據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RDA培訓課程。再次,按館情擬定培訓計劃。各機構再根據本館從事資源編目的編目員所在崗位需求出發,根據個人特點,有針對性地給編目員擬定培訓計劃,它包括每位編目員在培訓期間應該接受的課程安排、學習方式(必修/必選/選修/免修)以及培訓到期時間(一周、半個月、半年、一年等)。
從RDA培訓需求調研、分析、總結到RDA培訓計劃的完成,并不意味著RDA培訓計劃的設計終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要對這個計劃進行測評及修改,進一步完善培訓計劃才有利于培訓的推廣實施。
3.3.2 RDA培訓實施
RDA培訓可按以下幾點分步驟來實施:第一,確認RDA培訓經費預算。確認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機構有多少預算開支投入到本機構編目人員身上。在預算與培訓計劃有沖突時,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加強各機構的內部培訓以降低成本,保證RDA培訓經費預算能夠支持本次培訓的順利完成。第二,分析編目員評價數據。培訓機構委員會的評價體系應該要求各機構領導或是編目主管和編目員討論個人的培訓需求,了解“誰還需要培訓什么”或直接進行全員培訓,委員會的評價體系在收集這些需求及建議后為各種崗位的編目員推薦適用的培訓。第三,制訂RDA培訓項目。RDA培訓項目應當針對培訓類型制定詳細的說明,包括培訓名稱、培訓的具體時間、受訓人員范圍、培訓方式、經費預算等,特別是制定培訓時間時,要根據受訓者的有效時間來安排在白天或是晚上、工作日或是周末以及可以接受的受訓起止時間。第四,制訂及公布RDA培訓時間表。培訓機構應該制訂一份周密的RDA培訓時間表,包括培訓時間、時長、內容、地點等內容,以手冊形式發放給受訓人員。第五,完善RDA培訓后勤保障。眾多受訓學員的通知發放、住宿安排、餐飲、教室安排、培訓設施及設備的調試、教材的發放等方面一定要落實到位,保證培訓的順利進行。此外,參訓人員由于個人原因,也常會出現取消報名的情況,因此要做好空缺學員補缺工作。
RDA培訓評估體系主要目的是檢驗RDA培訓是否達到預期培訓目標,整個評估體系由培訓課程評估、培訓效果評估和評估報告三部分組成。
3.4.1 培訓課程評估
RDA培訓課程評估主要分兩大塊進行:其一是課程內容評估。可通過量化指標進行評估,每項評估課程內容可設為10分制,根據分值的大小來測評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及針對性,考查課程內容與培訓目標的吻合度,了解課程內容是否達到了受訓者的個人期望值。這些評估內容能夠反應培訓課程在未來能否幫助編目工作者利用RDA進行編目,同時也能幫助RDA培訓課程設計人員根據受訓者的培訓反饋意見來重新調整設計培訓課程。其二是授課效果評估,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估,從而反映參訓人員對課堂授課的滿意度。
3.4.2 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可以將書面考核及實踐操作相結合,利用“三度”的評估方法來進行,即滿意度、學習度和應用度。通過將培訓前與培訓后的測試數據進行比對,利用數據差來測評學員掌握RDA的相關知識及使用RDA編目的熟練度。
(1)滿意度評估。受訓人員在培訓課程結束后對RDA培訓課程設計及授課方式方法的滿意度調查,借此來考查受訓者對培訓講師、培訓內容等的看法,此環節利用問卷調查方式來進行評估。
(2)學習度評估。受訓者完成RDA培訓后,是否全面掌握了RDA相關知識和技能。可以組織有關專家設計合理的試卷和案例的評分標準,通過課程考試、案例實踐等方式來對受訓者進行測評,以此獲得評估數據。
(3)應用度評估。這項評估主要檢測受訓者將所學的RDA相關知識應用到編目實踐工作中的程度,看是否提高了編目工作效率,便于在編目工作中統一標準,減少誤差。這項評估可以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進行。
3.4.3 撰寫評估報告
在對上述評估數據進行分析之后,RDA培訓評估報告的撰寫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向培訓機構反映RDA培訓課程在設計前的調研工作是否到位,RDA課程內容的設計是否全面,講師的授課方法是否可取,講師團隊的水平是否有待提高等。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總結,才能得出合理化的建議,提高RDA培訓水平,使RDA培訓順利開展。
總之,RDA培訓的目的是盡可能促使受訓者有所獲益,使他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及使用RDA進行資源編目。因此完成培訓后需要收集相關數據,對培訓進行評估,詳細了解培訓課程的效果,其課程內容、授課時長、主講教師等方面是否需要改進,只有通過一系列的評估及測評才能達到培訓的最優化,使參訓人員獲得RDA相關理論及實踐知識。
RDA培訓體系的建立涉及多方面的努力及合作,它的四個子體系貫穿于整個培訓運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定著RDA培訓的成敗,影響著未來RDA在中國的推廣及實施。筆者構建的這個RDA培訓體系,期望能在未來為RDA在中國的前行之路上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1]“RDA理論與實踐”培訓班暨“RDA在中國的實施和挑戰”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辦[EB/OL].[2014-1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e0o8.html.
[2]CALIS聯合目錄RDA實施聲明[EB/OL].[2014-12-1]http://www.calis.edu.cn/educhina/viewnews.do?newsid=15104.
[3]RDA培訓調查問卷[EB/OL].[2014-11-12]http://www.sojump.com/jq/38942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