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超
從很早開始,我國就開始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這種倡導一直沒能得到實踐,現階段,我國中學教育發展,已經從外部擴張普及,逐步轉變成內部質量提升,這也是現代教育事業的核心理念。在新時期的影響下,勞動技術課被普及推廣,為了讓學生適應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方向,所以許多中學都開設了勞動技術課。
一、我國教育面臨的困境
許多學生長期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習,接觸的人事物比較單一,思想比較單純。一旦走入社會,就會發現工作環境是多變的,人際關系是復雜的,規章制度是嚴苛的,許多學生不能適應這種巨大的變化,這是我國中學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我國教育體制在不斷變革和創新中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關于學生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求。所以,當前教師要積極研究勞動技能課程的變革,真正將勞動課程的實踐意義落實到實踐中。
二、勞動技術課的意義
這門課程不僅僅是勞動,還有技術活動,需要學生在不斷勞動的過程中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并養成習慣。這門課程可以有效改變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能夠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對學生以后的擇業方向也有幫助。當然,這種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制定解決對策。
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同,勞動科技課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勞動技術課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在我校的發展歷程中,一直追隨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指示,充分發揮學校的教學資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教學改革創新,將農業技術作為教學突破口,從生物教學角度出發。
1.選擇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業已經從傳統型小農經濟向著產業化大農經濟發展,農業生產也從純手工作業向機械化電動化生產方向發展,再加上我校當地的環境條件十分優良,許多農業戶都希望盡快掌握自動化生產技術。所以我們學校的教師在選定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內容時,農業生產絕對是授課重點。對于水生物來說,勞動技術課一直堅持用常見的水產物,比如:青魚、甲魚進行人工養殖;對于植物來說,經常使用花卉和棉花等植物進行栽種授課;對于蔬菜來說,主要是栽種白菜、包菜這種常見的蔬菜,提高蔬菜的成活率,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提高學生學習勞動技術課的興趣。
2.重點抓實踐操作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抓理論知識,但是在勞動技術課中,教師應當著重傳授實踐操作技能,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所以我校教師都是細待操作粗待理論。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下,我校學生的動手率得到了明顯提高,對于勞動技術課的興趣,從剛開始的不愿意上課變成主動找老師提問題,家長對于孩子這種改變也是喜聞樂見。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是粗待理論,但是涉及關鍵的技術性理論也是必須要講授,而且還要講清講明,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后,才能進行實踐操作。
3.小組配合
在勞動技術課上,我校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就是分小組合作,小組成員2~4人,可以自己選擇小組成員,但是每個小組成員都必須分配工作任務,所有小組成員的理論知識都過關之后,小組才能開展實踐操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可以互幫互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現在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過于強烈,不懂得團隊協作,這對于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是不利的。所以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
4.發展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的特點長處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此時教師應當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找準學生的特點,并對其進行強化訓練,使這種特點成長為特長。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小組分類時,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主題,比如:養殖食用菌課題、栽培花卉課題、水產養殖等。我校還會定期組織學生下鄉,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幫助當地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工作,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所學習的知識是具備實用價值的。在活動結束后,每位學生都應當寫一篇報告,自我總結,認識到哪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在下次上課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學生也可以有方向性的聽課,學習效率也能提高。
勞動科技課,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滿足了現階段社會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為學生日后的擇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結合了自身的經驗和調查走訪結果,基于“勞動技術課”的內容特點,詳細論述勞動技術課在中學教育中的實用價值,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吳寧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