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克玲
摘 要:學校基于數字化校園下構建質量管理體系,是運用現代質量管理的理念及現代數字技術建構的質量管理體系,符合學校發展實際情況和現代質量管理理論要求,是改革傳統管理模式,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 質量管理體系 資源管理 質量評估
學校基于數字化校園構建質量管理體系,是運用現代質量管理的理念及現代數字技術建構的質量管理體系,符合學校發展實際情況和現代質量管理理論要求,是改革傳統管理模式,實現現代化管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本文以濟南市技師學院數字化校園平臺為例,簡要介紹學院質量管理體系數據管理平臺的構建與應用
一、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架
ISO9001標準給出了質量管理體系框架,由于它考慮了全行業的通用性,不能單純照搬條文,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分析傳統教育質量管理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尋找質量管理的嫁接點,運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和過程方法,建立職業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框架。體系有管理職責,資源管理、教育教學過程實現、測量、分析改進四大板塊組成。在質量管理的四大過程中,高層管理過程是整個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和指揮系統,教育服務實現過程是質量管理體系的中心過程,資源管理是提供質量管理體系物質基礎的過程,監視與測量過程是保證前三個過程得到持續改進的基礎。
二、質量管理體系基本要素
1.質量目標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是ISO9000族標準質量管理體系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管理原則。學校要以企業、學生需求為出發點,為學生、企業服務,以培養的技能人才達到企業滿意為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制定質量目標。質量目標主要包括畢業率、就業率、違紀率、退學率、學生滿意率、企業滿意度、師資合格率等項目。
2.質量管理機構
全面質量管理涉及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要實現預期的質量目標,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學校建立決策體系、管理體系及保障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管理人員職責及教職工職責,確保質量管理的實現。學校管理體系實行院系兩級管理體系。
3.質量管理標準(管理制度)
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方針及質量目標,制定較為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教學方面的質量標準主要包括培養目標標準、課程建設標準、考核標準、課堂教學質量標準、評價標準、教材建設及選用標準;實訓安全規程、實訓室標準、實驗標準、設備使用辦法等管理標準。
4.質量信息反饋制度
全面質量管理要求以事實為依據,通過定期收集來自學生、教師、企業的教育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對教學進行調整,以達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信息反饋可建立聽課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教師評學制度、企業調研制度、教務處工作例會制度、教師座談會制度等制度,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息反饋制度。
5.過程監控及考核評價體系
(1)建立過程監控制度,保證預定質量目標實現。建立每周常規教學檢查制度、月度教育活動開展檢查制度,教研活動檢查制度、工學交替審批制度,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制度等制度,使教學始終處于監控狀態,能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進。
(2)建立院系兩級管理框架,形成三級考核體系。每學期進行一次考核,考核體系主要是對全面質量管理處室及人員的考核。學校組織人事處是學校考核的主控部門,負責對綜合部門進行考核,綜合處室是系部考核的二級部門,負責對系部完成的業務工作目標進行考核;系部對教師的工作目標進行考核。
三、質量管理體系數據管理平臺的構建
質量管理體系數據平臺的構建主要圍繞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建設,系統主要分為三大功能模塊,一是設備、師資、學生資源庫,二是教學過程控制系統;三是質量評價系統。
四、質量管理體系數據平臺的具體應用
1.資源管理
(1)師資隊伍。系統建有教師數字檔案,每一位教師除包含有基本的人事資料外,專門建有教師業務數字檔案,包含有專業特長、主要教授的課程、曾承擔的課程、課時等資料,還有學生評教、同行評價、教學成果、論文發表等資料。作為學校數據庫基礎數據,一方面為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為系部的跨系師資共享提供服務。
(2)設備管理。設備管理平臺主要記錄設備的購入年限、金額、管理人、使用人、使用狀態,通過設備管理平臺可以查詢各部門設備臺賬,同時能實現管理各部門的設備調撥、報廢等功能。
(3)學生管理。入學、退學。學生管理平臺為教學和學生管理部門實時提供學生的數據,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將各種數據記錄到數據庫中。在招辦辦理入學手續后,獲得唯一學號,學號由年紀代碼、系部代碼、專業代碼、入學順序號組成,該學號也是學生將來在數字校園中登錄的用戶名,學生管理平臺中記錄每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所有在校的情況,學生用學號登陸后,能查看到自己每個階段學業成績和綜合評定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權限,不同部門或人員可以對學生數據庫進行訪問,班主任能添加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在校表現,為退學、休學的學生提交申請等;學生處對學生的入學注冊和退學、休學進行審核等。其他部門如教務處、分管的院領導等能通過平臺實時了解到全院、各系或者是一個班的學生人數等情況。所以,學生管理平臺不僅是提供學生相關數據的平臺,同時也是監督學生管理工作的平臺。
2.教學質量過程管理
(1)計劃管理。主要是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執行計劃以及教師的教學進度計劃。每屆新生都要制定相應專業的教學計劃,包含開設課程、時間和學時數,是一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什么知識,掌握哪些技能,達到什么標準的重要依據。每學年結束的前兩周,各系部通過教學計劃審核模塊,向教務處提交新生的教學計劃,教務處進行審核。教學執行計劃是教學計劃在每學期或學年的具體執行,是教學計劃的細化和具體化,可以根據每學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小幅的修訂,是一個學期或學年進行教學活動的計劃依據,一般在每學年末提交下一學年的執行計劃。教學進度計劃是教師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一個分段時間表,教師提交給各系部,由系部的教務員進行審核確認。為保證計劃的嚴謹,所提交計劃一經教務處審核通過,就不能再更改。教務處根據教學執行計劃,對各系部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所有審核通過的計劃,系統自動提交到數據共享平臺,向分管教學的院長和具有查閱權限的部門公開,提供查閱。
(2)課程管理。課程管理主要為系部提供排課系統,幫助教務員實現自動化排課,自動生成課時管理。
(3)教學檢查管理。教學檢查是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在數字化管理系統中,保證檢查結果的唯一性和時效性尤為重要。系統提供兩大項檢查記錄,一是教學文件檢查,二是課堂教學檢查,每項又分系部自查和教務處檢查兩種結果的記錄。教學文件檢查主要是常規的如教案、聽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等的檢查,課堂教學檢查是對理論課堂、實訓教學場地的教學情況的檢查,主要檢查教師到崗、教師儀表、上課的教案、教學內容、教學秩序、學生到課率、教室衛生等。檢查前,具有檢查權限的部門(如:教務處、系部管理人員等)根據系部的課程表、教學進度計劃等信息,在教學管理平臺上查閱當天誰上課?上什么課?在哪里上?計劃的教學內容等信息,生成當天的教學檢查表,按表的內容進行檢查。為保證檢查結果的唯一性,結果必須實時錄入,經檢查人員確認提交后即不能修改。為保證檢查結果的時效性,當天的檢查必須當天下班前輸入結果。系統自動生成檢查記錄單,以通知的形式發到相應的系部,同時保存到數據庫,以備以后數據統計時調用。所有檢查的記錄都可被分管教學的領導查閱,查閱形式可按日期、按系部等條件進行。
為能實時反映當天的教學情況,系統專門設計了電子課堂日志,由教師填寫當天上課的情況如:教學內容、學生出勤情況、紀律情況、作業的收繳等。具有查閱權限的部門(如:教務處、系部管理人員、班主任等)可通過查閱每天的電子課堂日志,了解到班級的上課情況,根據情況做出積極的響應。同時,是否按時填寫課堂日志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個檢查。
(4)成績管理。成績管理是教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為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學生的成績只能由任課教師提交,提交的成績直接進入數據庫,無需任何部門審核。如發生輸入錯誤,需要修改的,則需要向系部和教務處提出修改成績的申請,系部和教務處同意后才能修改。每科成績由作業成績、平時成績、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并對應相應的學分。成績提交后,系統自動進行統計、匯總,形成分析圖表,可按班級形成獎學金候選、補考名單等表格,供各系部使用。根據不同的查詢權限,可查詢班級或個人的單科成績、總分、平均分等。學生用學號登錄系統后,能查看到自己在每個階段的每科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評定等情況,為自己的學業計劃提供參考。
畢業前學生必須參加技能鑒定,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同時,成績管理平臺對學生的畢業成績進行審核,對不符合畢業條件的學生進行統計,并生成名單表格,通知各系進行補考。成績仍不符合畢業條件的學生,不能通過畢業審核。
3.質量評估管理
(1)學生評價。在每學期的最后一周,學生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在系統的學生評教平臺上進行,學生選擇所在班級后,系統自動顯示出所有的任課教師,學生依次給教師打分。評價內容主要是工作態度、教學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責任心等方面。為客觀公正,在開放時間內,每個學生對一個教師只能評價一次。每位教師的分數按兩種方式統計,一是分別按所任課的班級統計,二是按所有打分學生的總分進行統計,系統對所有教師按第二種方式的分數進行排序。
(2)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類似,在每學期的最后一周,在系統的教師評教平臺上進行,系統自動顯示出所在系部的所有教師,依次給教師打分。評價內容主要是工作態度、教學水平、為人師表、關心集體、團結同事等方面。在開放時間內,每個教師對其他教師只能評價一次,系統對所有教師的分數進行排序。
(3)教研成果。教研成果考察的是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水平,考察內容主要是發表論文、著作、省市及國家級教研成果比賽的獲獎等情況。教師的教研成果的情況由教務處、系部和教師本人都可添加,除項目名稱、成果級別外,同時提交成果的PDF格式的電子文檔備查,最終由教務處審核確認。一方面系統以學年為單位,對教師的教研成果進行量化賦分,作為教師考核的一個依據。另一方面審核后的成果進入資源共享數據庫,供相關部門查閱、統計。
五、質量管理體系數據平臺的優勢
1.源頭采集、公開透明,及時反饋
運用數據信息進行質量監控,所有的數據不僅是全程在線公開透明,而且能夠做到及時反饋;計算機系統對所有數據處理級形成的統計分析,更具有科學性、務實性,因而更具有權威性。
數據信息的另一大特點是時效性,規范高效的數據采集過程一旦開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反映,利用網絡化信息傳輸的全天候不間斷特性,這些問題可隨時被相關方面瀏覽或有目的地加以查閱。而教學質量監控部門的專職管理人員將這些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歸類整理,形成數據報表,用專門的信息傳輸渠道,直接發送給相關方和學院領導。
2.用數據說話,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權威性
真實、全面的數據采集和及時、透明的信息反饋,不僅可逐步養成全體師生員工的質量意識,還可為領導的決策、為相關職能部門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質量建設工作提供咨詢幫助。通過校內質量管理數據平臺,定期公布學校質量信息,則可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在各個部門的落實與共同推進。如,資源管理模塊收集的教師信息,通過分析職稱、學歷、職業資格等,可為每年的新進教師提供可靠的數據分析和依據,同時為各系部的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提供發展思路。如,學生評教模塊收集的普遍受歡迎的教師中發現教學表現優秀的教師發信息,可為每年的考核和年終表彰提供令人信服的數據材料,從而推動學校的教風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曉東.高職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中的數據采集與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0).
[2]趙中建.學校管理體系與ISO9000標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濟南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