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宗梅
高職校班主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現象毋庸置疑,職業倦怠影響著教師個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針對班主任職業倦怠的種種原因和表現,個人認為消除班主任職業倦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理解和支持、需要學校關懷和關愛、也需要個人確立合理目標,進行自我調適。
(一)社會應給予高職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這是緩解高職校班主任職業倦怠的基礎
首先,樹立新的職教理念,給職業教育者以合理的定位。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始終給予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高度關注,而輕視職業教育。如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大量的技能勞動者,職業教育正是提供這種人才的重要來源。同時,高職校的學生家長同重點大學的家長一樣對孩子寄予厚望,熱切期望職業教育短時期內能夠培養出社會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合格的勞動者和技術人才。所以需要全社會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知觀念,努力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環境。
其次,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國家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全社會關注教師行業,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尊重教師的勞動。另一方面政府要切實提高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經濟待遇,讓“清貧”與“寒酸”淡出教師的生活,不能讓班主任職責的“無邊界”與經濟上的“低待遇”形成太大的落差,這樣才能讓班主任從工作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才能增強職業的吸引力。
再次,建立教師心理健康保障系統。人們往往把教師比作“蠟燭”、“人梯”,鼓勵教師“犧牲”、“付出”,但從教師心理健康的角度,卻極容易使教師的生活失去平衡,老師應該得到物質與精神雙重關懷。對此,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啟動“教師心理健康工程”,創造條件建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像定期給教師體檢一樣,對教師心理狀況也要隨時做必要的測查。建立心理疏導渠道,為有心理困擾的教師提供傾訴的平臺,給教師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科學的指導,使之壓抑的情緒得到合理的調節,讓教師的心靈得到呵護和慰藉。
緩解班主任職業倦怠的最重要的舉措是積極推進班主任專業化。班主任不是誰都可以當,也不是誰都能當好的。如同教師勞動是專業性勞動一樣,班主任的教育勞動是一種專業性的勞動,能夠勝任班主任的教育勞動。因此當班主任是有條件和選擇的,班主任工作應由“職業”變成“專業”,需要逐漸實現班主任專業化。
在學校,班主任是唯一一個無層級的崗位。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階梯,只要努力,達到一定年限具備一定條件就可以評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還有特級教師稱號。管理干部有主任、副校長、校長等級別。圖書管理員、實驗員都有職稱,甚至后勤個人都有初級工、高級工等級別。只有班主任這個崗位是一個無階梯的專業管理崗位,班主任之間的差異只有工作年限的差異,而沒有專業職稱上的區別,在政策上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這是教師不愿做班主任的根本原因。因此應建立班主任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制度,通過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程序與過程,促使班主任不斷深化專業認知、增強專業能力、提升專業道德,努力從經驗型班主任向研究型班主任轉變,通過專業化過程,促使班主任掌握教育理論與藝術,做一個自覺的教育者,做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正如2006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的那樣:“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應由取得教師資格、思想道德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身心健康、樂于奉獻的教師擔任。”唯有如此,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成為令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從根本上解決班主任的職業倦怠。
(二)教育行政、學校給予精神關懷,為高職校班主任提供和諧民主的工作環境,這是緩解班主任職業倦怠的核心
教育行政領導、學校領導給予班主任精神關懷是減輕班主任壓力、預防和緩解倦怠情緒出現的重要措施。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班華教授班主任認為,精神關懷是班主任作為精神勞動的本質屬性?!皬膶W校方面來看,我們總是強調班主任要給學生以精神關懷,那誰是班主任的精神關懷者呢?”應從教育行政領導、學校領導等層面得到精神關懷;各級領導應當尊重班主任勞動、尊重班主任的權利、尊重班主任的情感。
有研究表明,教師的自尊需要與其職業倦怠之間存在著高相關性,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的支持與關心能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班主任所獲得的來自組織、學校方面的支持和關心處于較低水平。為此,學校管理者應該樹立起“以人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班主任勞動、尊重班主任的權利、尊重班主任的情感,使班主任“不能只是道德的傳聲筒和會說話的教科書,而應該成為鮮活的、人格豐滿的生活者。在共同體中,快樂地、充實地生活著”。建立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理解班主任的合理需求,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生活和工作困難,滿足教師物質和精神上需求,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應多開展群眾性的文娛活動,為班主任搭建情感交流和宣泄的平臺,使各種消極情緒得以及時化解。讓教師真體驗到“工作著的是幸福的”,實現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學校還應強化服務意識,為班主任的專業發展創造條件,滿足班主任自我價值提升的需要。班主任是學校中最基層的管理者,校長的辦學思想,學校的規章制度,教育教學的績效管理與評價都集于班主任來體現。他們從事著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精神勞動,他們的工作崗位比一般教師更富于專業性和技術性。為此,他們更需要學習提高,需要培訓與開發,通過有效的培訓,提高班主任專業素養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豐富應對壓力的有效策略以及與家長、與學生交往技巧,從而避免因壓力無法及時緩解而出現的職業倦怠。
(三)陽光自我,提高自身免疫力,進行必要的自我調適,這是緩解高職校班主任職業倦怠的關鍵
緩解職業倦怠,不僅要依靠社會、學校的支持,教師個人自我調適也是至關重要的。臺灣心理學家何永河教授曾提出一個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癥狀出現率,P指內外壓力總和,E指自我強度,即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可見,心理健康程度與自我強度成正比,與內外壓力成反比。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僅僅被動地寄希望于外在壓力減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通過自身學習和努力,增強”自我強度”,提高適應挫折的能力,這才是克服職業倦怠的根本所在。
首先,班主任要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對某一事業的信念和理想是職業倦怠的最好解毒劑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一文中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卑嘀魅蔚穆殬I就是“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班主任的工作是充實而幸福,至少有三重收獲:一是收獲各類人才;二是收獲學生真摯的感情;三是收獲創造性勞動成果。班主任只有確定堅定的職業信念,不把班主任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人生追求,像孟子那樣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樂,才能做到“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p>
其次,教師必須進行自我調適,給自己制定適當的追求目標。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它既關系到教師的工作成就,也關系自身的健康。不會正確地抑制每日每時的激動,不會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師的心臟,消熬教師的神經系統的事。”對高職校班主任來說,面對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的改變,更應該明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學生、尤其是高職校的學生品行的好壞、學業發展的快慢,并不僅僅是班主任一己之力就能夠控制的,受到社會、社區和家庭環境的廣泛而深刻影響,尤其是在人格的養成方面更是如此。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需要班主任量力而行,正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對自己要求要適度,不要過高,適當評價自己的工作,對自己不要求全責備,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西方諺語:“同是一件事,想開了是天堂,想不開是地獄”。應該學會運用彈性思維,要有“山高自有行人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灑脫氣慨,為自己創造一個積極、有序、寬松和諧的生存環境。
第三,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學校環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也是教師個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對班主任來說,與學生相處占據了生活的絕大部分,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班主任從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享受到快樂,對生命有積極的體驗。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也會影響到班主任的工作情緒和熱情,變得消極怠工,進而導致教師的其他人際關系惡化,生活質量下降,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痛苦的經歷,感受不到工作的樂趣,促生職業倦怠。
班主任是學生的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他人。班主任要想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在教育過程中真正能撥動學生心弦的事教師的人格魅力,正如烏申斯基所說:“不可能用任何程式、紀律、章程來代替人格的力量?!备呱械娜烁癯S小笆y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之功效。為此班主任應加強自身修養,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厚德博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最后,營造積極心態,豐富業余生活。教育的本質是讓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這樣,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該首先享受幸福,成為幸福的人。班主任們成年累月奮戰在教育第一線,而我們過多地要求自己做蠟燭,做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實在過于悲壯悲涼。正如MaSlach所言“當你的全部世界僅僅是你的工作而無其他時,那么當你的工作出現問題時,你整個世界就會徹底地陷落。你的能力感、你的自尊、你的個人定位等都依賴于你的生活,而如果你的生活如此狹窄,那么它們就會是動蕩、不牢固的?!?/p>
積極的心態有賴于豐富的個人生活。研究表明,全面的、豐富的個體生活內容對形成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通過積極的體育運動,促進身心健康。荀子在《天論》中說道:“養備而動時,天不能使之??;……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中國古代哲人向來注重通過體育運動頤養身心。軀體是精神的物化寄托,只有身體健康,精神才能爽朗。當身體強健,人體的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組織運轉順暢時,人才能生機勃發、精神愉悅,反之,若長期處于壓力和逆境,則必然產生身心上的改變,傷害身體的正常功能,降低免疫能力,從而使身體產生不同的疾病。要避免出現這樣狀況,班主任應該在緊張之余,聽聽音樂,跳跳舞,參加體育鍛煉,節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豐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導美好。
班主任要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除了要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外部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須有一個良好的內部心理環境,隨時調控自己的情緒。當身處困境,挫折、失落、失意……不盡如人意現象發生時,學會用回避,變換環境、宣泄、升華、幽默等方法理智面對。還應主動爭取廣泛的社會支持,如多參與社會活動,拓展交際圈,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三五知心朋友敞開心扉,促膝談心,傾心相助,互相鼓勵,這樣心靈的天空會雨過天晴;多與社區鄰里保持聯絡,獲得理解及尊重;多與同事聯系,分享成功經驗、碰撞思想火花等。班主任應當不斷學習應對不良環境的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增強“免疫”能力,盡快從倦怠的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以“陽光”的心態完成高職校班主任光榮的使命。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江蘇高職校班主任職業倦怠的成因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D/2011/03/124)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運河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