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東 陳星翰 李玉嬌 馮加育
摘 要 高校共青團組織是學生工作的支撐力量,也是凝聚學生的主要陣地。共青團組織不僅在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承擔著培養歷史接班人的使命,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的強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共青團凝聚力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提升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的對策。
關鍵詞 共青團組織 凝聚力 高校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34
Reflections on the Cohesion Building of the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ANG Jiandong, CHEN Xinghan, LI Yujiao, FENG Jiayu
(College of Science,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Abstract College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is supporting student work force, but also unite students major position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not only plays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other student role mainstay, also bear culture history successor missi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al cohe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eague Cohesion,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Key word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hesion; college
共青團組織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支撐部門,也是高校共青團員聚集的地方,擔負著教育和培養廣大共青團員,為我黨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使命。共青團組織凝聚力主要是團組織對共青團員的吸引力、共青團員對團組織的向心力以及共青團員之間的團結力。共青團組織凝聚力不僅是支撐共青團組織存在的必要條件,同時對吸引團員青年和發揮團員青年的潛能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共青團組織缺少凝聚力,肯定不可能完成組織分配的任務,更不用提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對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現狀
1.1 團組織感召力的下降
共青團員是青年學生中先進分子的代表,是黨的后備軍,但是近些年,由于對共青團員選拔門檻的降低,導致共青團員的數量不斷增多,造成了魚龍混雜的局面。一部分共青團員在入團前并沒有認真思考入團的意義和目的;入團不是像入黨那樣規范,入團沒有完整系統的培訓;沒有嚴格按照章程對不合格共青團員進行處置;共青團員管理制度沒有完全執行等原因導致共青團員人數劇增,共青團員先進性嚴重缺乏。有關數據表明高校共青團員數量占學生總數的九成,這使得作為共青團員應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消失,從而使共青團組織的感召力下降。另一方面在新媒體時代的大環境下,信息來源的廣泛性,輿論引導的不確定性,對廣大共青團員的思想難免會產生影響,很多共青團員多元化發展,缺少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意識,造成歷史使命感不強。
1.2 團干部工作勁頭的不足
團干部作為共青團組織的骨干,是我黨青年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動者。但眾多原因導致團干部工作勁頭不足,進而使得團組織凝聚力受到影響。團組織成員基本為在校學生,其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很多時候團干部的主要工作是在第二課堂鍛煉成長,很容易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協調學習與工作,從而面臨自身、課堂、團組織甚至同學的多重壓力,造成團干部對團組織產生負面的情緒;在團組織工作過程中,由于責任劃分不明確,團干部之間經?;ハ嗤菩敦熑?,導致工作難以推進,從而造成團組織凝聚力下降;高校在選拔和評價團干部時容易以學習成績為主導,這在團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勤奮努力,長此以往會對團干部的積極性產生巨大的影響。
1.3 團員意識與素質的缺乏
青年是國家的棟梁,是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共青團員又是青年學生中的中堅力量,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他們缺乏對黨的理論的系統學習,缺乏對黨的歷史的深入了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文化課學習上,很少有時間去領會共青團精神和參加團組織活動。在高校中雖然有將思想教育納入課堂,但形式主義的講授,很難對青年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對青年學生精神領域的提升很難,團員的思想意識比較淡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
1.4 團組織活動深度、活動形式、活動參與度存在不足
共青團活動是團組織提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高校共青團活動的開展注重形式,雖然活動開展得風光熱鬧,但是難以掩蓋形式主義,一些活動僅僅關注社會的現象而不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意義?,F在共青團組織的活動主要以大型活動和社會活動為主,團組織在活動中的作用基本被弱化,個性的活動被抹殺,使團組織活動形式單一、重復、缺乏生機。有一部分大學生對活動抱有一種敷衍了事的心理,只有與自身利益有關時才愿意參加。
2 增強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的對策
2.1 加強團員青年的理想信念
(1)保持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加強共青團員的先進性需要從日常工作、具體工作抓起,加強共青團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學習監督機制,堅持把團組織生活過好,堅持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不斷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動,提高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和自覺行動。嚴格團組織的各項制度,對違反紀律的團員要嚴肅處理,以保持共青團員的先進性。(2)加強團干部的自身意識。團干部是團員青年中的優秀代表,應該也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這是緊密團結廣大青年學生的根本。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培訓、講座、報告、座談等方式定期對團干部進行教育。另外團干部應通過自我認識,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盡心盡力、認認真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3)緊抓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新媒體環境下,要順應時代的走向,拓寬宣傳與組織的途徑服務青年學生。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成熟,可以通過移動通訊手段搭建信息傳播平臺,以手機、網絡等媒介關注學生所關心的話題,即時宣傳報道,豐富宣傳內容。在宣傳網站上開設宣傳專欄,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使廣大青年學生獲得有效的信息。通過運用青年學生喜于接受的方式傳播積極向上的主流精神,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氛圍,使青年學生具有為中華名族崛起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為社會主義事業努力的實際行動。
2.2 提升共青團組織的服務能力
(1)做好對青年的引領工作。加強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團組織應把青年個人成長進步融入到推動祖國發展、民族振興的洪流中去。打造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邀請知名專家和學者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廣大青年多元化思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2)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組織要根據社會需要、專業背景和就業意向等符合學生根本利益和興趣的主題確定實踐主題,通過開展社會實踐使學生明白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上承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團組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青年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全面指導。(3)深化共青團組織就業創業服務。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重要工作。深入整合和挖掘校內外資源,為青年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觸、了解和學習的機會,同時深入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如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盡量多地為青年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盡早地接觸社會,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3 結語
共青團組織凝聚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共青團組織工作的效果,我們應不斷加強團組織凝聚力,深刻領會和貫徹黨中央和團中央的方針政策,真正做好廣大團員青年的教育和引領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晶,委華等.關于增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凝聚力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2013(8).
[2] 孔少敏,孟舒.關于高校團學組織團隊凝聚力建設的若干思考[J].科教導刊,2013(6).
[3] 王薇,劉開源等.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高校共青團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J].新聞世界,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