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紅
畫面一:
在灑滿陽光的畫室里,年少的他們托著一盤盤絢麗的色彩,畫筆在紙上一寸一寸地爬過,在那深深淺淺的斑斕中流淌著青春各色。
畫面二:
四塊純金屬的雙孔梁構成底座,正前方是一塊定制“迷你”黑板,兩個大功率馬達、兩條傳送帶、兩個定滑輪組成它的手臂。后面主控制器是它的大腦,負責控制身體上的“肢體”的移動。這就是學生發明的智能清潔黑板系統。
一、美術特色校本課程
2005年,美術教育的種子在新的沃土上生根發芽,現行統一教材已經滿足不了學生豐富多樣的要求,唯有自己開發美術校本課程,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才會讓學生感興趣,因而學校美術特色校本課程孕育而生。多年來,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著力于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領域,并以之作為向更深的層次推進美術課程改革的一個切入點,不斷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一種更適合學生需要的育人環境。
1.課程開發目標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為了提高本校學生的藝術素養,激發其藝術靈性,南長實驗中學美術校本課程實施目標為:
①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能力,積累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②積極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身心素質潛能的主動發揮,注重培養創造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地步入藝術殿堂。
③確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以實現人的能力的發展,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
2.課程開發的形式與內容
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初中美術校本課程教學遵循“培養興趣、由淺入深、重點突出、形式多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尊重教材里的教學三維目標及歷史、政治等各方面價值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情況酌情研究、開發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學課堂。
課程基礎教學主要開設基礎素描、基礎圖案、線造型、卡通畫、書法等。學校將平時的美術教學與社團活動的開展相結合,利用節假日對自愿報名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免費專業培訓;成立“妙筆俱樂部”,組織美術特色班學生的各種競賽及校內外作品展示活動。
課程教學在將素描、圖案、卡通、速寫合理銜接,統籌安排的同時指導學生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的關系等。
學校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情感、美感陶冶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美引善,以美育德,不斷強化初中生的美術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藝術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南中學子,以江南為紙,研磨童年的墨,追逐少年的夢。教育視野再次被拓寬……有一種感覺始終在心田里綻放,那就是智慧的火花。于是,我們大喊:創客,我們來了!
二、智慧機械特色校本課程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蓬勃發展,機器人課程也逐步進入中小學校園。無錫市南長實驗中學的對口小學長期開設機器人課程,而學校自身又是名校—天一中學的科技實驗基地,因此,南長實驗中學更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機器人課程。“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不以盈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2012年以來,學校推廣創客教育,力求開放學生的大腦與雙手,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學校開設機器人課程,教授學生機械編程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用智慧連接冰冷機械,創造出對生活和學習有用的東西。
1.課程開發目標
南長實驗中學正在實施的智慧機械(Makeblock Base on Scratch,簡稱MBS)課程基于“創客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和想象創造出適用于生活和學習的機械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發明能力。
本課程實施目標為:
①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軟件的圖形化編程和硬件的搭建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②動手實踐能力,學生通過一系列器材的搭建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③創新合作能力,通過與組員的合作學習培養溝通交流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在智慧機械的開發和研究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發明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2.課程開發的形式與內容
智慧機械課程本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原則,根據本校的教學實際不斷研究新的教學課堂,同時正在編寫符合學校校情的智慧機械校本課程教材。
南長實驗中學機器人課程分為大班教學和社團教學兩個部分。
(1)機器人課程大班教學—智能機械
機器人課程主要分為硬件和軟件,而硬件部分又可以分為電子和機械部分。硬件部分學校將使用Makeblock公司提供的專用器材,軟件部分將著重使用Scratch語言。
本課程主要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對應相應的教學目標:
第一學期:
課程內容:軟件部分。本課程使用的軟件是Scratch(版本:scratch for robot)。第一學期讓學生學習軟件的基本操作、三種基本程序結構、變量隨機數、廣播等程序編程應用以及學習相應的動畫和游戲制作。
第二學期:
課程內容:硬件部分的電子模塊。向學生介紹電子模塊中的一些常用硬件:超聲波、三色燈、感光器、舵機、小馬達、紅外線探測器等,并教學生應用已學內容使用軟件來操作這些電子模塊。在后面的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電子模塊形成的系統(由若干個電子模塊組成的一個比較有意義的系統)。
第三學期:
課程內容:主要向學生介紹機械模塊的材料:雙、單孔梁,履帶,皮帶,螺絲螺母,齒輪等,并結合第一學期學習的軟件驅動機械裝置,教學生如何搭建機器人的一些物理結構。在課程開展的同時會普及一些物理知識,如杠桿、滑輪等。
第四學期:
課程內容:學生根據前幾個學期學習的內容(軟件、電子、機械)的內容,進入簡易機器人的搭建之中,在學習過程中,會給學生展示并教學生搭建幾個簡易機器人的例子。
(2)機器人競賽社團—MBS智慧機械
機器人競賽課程也分為硬件和軟件部分。競賽課程的硬件主要是使用樂高公司提供的器材,軟件主要是可圖形化編程的軟件。
機器人競賽社團的課程開展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第二課堂和下午第四節課的活動時間。每周1~2節課的機器人競賽課程的開展,保障了機器人競賽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
3.校本課程開發的收獲
(1)注重個性差異,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全面發展
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尊重學生意向的基礎上,學校開設了一系列校本課程。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實用性,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滿足個人需求的社會性發展。
(2)更新教學觀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通過研制校本教材,有效地發揮了集體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進了教師間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培養了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舞臺。
(3)規范校本課程,促進學校特色形成
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內藝教樓、創客教室等硬件條件優勢,重點打造了兩大特色校本課程,引領學校校本課程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豐富學校發展內涵,彰顯學校特色。
總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難點、熱點,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實踐、反思、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