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軍
問題是催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是科學探究的出發點。課堂教學提問既可用于傳授新知識,又可用于復習鞏固,它貫穿一堂課的始終。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啟迪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有情感的雙向交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問題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如何組織好課堂探究過程是每個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就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幾點。
一、課前找準切入點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及他們進一步鉆研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教材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興趣,找準切入點,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不僅從形式上,更要從本質上使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在講《溫度》時,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出問題。先出示兩張幻燈片,一張是北方冬天的街頭,下著大雪,刮著大風,人們在艱難地行走;另一張是夏天的海邊,刺眼的陽光下人們在游泳、嬉戲。由這兩張幻燈片提出這樣的問題:“看到這兩張圖片,你們分別有什么感覺?”從而引出溫度的概念,溫度是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另外還可以利用對比,引發思考。例如,在講“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先做個演示實驗,用力推動課桌,課桌運動,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能使靜止的物體運動。接著停止用力,課桌靜止下來。這時提出問題:“是不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課桌停止了運動?”學生會齊聲回答:“是?!苯又鍪疽粡埢脽羝叱鋈サ淖闱蜃罱K停下來,這時提出問題:“踢出去的足球為什么會停下來呢?”學生會說,是因為地面對足球的阻力讓它停下來。這就與剛剛的演示實驗—課桌靜止下來是因為停止用力產生了對比,這樣設置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掌握程度。
二、課中靈活運用問題提高課堂效率
1.注意問題的層次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彼栽O計問題時應注意“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可接受性。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通過一堂課的教學,要使全班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有所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的生命活力。因通過一堂課的教學,要使全班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有所悟,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好教材、教法,更要“備好”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了如指掌,要注意到全體學生的情況。同時提問的對象要有針對性,比較簡單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習基礎一般或薄弱的學生回答,較難的也可讓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回答,然后再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補充、解答。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機會,讓他們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講《壓強》時,先提兩個問題:①為什么蟬可以把口器插入樹皮?為什么啄木鳥的嘴特別的尖?②為什么駱駝有寬大的腳掌?高跟鞋在濕地上的壓痕為什么比平跟鞋深?這兩個問題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接著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可以讓基礎好些的同學先猜想一下,接著再由教師針對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探究實驗。
特別要注意提問的層次性,千萬不能將課堂提問當作處罰學生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在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動作時進行提問,或通過一些難題來難倒學生,造成學生當眾難堪。此舉雖然可以達到教育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但若頻繁使用這種方法,會大大削弱提問的原有功能,使學生產生了一種怕被問到的心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要留有發散的思維空間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思考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后能否引發新的思考;能否繼續聯想到其他問題;能否考慮到解決此類問題的其他途徑。也就是說,要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發散空間,運用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或他們的社會、生活實踐體驗,設問誘導啟迪學生,使教材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關聯起來,使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從而生成新知識。這樣的話就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更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例如,在教學設計中可設計如下開放性的問題:假如沒有漫反射,只有鏡面反射,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再如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準備一塊平面鏡和一塊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火柴、刻度尺,利用提供的器材怎樣找出燭焰的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之間有何關系?通過此類問題的設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更靈活地掌握各個知識要點和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問題提出后,并必須有適當的停頓。因為這樣可以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提高學生答案的正確率,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所以在問題提出后,要給全體學生思考的時間,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
3.及時調整問題設計方案
每個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課堂上可能會發生一些在備課中沒有預測到的問題,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是由授課的具體進行狀態及教師在課堂中處理的方式來決定的。筆者認為:①教學計劃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時做出調整。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修改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效率。②當發生意外答案時不要慌。問題一旦暴露出來,教學就會更有針對性。有經驗的教師常常會有意識地讓問題暴露,出現幾個相互矛盾的答案,這樣就可以用比較法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物理概念。③當教師覺得意外答案不對又一下子說不出道理時,要實事求是,可告訴學生:“這個問題不好馬上解決,咱們課后再討論?!边@樣做,表面上好像會喪失教師的尊嚴,實質上在向學生提倡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風,經過研究再向學生解答比武斷作答、不置可否強得多。
三、課后運用問題鞏固新知識
講授新課之后鞏固提問,是反饋教學的一種途徑。通過提問所接收到的語言反饋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饋信息更具有準確性、具體性、即時性和簡潔性。教學過程不是直線式的,由于學生的“課堂接受”不同,新課之后的檢查提問是必要的,以此來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以便對下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針對學生和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切實地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答問,從老師那里獲取評價自己學習狀況的反饋信息,在學習中不斷審視自己,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繼的學習活動更富有成效。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問,將顯著提高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能力,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吸引每一位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課、思考,快快樂樂地掌握知識、增長才干。因此,只有充分重視和不斷優化問題設計,才能不斷開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才能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