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花
【關鍵詞】 多元互動;氛圍;小組;習慣;
效能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6—0077—01
“多元互動”是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質疑、爭辯和補充,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等方面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師創設情景,學生自學并發現問題,圍繞問題開展討論、質疑,在相互探究與交流中釋疑解惑。實施“多元互動”教學,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合理安排分組,保障互動基礎
課堂上,多元互動主要表現為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一般來說,學生個體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要放在學習小組內或小組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補充,共同解決,共同提高。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注意四點:一是均衡分組。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和能力等,科學搭配。二是明確職責。有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等,分工明晰,責任具體。三是動態管理。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狀況,隨時調整組成人員,組內成員角色也要經常輪流交換。四是公平參與。給每個成員提供參與互動的機會,充分體現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原則。
二、科學設疑激趣,創造互動氛圍
有效的課堂提問具有激發興趣、啟迪思維、提升能力等教育功能。教師要通過巧妙設置問題,讓學生產生互動需求,營造互動氣氛。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特點。一要把握好效度。問題要新穎別致,對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避免問法機械呆板,使學生感到乏味,造成心理上的“疲倦”。二要把握好深度。少提記憶型問題,即僅要求學生根據書本或事實做答,而不做深入思考的問題;多提富有探究性、思考性的問題。三要把握好廣度。問題不可過于寬泛,難度也不宜過大,“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著的位置”。
教師還要精心創設不同的情境,像故事情境、辯論情境、評比情境等。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使學生產生對原有認知的探究欲望,為互動學習奠定基礎。
三、構建和諧課堂,激發互動活力
教師要努力營造自由、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深入思考,不斷激發互動活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要給學生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質疑、更正、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盡情展示和發揮才能。互動學習中,教師要始終放下身架,以一個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以贊賞的目光、和藹的態度、激勵的語言、親和的動作等消除學生思想顧慮,增強學生自信心。同時,要鼓勵學生“不惟書”“不惟師”,大膽對教材、對教師進行質疑,大膽發表自己觀點和見解,大膽交流自己的所獲所感。只有在這種如沐春風的寬松環境下,學生方能充分地獨立思考,充分地彼此互動,充分地自我超越,從而最大限度的釋疑解惑,不斷優化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
四、適時啟發誘導,提升互動效能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先思考再討論。一個問題,經過深入思考,有了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互動交流時才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講,討論才會深入,才會有心靈的交匯,思維的碰撞,才會有新知識、新觀點不斷涌現和迸發。
2.鍛煉學生善于傾聽的品質。要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發言的要點,學會理解和接受別人正確的觀點,學會從別人的發言中捕捉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學會客觀合理地評價他人的想法。
3.及時幫助學生撥云驅霧。注意捕捉學生互動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恰如其分地進行點撥。當學生對問題感到迷霧重重,無處下手時,教師要通過旁敲側擊、巧妙暗示、分解誘導等辦法,幫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突破口;當學生思維形成定勢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另辟蹊徑,拓寬思路;當學生思維停滯時,教師要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或補充相關的史料,開闊學生視野;當學生思維在低水平徘徊時,教師要及時搭建認知的階梯,誘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當學生對相似知識點易混淆時,教師要將相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辨析異同,抓住各自本質特征,培養分析、歸納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總之,多元互動是一個思維品質不斷提升的學習過程。學生經過自學,產生疑惑或擁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后,進行多元互動,才能實現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流露、心靈的放飛、才藝的展示,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建構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習慣,提升思維品質,形成健全人格。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