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梅
摘 要:該文從電視新聞敘事結構與特性入手,探討了敘事的內在藝術性,并分析了具體的意識形態。對突顯電視新聞敘事藝術性,提升新聞節目影響力,擴充知名度與認可度,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電視新聞 敘事 藝術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a)-0206-01
1 電視新聞敘事結構與特性
電視新聞內容通常涵蓋摘要以及故事兩類,后者對前者展開更加詳盡的敘述。一般來講,新聞故事涵蓋核心事實、后果、導致的反應、具體背景以及評論等。一些學者通過研究明確上述要素呈現出了句法成分特征。也就是新聞故事利用對核心事件的描述闡釋為話語形成重要信息,屬于句子主干內容。引發新聞事件具體的地點以及時間、進展程度等的介紹可作為具體的話語狀語。另外,新聞事件真實的結果與相關方面導致的反應對核心事實進行了補充的說明,類似于句子補語。對新聞背景進行闡述,具體涵蓋目前以及以往的背景,與全句修飾詞較為類似。上述各內容構成了較為全面的新聞情節。評論則是獨立新聞話語內容,表明作者具體的意見以及看法。
同報刊新聞比對,電視新聞呈現出了獨特的敘述模式。由于媒介形式具有較大影響力,利用畫面以及聲音等元素對現場以及新聞報道進行同步,營造了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這樣一來將縮減事件以及敘述間的距離。倘若電視新聞呈現出了較為逼真形象的復制效果,那么內容便為流失的現實生活空間,利用二維方式呈現三維世界。大眾可通過電視真切的體會到引發新聞事件具體的時空元素。還可認為是,電視新聞利用眼見為實的方法展現出新聞報道真正的時空狀態,體現了敘事的影響力與威懾力。進而可促進報刊新聞的敘事更加注重深度報道。新聞學專家明確,敘事整體文本涵蓋故事以及話語。簡單來講,故事闡釋新聞敘事的內容,而話語則為具體怎樣的展開描述。由此可見,電視新聞敘事文本從始至終均為構建話語。通過一系列的畫面連接處理、題材篩選、運用鏡頭、添加聲音、節目編排等可令新聞節目至于建構的氣氛之中,也就是新聞敘事還呈現出了建構的特征。
2 電視新聞敘事藝術
2.1 敘事時效性
新聞根本訴求在于體現時效性,各臺新聞節目均極為注重敘事時態。拋開時政新聞節目,即使是地方新聞也體現了較高的保鮮度。當前,隨著傳媒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增強了新聞的發展時態,使大眾永久的置身于現在并感受發展變化,實時均能獲取到新鮮、豐富的新聞資訊。在一些現實因素影響下,地方新聞節目多數為囿于一隅。然而,表面看似極為不利的地區約束卻恰恰增強了地方新聞靠近群眾的特征,可令其精準的把握政治脈動以及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而央視新聞則借助恢弘氣度囊括了各地區的新聞事件,同時注重空間報道的合理協調性以及均衡性。
2.2 敘事互文性
互文性也可叫做文本間性,通常為兩類或多于兩類文本形成的互文關系。涵蓋某個文本重復的應用以及修改或存儲,對他類文本擴散形成的作用影響。倘若將中央電視新聞或地方新聞作為敘事大文本,則一下報道形成的互文性便體現了突出特點。例如:央視新聞聯播對紀念抗日勝利69周年活動進行報道,具體涵蓋舉辦紀念大會、領導做重要講話、各界人民為英雄獻花籃等。該類報道相互呼應,令大眾能夠更加積極的理解掌握新聞事件。倘若繼續轉接至地方省臺,上述新聞畫面不但利用了直接引語形式呈現在地方新聞節目中,后者還會合理的進行補充體現地方特色的內容。當前,各類較為重要的新聞主體節目報道會經常應用到該互文敘事的方式。
2.3 主題敘事特征
新聞節目進行主題敘事過程中也呈現了一定的獨特性。例如:我們將報道作為單獨文本,便可由節目編排以及報道的主題順序和具體內容篇幅了解敘事結構。央視新聞一般包括國內以及國際新聞報道。我們必須承認,不論報道數量以及持續時間,國內新聞均占據優勢,國際新聞則作為點綴內容放在最后。通常報道國內新聞則依照政治以及經濟與文化的順序進行,不同板塊新聞依據重要性進行編排。從中不難看出,新聞敘事結構具有明顯的價值取向為,將國事的報道放在優先位置,注重政治主導內容。
3 電視新聞敘事意識形態
當前,我國電視新聞呈現出了迅猛、高效的發展特點,為大眾提供了海量、豐富的新聞資訊,恰恰該類敘事靠近于正進行的故事。大眾日常生活之中,電視新聞以各類形式植入進來,體現了較大的影響力。從小說家的角度來講,講述故事最少會形成近500萬個方式,讀者則對每一類方式均能夠產生情感反應。因而講述方式對人們的表現與反應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可以明確,講話人會通過某一途徑對聽講人的思想意圖產生影響。無可否認,當前傳播體系內,中央以及地方臺新聞節目均處在構建意識形態核心位置。繼續分析我們則較易明確,敘事背后隱藏了較多豐富的意識形態訴求。
事實上,媒介視點無論在敘事方式以及意識形態結合點上均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由于敘事作品之中,不論怎樣闡釋人物事件,均會利用特殊視點,即觀察點。敘述人通過該觀察點明確全體。同時,視點并非單純的涵蓋視覺意義,還涵蓋深層上的價值以及道德評判。因而,媒介視點不僅顯現出了電視媒介對于新聞事件的獨特觀點與視角,敘事邏輯還涵蓋包含意識形態的訴求。該點上,電視新聞對人物的報道則可作為最理想的切入點。
通過比對分析,較為常見的新聞報道涵蓋,英雄敘事以及上揚視角、日常敘事以及平行視角、權威敘事以及下俯視角。前一種方式對于人物的塑造通過仰視方式,利用審美思維以及宣傳美德話語,對人物進行符號性以及公式性的刻畫,顯現出了主流價值觀念。第二類敘事報道則另辟蹊徑,對社會之中的平凡人進行重點報道,利用平行視角以及平等話語對人物故事報道宣傳。第三類敘事方式通過俯視的視角對一些丑劣的人物事件進行報道,采用全文性以及具有懲戒性的話語進行敘事,顯現出了同前兩類方式截然不同的特征。
4 結語
總之,任何一個新聞敘事節目均利用有關的敘事理論展開分析,并獲取到同以往闡述分析不一致的結論。無論怎樣,新聞敘事分析漸漸由以往的傳統文學發展成為更為廣闊的文化提升。不論自身敘事或是作為具體的分析對象,均應看作是一項幸事,同時極為自然的在動機分析之中采用了敘事學文本。電視新聞節目由于開創了鮮明獨特的景觀,并向大眾呈現了多樣化的鮮活新聞故事,因此,更應作為研究敘事的恰當范本。當前,中央電視臺以及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通過可信的話語權占據了電視新聞行業的至高點,成功展示了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主流形式。通過該文的研究,我們應更加科學、深入的分析考察,全面揭示電視新聞節目內在的敘事藝術特征,進而良好的把握敘事技巧,真正提升節目影響力與認可度,從而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曉云.論電視新聞的故事化[J].當代傳播,2007(4):101-102.
[2] 孫慧麗.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藝術[J].新聞前哨,2013(3):52.
[3] 羅以澄,黃雅堃.論動漫在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敘事價值——以兩岸三地的華語電視新聞節目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2007(3):72-77.
[4] 羅衛光.電視新聞報道的空間敘事探討——以鳳凰衛視資訊臺節目為例[J].編輯之友,2012(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