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程旭德 徐兵
摘 要:落實習主席和軍委“能打杖、打勝仗”的強軍要求,針對某型導彈系統維修專業現有課程體系與學員職業能力的生長規律還不夠契合的現狀,對某型導彈裝備維修士官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進行分析,研究構建了適應本專業人才崗位任職需求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為下一步開展專業教學實施提供依據。
關鍵詞:軍械士官 職教改革 工作過程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c)-0129-02
近些年來,響應教育部號召,很多地方院校結合示范校的課程改革,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索?;诠ぷ鬟^程的課程開發方法遵循設計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指導思想,賦予職業能力全新的內涵,打破傳統學科系統化的束縛,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強調學生創造能力(設計能力)的培養[1]。本文在深入理解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內涵、開發思路、步驟、典型結構的基礎上,密切聯系部隊一線工作實際,通過召集一線技術專家和資深教師召開研討會等方式,進行了重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工作。
1 確定專業的職業和職業崗位[2]
某型導彈系統維修專業的培養對象是各級部隊的導彈維修保障士官,目前武器系統采用三級維護體制,即基層級、中繼級和基地級。在基層級和中繼級維修中,裝備的檢查、保養、維護、檢測、小修、中修等工作主要由技術士官完成或輔助完成。通過到基層級和中繼級維修部隊調研,參考專業技術類士兵(修理分隊)的崗位分類和能力標準,綜合部隊和院校專家研討意見,確定本專業及其職業崗位對應關系。
2 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及難度區分
在確定專業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將職業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化的行為過程進行分析。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的要求,組織召開了由10位部隊實踐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員組成的實踐專家分析會,同時派教員深入崗位,進行專家訪談,實地調研各個真實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采用工作實踐法、問卷調查法、行為事件訪談法等方法摸清崗位任務與崗位勝任能力,共確定了26項典型工作任務,并根據職業成長模式理論對典型工作任務按4個難度范圍進行分級。
3 培養目標設計
人才培養目標對典型工作任務向學習領域課程的轉化具有知識和能力要求的篩選作用,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的依據,是抓好教學質量、培養有效人才的關鍵。在前述初步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邀請部隊專家審議人才培養目標,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4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4.1 目標陳述
落實強軍目標要求,培養具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專學歷,勝任平時和戰時條件下重型反坦克導彈裝備使用、維修和技術管理工作,通過本專業對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德、智、軍、體全面發展,高信息素養的“兩強三會”(軍事政治素質強、裝備維修能力強,會使用、會組訓、會管理)士官人才。
(1)具備機械、電工、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基本技術能力。
(2)具備某型導彈武器系統的操作、檢測、技術維護、維修能力。
(3)具備裝備技術管理、士官組訓的能力。
(4)具備應用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完成作戰和非作戰任務的能力。
4.2 知識要求
4.2.1 工作過程性知識(經驗性知識)
某型導彈武器系統的操作、檢測、技術維護、維修的基礎知識和一般方法;應用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完成作戰和非作戰任務的一般方法。
4.2.2 支撐知識(學科知識)
機械、電工、電氣控制、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裝備技術管理、士官組訓的理論知識;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的相關理論知識。
5 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構建
某型導彈系統維修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設計必須立足我國軍事職業教育實際情況。目前我軍很多高科技裝備正在或將要配發部隊,新裝備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更新速度加快的現實要求我國軍事職業教育要打好提前量,注重培養學員素質,更好的適應我軍戰斗力提升的要求。跟發達國家相比,裝備發展目前是在補課,科技跟隨的性質比較突出,而德國屬于科技創新主導的國家,嚴格意義上德國課程開發模式對應的諸多硬件和軟件條件并不是我國現在具備的,而且也不是必需的。
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開發思想的精華,縮小學校培養與部隊實際需求的差距,以學習領域課程為單元,以工作過程為依托,按照能力成長規律構建課程結構[3]。根據課程特點及其在專業人才培養中所處的地位,將專業相關課程分為四類:職業公共平臺課程、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崗位核心學習領域課程、崗位提升課程,其中包含的學習領域課程由典型工作任務轉換而來,學習領域課程設置,設計完成的某型導彈系統維修專業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在圖1中,職業公共課程平臺主要包含政治、科學工具、語言工具等職業素質基礎課程,為專業學習提供必要的素質支撐;專業基礎學習領域平臺課程分為軍事行動、電子信息、機械電氣三類,分別為崗位核心學習領域課程提供支撐;崗位核心學習領域平臺課程分為裝備操作與戰術協同、電子信息裝備勤務與維修、機械電氣裝備勤務與維修、光學裝備勤務與維修四類,分別在相應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的支撐下逐步深入學習與實踐;在專業學習的最后階段,著重進行崗位提升訓練,進行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的學習領域課程學習,到部隊實習,在院校組織綜合演練等。
6 專業教學計劃設計
在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對專業教學計劃進行設計,教學計劃分為三個學年共六學期進行實施,每學期課程設置保證職業素質課程平臺、專業基礎學習領域課程平臺對核心學習領域課程平臺、崗位提升領域平臺的支撐作用,同時按照學期順序逐步提升學員核心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學時以周為單位,每周相當于28學時,不區分理論與實踐學時,一般在一體化專修室或課程設置的情境地點進行集中教學。本專業教學計劃只對必修課程進行設置,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開設講座和選修課。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 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 高林等.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